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權,賀振永,徐 敏
(河南省滑縣人民醫院,河南 安陽456400)
下頜骨骨折是頜面部常見骨折類型,多由交通事故等高能量事件導致,好發于下頜角部、髁狀突部、頦孔部等相對薄弱部位,可對患者咬合、咀嚼功能及牙齦健康帶來嚴重影響。外科手術是臨床治療下頜骨骨折的主要手段,傳統手術方法為頜間結扎牽引術,該術式操作簡單,具有一定療效,但患者術后恢復緩慢,預后效果不盡理想[1]。近年來,臨床治療下頜骨骨折的技術及固定材料不斷更新,小型鈦板堅固內固定術逐漸得到應用,在改善治療效果及預后方面具有良好效果[2]。本研究選取下頜骨骨折患者90例,分組研究小型鈦板堅固內固定術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河南省滑縣人民醫院接收的下頜骨骨折患者9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對照組男29例,女16例;年齡18~68歲,平均(36.81±8.76)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21例,高處墜落12例,暴力擊打8例,其他4例。觀察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19~70歲,平均(37.76±8.95)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24例,高處墜落11例,暴力擊打7例,其他3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并經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符合下頜骨骨折相關診斷標準[3];首次骨折;符合手術指征;年齡18~70歲;骨折前口腔衛生良好;知曉本研究,已簽署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血液系統疾病者;麻醉禁忌證者;感染性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缺陷者;心腦肝腎功能嚴重障礙者。
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頜間結扎牽引術治療,完善術前準備,患者平臥,氣管插管全麻(無法經鼻插管者需切開氣管插管),經口內入路,于骨折部位做切口,充分顯露骨折端,對骨折端進行復位,復位效果滿意后,選擇合適牙弓夾板,置于上下牙列,采用橡皮圈對頜間進行牽引、固定,牽引1個月后,視骨折愈合情況拆除牽引裝置。
2.2 觀察組 采用小型鈦板堅固內固定術治療,入路方式及麻醉方法同對照組,手法復位,注意保留足夠軟組織寬度,盡量避免損傷周圍血管神經,復位效果滿意后,暫時性結扎頜間,保持正常咬合狀態,選擇大小合適的小型鈦板沿骨折部位放置,采取彎制塑形使其緊貼頜骨表面,確保骨面無張力密合,操作過程中避免損傷下頜神經根及牙根、頦神經;采用電鉆鉆孔,隨后擰入螺釘,骨折線兩端螺釘數量應≥2枚,完成內固定后開放、結扎頜間,檢查咬合情況,達到滿意效果后沖洗術區,逐層縫合。兩組術后均行常規抗感染治療及口腔護理,視骨折恢復情況指導患者進行下頜功能康復訓練。
3.1 觀察指標 ①兩組患者治療效果。②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包括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③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6個月牙齦指數(GI)、齦溝出血指數(SBI)。④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6個月生活質量,采用簡明健康狀況量表(SF-36),從生理功能、社會功能、健康狀況、情感職能等方面評估,總分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3.2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骨折對位良好,骨折斷端有連續骨小梁通過,咬合、咀嚼功能良好,內固定物無松動、脫落;有效:骨折斷端有骨痂形成,咬合、咀嚼功能輕度受限,內固定物無松動、脫落;無效:內固定物出現松動、斷裂、脫落,骨折端無骨痂形成,咬合、咀嚼功能明顯受限;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3.3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下頜骨骨折患者療效比較[例(%)]
(2)術后康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較對照組短(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下頜骨骨折患者術后康復情況比較(d,x±s)
(3)牙周指標、生活質量比較 術后6個月,兩組SBI、GI及SF-36評分均較術前改善,且觀察組SBI、GI評分較對照組低,SF-36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下頜骨骨折患者SBI、GI及SF-36評分比較(分,x±s)
下頜骨是頜面部唯一可運動的骨骼結構,位置較為突出,在口腔功能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下頜骨骨折時,患者咀嚼、發音等功能均嚴重受限,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方法不當,可能出現愈合錯位,對患者頜關節功能及面部形象造成不同程度影響[4]。因此,選擇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對下頜骨骨折患者預后改善具有重要意義。
頜間結扎牽引術是臨床治療下頜骨骨折的常用方法,該術式實用性強,手術時間短,具有一定療效,但術后易出現骨折端錯位,不利于患者恢復。此外,術中使用牙弓板或結扎絲進行固定,易殘留食物殘渣,影響患者牙齦健康[5]。本研究中采用頜間結扎牽引術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7.78%,有待提高。鈦板是一種組織相容性高、抗壓耐磨性強的新型內固定材料,已廣泛應用于多種骨折的治療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6-7]。基于此,本研究將小型鈦板堅固內固定術應用于下頜骨骨折患者,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5.56%,且研究組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可見,該術式療效確切,能有效促進患者術后康復。與傳統頜間結扎牽引術相比,小型鈦板堅固內固定術利用彎制塑形,使小型鈦板緊貼頜骨表面,確保骨面無張力密合,可促進骨折愈合,鈦板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及耐腐蝕性,可有效降低組織排異反應及鄰近組織炎癥形成,有利于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此外,該術式利用鈦釘進行堅固內固定,能有效提高鈦板穩固性,避免骨折錯位,進一步改善愈合效果[8]。研究組術后6個月SBI、GI評分低于對照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小型鈦板堅固內固定術能有效改善患者預后效果,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可知,采用小型鈦板堅固內固定術治療下頜骨骨折,能顯著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康復,改善牙齦情況,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