歐陽現強
(河南省內黃縣中醫院,河南 安陽456300)
癌痛屬于癌癥中較為棘手的臨床癥狀,多數患者難以忍受?,F階段,臨床針對癌痛患者通常采取“三階梯鎮痛療法”治療,雖可達到基本控制的效果,但阿片類藥物存在耐受性、成癮性、不良反應等局限性,加之部分患者對此類藥物無反應,導致其應用受限[1]。近年來,中醫療法受到臨床關注。芍甘附子湯來源于張仲景《傷寒論》,是由芍藥、甘草、附子等多種中藥組成,具有溫陽散寒、柔肝止痛之效。本研究選取86例陽虛寒凝型癌痛患者分組比較,以研究芍甘附子湯加味聯合鹽酸羥考酮緩釋片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河南省內黃縣中醫院收治的陽虛寒凝型癌痛患者86例,按照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女21例,男22例;年齡48~74歲,平均(58.76±8.13)歲;癌癥類型:胃癌15例,肝癌13例,結直腸癌9例,乳腺癌6例;疼痛程度:重度15例,中度28例。觀察組女22例,男21例;年齡50~73歲,平均(60.04±10.02)歲;癌癥類型:胃癌14例,肝癌14例,結直腸癌8例,乳腺癌7例;疼痛程度:重度17例,中度2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衡可比。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會赫爾基宣言》相關要求。
1.2 納入標準 符合西醫癌痛相關診斷標準[2];符合陽虛寒凝型癌痛中醫辨證標準[3]。主癥:肢體關節疼痛,腰膝酸軟,遇寒痛增,晝輕夜重;次癥:肢體關節重著,屈伸不利,下肢浮腫,得熱稍減,天氣變化加重,精神萎靡,脈沉細緩,舌淡,苔白;預計生存期≥3個月;患者及家屬均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卡氏(KPS)評分<40分;存在顱內高壓者;伴有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異常者;存在精神障礙或智力障礙者;對本研究相關藥物成分過敏或存在藥物禁忌者。
2.1 對照組 給予鹽酸羥考酮緩釋片(BARD PHARMACEUTICALS LIMITED,國藥準字 H20140312),中度疼痛患者:每次10 mg,每日2次,早晚各1次;重度疼痛患者:每次20 mg,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隔24 h評估疼痛程度,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藥物劑量。若發生突發性疼痛,則立即采用即釋嗎啡片救治,每次使用劑量為鹽酸羥考酮緩釋片每次劑量的1/4~1/3。若每天突發性疼痛次數>2次,則應考慮調整(增加)藥物劑量,每次在原有劑量前提下增加25%~50%。若患者無需鹽酸羥考酮緩釋片治療,則應于1~2周內采取逐漸減少使用劑量,直至停藥為止,以避免發生戒斷癥狀。持續治療4周。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芍甘附子湯加味。藥方組成:炙甘草20 g,赤芍60 g,制附片(先煎)15 g,菟絲子20 g,黨參片20 g,火麻仁15 g,醋郁金10 g,仙鶴草15 g,當歸10 g,延胡索15 g。水煎取汁,每劑200 m L,每次100 m L,每日2次,鼻飼或口服。根據患者病情及實際情況隨癥加減。持續治療4周。
3.1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效果、鎮痛情況、不良反應。
3.2 療效評定標準 疼痛程度下降率≤24%為未緩解;疼痛程度下降率25%~49%為輕度緩解;疼痛程度下降率50%~74%為中度緩解;疼痛程度下降率75%~99%為明顯緩解;疼痛程度下降率100%為完全緩解??傆行剩?中度緩解+明顯緩解+完全緩解)/總例數×100%。
3.3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陽虛寒凝型癌痛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2)鎮痛情況比較 觀察組平均鎮痛維持時間較對照組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陽虛寒凝型癌痛患者鎮痛情況比較(h,x±s)
(3)不良反應 觀察組便秘發生率為20.93%(9/43),惡心嘔吐發生率為4.65%(2/43);對照組便秘發生率為53.49%(23/43),惡心嘔吐發生率為20.93%(9/43)。觀察組便秘、惡心嘔吐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
鹽酸羥考酮緩釋片是一種半合成阿片類藥物,主要于k受體、μ受體發揮藥物作用,具有較強鎮痛效力,且半衰期較長,可一定程度延長鎮痛持續時間,在西藥鎮痛治療中認可度較高。但由于癌痛患者個體差異性較大,加之大劑量服用西藥可導致多種不良反應,從而導致療效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因此,中西醫結合受到臨床關注,以期望提高治療效果,減少藥物不良反應。中醫學理論認為,癌痛的基本病機在于寒邪凝滯、氣機不暢、瘀血阻滯、痰濁凝結、熱毒結聚、氣血虧虛等,通常表現為陽虛寒凝型,主張以溫陽散寒、柔肝止痛為主要治療原則。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平均鎮痛維持時間長于對照組(P<0.05),芍甘附子湯加味聯合鹽酸羥考酮緩釋片治療陽虛寒凝型癌痛療效顯著,可明顯延長鎮痛維持時間。芍甘附子湯加味中,甘草具有緩急止痛、健脾益氣之效;赤芍具有柔肝止痛、養血斂陰作用,附子具有補火助陽之效;郁金、當歸、延胡索行氣活血;火麻仁潤腸通便;菟絲子、黨參、仙鶴草具有益氣補虛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溫陽散寒、柔肝止痛之效[4]?,F代藥理研究表明,加味芍甘附子湯具有降低脊髓及血清中前列腺素E2含量的作用,還可促使脊髓及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降低,有助于阻滯外周神經末梢傳導發揮鎮痛作用,且對緩解炎性反應而致的疼痛具有重要意義[5]。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便秘、惡心嘔吐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芍甘附子湯加味聯合鹽酸羥考酮緩釋片,可顯著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綜上所述,芍甘附子湯加味聯合鹽酸羥考酮緩釋片治療陽虛寒凝型癌痛患者,療效顯著,可明顯延長鎮痛維持時間,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