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驪俊
(延安大學體育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
世界衛生組織根據近半個世紀的研究成果將健康定義為不但是身體沒有疾病或虛弱,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1]。在當今社會背景下對我們人類健康傷害最大的“武器”即為生活方式病(俗稱:亞健康)。近些年來不斷有高校被曝出有學生因為心理障礙的問題而發生的惡性事件,相關研究調查發現出現這種問題的學生大都是非體育專業的學生,體育專業的學生較少甚至沒有,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體育專業學生在自信,自我概念,健康生活方式三項因子上心理健康狀況較其他專業的學生好[2]。參與體育社團活動的大學生心理障礙發生率為24.73%,明顯低于非體育社團的46.14%[3]。攀爬,走,跑,跳與躍,投擲等技能都曾是人類代代相傳賴以生存所具備的基本技能。但是,隨著科技時代的快速發展,為了解放雙手,所有的事物開始智能化和機械化。人類的基本技能在逐漸弱化,更甚至連最基本的爬都不會了。
田徑運動來源于生活,在不斷的勞作中形成跑,跳,投等技能。高等師范院校體育教育專業教材《田徑》中,田徑(track and fied)或稱田徑運動,是徑賽、田賽和全能比賽的統稱,體育運動是人們進行競技和鍛煉身體的走,跑,跳躍,投擲等身體練習的組成[4]。李老民主編的《田徑運動教程》中指出田徑運動是由走、跑、跳投等運動技能組成的以個人為主的運動項目[5]。對于田徑運動的定義有很多不同的講解,總結起來不過是由走,跑、跳、投等基本技能發展而來,它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運動項目的總稱。田徑運動健身是以健身為目標的多種走,跑,跳躍,投擲的練習和運動方式總合[6]。體育院校普修通用教材《田徑運動教程》中指出,田徑運動健身是指人們采用田徑運動的基本內容和形式以及在此基礎上拓展的健身活動[7]。
綜上我們可以總結為,田徑健身運動是以走、跑、跳、投四類根命名組的項目為基礎練習內容,以強身健體、愉悅身心、祛病延年為目的,采取適宜的鍛煉方式而進行的身體運動。按照人體自然的運動方式可以劃分為健身走、健身跑、健身跳、健身投。
田徑運動健身與籃球,足球,排球,網球,游泳,高爾夫,滑雪,武術等運動項目有所不同。田徑運動起源于人類適應環境的生存本能,是所有運動項目的基礎。對競技能力與身體素質的要求并不高,不受場館設施,器械,環境,年齡,職業以及參與人數等因素的制約。安全性高,不用擔心因器械的使用不當影響健身效果;靈活性大,不受人數,場地區域等限制,可以依據自身條件制定運動負荷;成本低,公園,小區花園,廣場等地都可以實現田徑運動健身;內容豐富,健身走、健身跑、健身跳、健身投每一類項目都有多種參與形式,可以依照自身喜好及身體條件來選擇。
健身走是一項風靡全球最安全,最方便的有氧運動,按速度可分為常態走(散步,齊步走,正步走,快步走),非常態走(倒步走,弓箭步走,足尖走),競走等。對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青少年來說,通過正確的行走姿勢對脊柱,膝關節的正常發育有著良好的作用,可以有效避免駝背,雞胸,骨盆前傾,X形或O形腿等現象的發生。堅持健身走練習,有助于整個身體的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對于職場達人來說,堅持每天健身走,有助于舒緩來自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消除疲勞,愉悅身心。對于年齡高,冠心病嚴重,患有“三高”和過度肥胖,無運動經歷的人群來說健身走的負荷強度較小,是此類人群的福音。
健身跑與競技跑因為目的的不同,在實施過程中也有所差異。健身跑可以分為有氧健身跑與無氧健身跑兩種。無氧健身跑能夠使大腦快速興奮,提高肌肉爆發力,增強韌帶的彈性,有助于速度,靈敏和力量等身體素質的增強。有氧健身跑能增強體內脂肪的消耗,改善心肺功能,預防骨質疏松,緩解鈣流失,調節身心,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而且跑不受場地條件限制,可以因參與人自身的年齡,性別,體質現狀來選擇跑的速度,是一項受益終身的體育鍛煉活動。美國著名大學科爾迪茨博士認為,一個小時的健身跑可以代替三個小時的健身走和兩個小時的網球運動,他說如果每個美國公民每周堅持一小時健身跑,其全國公民胃癌的發病率可下降17%[8]。”
