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長深
(宿遷學院商學院,江蘇 宿遷 223800)
電商經濟與電商扶貧具有很強的協調作用,針對部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現狀,對其進行政策引導,能夠通過電商扶貧的協調機制,促進相關電商產業的發展。電商發展為電商扶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實現兩者之間的協調能夠保障在消除農村貧困的基礎上,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具有很強的社會意義與現實意義。
(1)增收機制
闡述電商發展對地區電商扶貧的作用途徑,從微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農村地區可以借助電商經濟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在此過程中,貧困地區的農戶直接利用電商平臺進行產品銷售,提供相關服務。通過網絡銷售渠道,原本低價的農產品,會隨著包裝、銷售而升值,農戶也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空間,能夠提高貧困地區的經濟收入。此外,在扶貧過程中,電商發展會與扶貧效果進行協調,會帶動農村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物流產業、裝修產業等,均受到了影響,會在農村地區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此外,當地的餐飲業、銀行、娛樂業,也會得到充足的發展,甚至帶動了區域人員的聚集,增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基礎設施也得到了改善,保障了扶貧質量,提高了扶貧效果[1]。
(2)節支機制
電商經濟不僅改變了商品的運輸形式,也改變了傳統生產經營的模式。從扶貧的角度進行考慮,農村電商經濟是農民節支的重要途徑,在為農戶提供多樣化產生普的同時,優化了時間資源、差旅資源。在此過程中,農民的經營成本降低,農村發展電商經濟時,農戶可在網絡上選擇農藥、化肥等產品,在選擇性上得到了拓展,農戶可以選擇最具有經濟性的方式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此外,電商經濟對于提高農戶消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在電商經濟不斷發展中,農戶通過網絡進行日常消費,能夠節省大量的時間資源,減少農戶出行購買所形成的花費。
(3)增能效益
電商經濟發展在農村扶貧過程中具有很強的增能效益,電子商務的發展為農戶參與市場創造了條件,能夠有效激發農戶的生產積極性。電子商務為用戶創造了更多的效能,由于農戶參與到市場競爭之中,在生產經營上受供給需求影響,會為貧困農戶帶來一定的產能效益。若在電商經濟發展中,農戶參與其中,但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農戶會選擇加大技術引進,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以及產能,并選擇擴大生產規模的方式,實現增能效益的最終目標。
基于以上幾點分析,電商經濟發展對農村扶貧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并能夠通過完善農村產業鏈的方式,實現農村地區的增收、增產,并提升了農產品的銷售價值,實現扶貧的最終目標。
(1)優化電商經濟產業
在電商扶貧工作中,針對某一貧困的農村地區,政府強化政策引導,將扶貧工作與電商發展進行有效融合。基于此,會帶動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由于電商平臺在開拓農村市場上具有一定的難度,為了保障扶貧工作的開展,會給予當地一定的政策支持,當地地區可以充分的吸收農村的產品資源,以獨特的銷售渠道,銷售當地的特色農產品,能夠豐富電商平臺中的產品內容,對于提高電商影響力,促進電商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電商平臺業務得到了拓展,農村市場也得到了進一步開拓[2]。
(2)協調地域產業發展
在電商扶貧過程中,由于很多偏遠地區受交通因素、環境因素等影響,導致電商發展無法完全扎穩腳跟,在地域經濟協調上存在明顯的滯后性因素。在電商扶貧開展之后,農村地區的產業環境煥發了生機,當地的互聯網基礎、公路交通、鐵路交通基礎得以完善,電商平臺能夠在農村地區進行有效滲透,能夠實現農村產品的流通,外部產品的流入,對于協調區域電商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為電商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條件與基礎條件。
(3)促進電商資源分配
電商平臺能夠進行跨地區、跨空間的產品運輸,在資源分配上,受理念、地區因素的影響,導致電商產品資源分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基于現階段電商經濟的發展現狀,開展扶貧工作對資源分配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電子商務人才多聚集在大城市,城市人才趨于飽和,在電商扶貧工作中,其不僅可以推動電商人力資源的合理分配,對于產品分配也具有一定的優化作用,因此需要有關部門給予高度重視[3]。
基于某省的經濟發展現狀,由于該省內很多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的問題,區域經濟發展存在不協調狀況,在經過全省貧困地區調查分析之中,為了響應政府的政策,該省在2015年投入資金1.08億元,并在該省地區設置了12各電商扶貧示范點,為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基于此,各大電商平臺入駐到該省 ,其中包括阿里巴巴、蘇寧易購、拼多多、京東等,并通過“圈地”競爭,占領相關的市場。其中阿里巴巴的淘寶電商平臺在該省的某地區建立了淘寶和示范基地,京東全方位推行落實“3p”戰略,為農村電商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條件[4]。
基于此,農村與各大電商平臺進行合作,充分發揮平臺的優勢,為境外人員、當地人員提供旅游、餐飲等服務,并通過產業結構升級方式,為電商業務的開展提供物流包裝、物流管理、銷售等工作,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途徑,很多外地工作的大學生在經過綜合考慮之后,決定參與到農村的電商建設之中。在此過程中,對各地區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該省涉及到電商扶貧的地區,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人員認為,通過電商發展農產品經濟具有可行性,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人員對電商銷售情況比較滿意。
此外,該部門對電商銷售情況進行了分析,該省各地區銷售農產品年總金額達到1.2億元人民幣,12個地區農民的凈利潤總數達到6000萬人民幣,阿里巴巴電商平臺獲得收益1千萬左右。與原本的農產品銷售模式進行對比,在效益上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以上。此外,2015年之前進行對比,該地區的生活設施得到了完善。在問卷調查中得出結論,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家庭在生活水平上得到了改善,總體滿意度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基礎設施滿意度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五,電商發展對扶貧具有很強的作用,其通過電商發展的溢出效應,改善了農村地區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條件。而電商平臺在入駐之后,拓展了市場,為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實現了扶貧與電商發展的協調。
本文通過相關案例,論證了兩者之間的協調關系,電子商務經濟與扶貧工作具有很強的聯系,電子商務經濟為扶貧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了環境支撐,電商扶貧基于電商發展而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本文對其兩者之間的協調發展進行了實例研究,對于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保障各地區的經濟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具有很強的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