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雅薇
(沈陽食品檢驗所,遼寧 沈陽 110136)
幾千年的農耕文明孕育了華夏兒女,“民以食為天”也成為中國人口口相傳的經典認知。而近年來食品安全事故頻發,“三鹿奶粉”“地溝油”等事件的出現給國人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威脅,使得食品質量與安全問題被提到日程上來。
食品是維持人體機能的重要補充物品,食品質量與安全問題更與每一個人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與公民利益與消費者權益之間關系密切。現階段,我國仍然堅守糧食供應體制,然而,食品生產環節增多,責任體系的不完備,企業為牟取利益,在食品生產過程中違背相關標準進行食品添加劑、非食品原料的非法使用,致使食品安全事故頻發,對于人們的生命健康與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可預估的負面影響。
食品質量與食品的外觀、品質、添加劑含量、規格、重量等都具有一定的聯系,具體來說主要表現為以下3方面:①食品特性。這也是與其他物品得到顯著區分的最明顯表征,包含食品外觀的特性、食品內在品質及適用范圍等,大部分食品特性可以借助人的視覺、嗅覺、味覺等感覺器官得到直接反饋,也有部分食品特性需要借助專業儀器測量檢驗得出。②消費者期望。食品具有顯著的消費品特質,因此其內部也就隱含了消費者的潛在期望與要求,源自消費者長期品嘗、食用的過程中對于食品產生的理解、期望與認知,要求在生產過程中確保食品質量與安全都能夠滿足消費者期望。③消費者滿意度。這一表現也是基于食品的消費品性質,來源于消費者針對食品質量與安全的直接反饋,也為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提供了重要參考。食品的安全性則是食品生產的最基本原則,應當確保食品無毒副作用與有害物質,食用不會損害人體健康,方能實現對于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1]。
針對農作物產品來說,長期不合理使用化肥的現象屢禁不止,不僅會使土壤質地惡化、肥力下降,還會破壞作物的生化指標、造成養分流失,甚至還會導致基因突變。隨著全球化市場的發展,農產品進口環節的原料質量也成為影響食品質量安全的關鍵問題,冷凍豬肉等產品的出現都對民眾的身體健康造成了不利影響。
食品添加劑的合理使用對于人體不會造成危害,而如今國內部分食品廠家存在不合理、過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問題,還有部分廠家使用質量差、過期的原材料進行食品生產,對于人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進一步加劇了食品的安全風險。
食物中毒作為食品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現形式,也成為食品安全控制所需關注的重點問題。調查顯示,微生物超標在食物中毒事件中所占據的比例大于98%,食品存儲環境、生產多樣性及居民飲食習慣都有可能提高食品受到微生物污染的風險。此外,還存在不法分子為謀求私利而利用假冒偽劣原材料,企圖降低生產成本,導致人民群眾的健康受到嚴重威脅[2]。
要想切實加強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務必要從源頭入手,以國家食品質量與安全發展目標為基準,積極借鑒發達國家成熟的食品管理經驗標準,建立健全我國食品質量與安全監管體系,實現對于食品生產企業、食品作坊及私人生產等各方生產行為的嚴格把控與監督。同時,要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充分發揮作用,確保能夠健全食品質量與安全的監測與預警機制,合理設置食品市場準入原則,從源頭上實現食品質量安全的嚴格把控。此外,還應當健全食品質量安全的法律法規體系,集監督、檢測、認證等多項職能于一體,由政府引導強化市場監管,爭取媒體與公眾的密切配合,從而為食品質量安全提供有力的外部保障。
從食品生產企業層面出發,應當確保企業內部設立專項崗位、安排專人負責食品質量安全的控制工作,在食品原材料選擇環節加強質量管理,選用優質原材料,為食品質量奠定穩固的前提保障;在食品加工環節加強危害分析,確保能夠針對食品在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的安全危害進行有效識別,嚴格把控食品添加劑的用量與適用性;在食品出廠環節更要加強質量安全管理,強化微生物檢測與疫病疫情監測,把好食品生產的最后一道關卡,對消費者負責。
從社會媒體層面入手,應當承擔其輿論引導責任與新聞媒體人的使命,及時了解對于食品信用的信息,強化信息真實性的審核、評估與監控,針對生產假冒偽劣食品的企業進行曝光,實現食品生產企業之間信息的對稱關系,避免優質企業與消費者的權益受損,敦促企業責任得到有效落實。
現如今,農業與畜牧養殖業在種植與養殖的過程中涉及農藥、化肥、飼料等元素,這對于農產品與畜牧產品的質量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例如農藥殘留、有害物質超標、重金屬殘留超標、抗生素濫用等問題,導致中毒事件與餐桌污染問題屢屢發生。因此,還需著重從食品原材料角度入手進行有力監管,在農產品種植的過程中進行微生物檢測,針對畜牧家禽等動物定期進行動物疫病疫情檢查與檢測,確保能夠實現食品質量安全的源頭治理,強化防御性措施與監管手段,進一步提升食品原材料質量[3]。
應當進一步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知識的宣傳工作,深度拓展宣傳渠道,向消費者普及相關食品質量安全知識,進而引導消費者親自參與食品質量與安全的監管活動,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強有力的監督力量,從而進一步實現對于食品質量安全的有效控制,為人民的體質與健康提供保障,也為食品市場的規范有序建設創設良好環境。此外,還應當著重培養消費者的維權意識,確保能夠針對食品生產中的假冒偽劣行為進行有力監管,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舉報,真正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食品質量與安全問題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也是民生建設中的重點項目之一。基于此,要求社會各界進一步強化對于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關注,確保能夠從政府層面出發針對食品安全犯罪行為予以嚴厲打擊,從企業層面出發肩負安全生產責任、自覺把好食品質量關,從社會媒體層面強化信用信息建設、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監管與宣傳,從消費者層面樹立明確責任意識與維權意識,從而進一步為食品質量與食品安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