健身跳的形式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按方向可分為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水平方向跳包括:原地立定跳,行進間跳躍與行進間連續的單腳、雙腳跳;垂直方向跳包括:原地向上跳,行進間向上跳和連續單、雙腳向上跳。也可分為負重跳與徒手跳。健身跳的種類繁多,可以將健身跳與音樂藝術相結合,從而達到健身的效果。通過彈跳練習,可以提高股四頭肌,臀大肌等下肢肌肉的力量。大強度的跳躍運動可以使心血管收縮加快,增強心肌的活性,良好的心血管系統可以有效維持膽固醇和血壓的正常水平,對糖尿病,肥胖等疾病有一定的醫療作用。日本學者在一些小學做了學生在沙坑內赤足跳躍的實驗發現“跳躍可減少學生形成扁平足,提高運動能力和站立的持久性,促進脊柱的正常發育[9]。”
健身投按位置分為肩上投與肩下投。肩上投包括:拋擲、投、推;肩下投包括:扔、撇、拋。通過投擲練習可以有效提高股二頭肌,股三頭肌和背闊肌的肌肉力量,投擲中的鞭打動作對腰腹的力量也有所提高。對于青少年來說投擲項目有助于提高運動神經的靈巧性,提高肌肉質量,形成健壯的骨骼。有助于女性減掉“蝴蝶臂”,塑造健美的體型,提高自信心。
在呼吸系統方面,長期從事田徑運動健身可以提高肺活量,增強肺通氣量,增加氧氣利用能力,對呼吸器官的構造和機能都有良好的變化。在消化系統方面,腹肌和腸肌的運動幅度增大,使胃腸道產生按摩的作用,蠕動增強,從而分泌出更多的消化液,以便提高人體的消化與吸收的能力。在心血管系統方面,田徑運動健身可以使竇性心動徐緩,長期耐久跑可以使安靜時心率減慢,運動性心臟增大,使心臟在形態與機能上產生良好的適應。在神經系統方面,田徑運動健身可以改善并且提高神經系統的反應能力,使之才思敏捷,記憶力加強,緩解疲勞,使學習和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在運動系統方面,可以使骨增粗更堅固,預防骨質疏松,減緩鈣流失,關節伸展性增加,靈活且牢固,韌帶彈性增大,提高身體的協調性。
田徑運動健身的參與有助于緩解平時生活與工作中的高強負荷與壓力,有助于平靜心續、改善呼吸,對抵抗抑郁,降低焦慮情緒,提高自信、主觀幸福感有著積極作用。長期堅持田徑運動健身不僅對體質健康有所改善,也可以培養人的毅力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及生活方式。一些研究認為,運動可以改變某些人格特質,在青少年時期參與運動對個體人格的發展有促進作用,可以提高身體自我價值和自我認知。
相關研究標明我國國民體質整體水平全球32名,亞洲第三名,落后于韓國和日本。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國民素質決定國家素質,難以想象正處于“亞健康”的這一代青年人,去不參與運動健身,他們的未來將會是怎樣。
人類處于社會之中,要在社會中立足,就離不開人際關系交往的問題。但是在當今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原始面對面交談的方式逐漸被當今的微信、qq、傳真等電子產品所替代。越來越多的人沉迷于網絡世界,不愿與人相處,整日縮在房間里,養成孤僻的性格。而田徑運動大多在陽光充足的戶外進行,讓長期待在室內的辦公室人群走出室內,走向大自然,在運動健身中進行人際交往,培養田徑健身的意識,有良好的體能才有追求理想的資本,對“低頭族”堅定的說不。長期從事田徑運動有利于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田徑運動大多在戶外進行,四季溫差分明,從事田徑運動健身可以使人對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得以提高,增強人體耐受。長期參與體育鍛煉,人體的大腦皮層對外界刺激的分析綜合能力會增強,感覺敏銳、騁懷游目、判斷三維空間的能力增強。
田徑運動健身對場地,環境,器械,人群等因素的要求較小,安全性高,靈活性大,成本低,可以在空曠的廣場,小區空地,花園,甚至路邊,都可以進行田徑運動健身,田徑運動又是所有運動項目的基礎,不需要較高的競技能力,沒有運動經歷的人群也可以直接參與。參與者依據自身條件與環境來進行適合自己身體負荷的運動項目。健身走、跑、跳、投對人體各大系統都具有相應的作用。對人的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能力方面有著重要的價值。
雖然田徑運動健身對人體有益,但參與人群并不是很多,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宣傳田徑運動健身與其他運動項目的區別,開設相應的公開課,以便提高人群對田徑運動健身屬性的認識,增強田徑健身的意識。社區管理部門可以組織一些大、小賽事讓整個家庭都能參與進來,用小家來帶動大家,對全民健身計劃也有推動作用。同時各高校的體育系專業學生也可以組織參與田徑健身活動,運用其專業的技術技能,給予群眾對田徑運動健身屬性更多的認識和了解。高校畢業生在創新創業中可以從該內容方面深入,為大學生創業就業提供有利幫助。政府部門加強安全意識,為人們參與田徑運動健身提供安全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