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紅梅,楊智瓊
(井岡山大學,江西 吉安 343009)
基金項目:江西省藝術科學規劃2017年度課題:《現代社會環境下泰和蝦蚣燈文化元素與活態傳承研究》。課題類別:一般項目,課題編號:YG2017281。吉安市社會科學“十三五”(2018年)規劃項目,課題編號:18GH186。負責人:鄧紅梅。
本文從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之角度,剖析泰和“蝦蚣燈”的文化現狀及其傳承文化與創新的制約因素,實現泰和蝦蚣燈的民俗文化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原生態歷史文化信息的保護。厘清泰和蝦蚣燈的原生態和次生態文化元素,將其與現在的一些體育文化元素進行重組,構建新型的蝦蚣燈,實現蝦蚣燈的活態文化傳承,達到發展的目的。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民族文化振興和現代健身休閑價值的挖掘三個方面對“蝦蚣燈”的發展提出發展對策和建議,以及促進蝦蚣燈的保護與傳承。
20世紀人類的“全球化”對文化的發展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邊緣化的本土文化對全球化產生抵觸。當今,西方文化強勁地在全球傳播,漸漸地侵蝕著本來就處于弱勢地位的本土文化,使它們面臨著新的困境與挑戰,而江西泰和的“蝦蚣燈”也不例外。“蝦蚣燈”來自人們的日常生活,是江西泰和先民歷代集體的結晶,其歷史久遠,內涵深厚,在現代文化的沖擊下,其生存與發展是其他本土文化所面臨的共同難題。近年來,有關中國龍燈文化研究的文獻較多,在國家重視非物質文化保護和傳承的背景下,著重探討了我國龍燈文化的生存現狀、保護的程度、傳承的力度,也涉及到文化的創新,展望我國龍燈文化的發展前景。縱觀這些研究,均未發現有關江西泰和的“蝦蚣燈”文化的研究。
江西泰和的“蝦蚣燈”是泰和縣螺溪鎮舍溪村一帶流傳了近500年的特色傳統舞蹈。據初步考證,明正德年間(約1512年),舍溪村有個名叫胡堯時的人在云南做官,回鄉時,途徑四川某地,看過當地表演蝦蚣燈,印象極為深刻,回家后就指派人做了一只,并教給村里人表演。由于舍溪村一帶田園平坦、土地肥沃、湖塘清水長流,盛產魚蝦,當地群眾素有捕魚撈蝦換錢的習慣,對蝦十分喜愛,因此蝦蚣燈便以其獨具魅力的藝術形成,在舍溪村一帶代代相傳。經過民間藝人的總結和提煉,蝦蚣燈的表演逐漸成熟,當地百姓用它來表達他們對豐衣足食的美好向往。每逢春節或元宵節,蝦蚣燈便在鄉村耍舞不停,慶豐收、求平安,祈福來年風調雨順。此外,也外出鄰鄉、鄰村、鄰縣表演,不收取錢物,旨在增進友誼,交流感情,深為群眾喜愛。《廬陵縣志》(乾隆刻本)中記載:“元宵向有燈節名,然古人每記螯山諸燈彩,不見于邑惟龍盛行,尤首最麗,尾次之,厥身長短不等。短者舞以七九人,長者舞以婁十人,之時夭矯如生,有能者獻珠于前,迎合之巧,珠幾為龍吞。”然而,浩瀚的歷史長河,雖然沒有更多的文字記載我市民間舞蹈的淵源,但植根于勞動人民中的藝術,經受住時代的洗禮,仍以其頑強的表現力,繁衍流傳“蝦蚣燈”作為泰和人民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反映了泰和人民的生活習俗與審美情趣,歷經浮沉,傳承至今,在現代社會環境下其生存環境、發展條件和文化內涵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遷。1999年蝦蚣燈參加首屆泰和農民藝術節獲得一等獎;2004年參加吉安市民族民間文藝匯演,榮獲一等獎;2005年泰和“蝦蚣燈”參加了江西首屆民間文化藝術節暨第四屆南昌繩金塔廟會,榮獲一等獎。2007年12月泰和“蝦蚣燈”上井岡山與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同臺演出。
“蝦蚣燈”由一青一綠兩只大蝦組成,蝦蚣由頭、尾、身三個部分構成,身長3米多,直徑有0.6米。每只蝦蚣燈由3名男子手持表演,每只大蝦身體內都配置了適宜的燈光,便于夜晚持舞蝦蚣燈,另還配有八朵荷花作襯托。表演者身著黃色對襟衫,下著深黃色便褲,腰系紅色綢帶。“蝦蚣燈”最突出的特點是制作工藝精巧而別致,造型優美,是剪紙、扎作、雕刻、繪畫、裱糊等多種工藝的綜合體。蝦蚣由頭、尾、身三個部分組成,身長3米多,直徑有0.6米,并能自由屈伸。它主要是模擬蝦蚣的活動姿態,或漫游、或彈跳、或穿游,動作生動逼真。整個舞蹈都是由兩只大蝦、八朵荷花組成,表現蝦蚣在荷塘中漫游、穿行、戲斗等活動的情景,并配之以各種民間曲牌和民間的吹打樂伴奏,表演時要求3個表演者配合地十分默契。
表演時所做的典型動作是模擬蝦蚣在荷塘中自由自在漫游、彈跳、追逐、嬉斗等活動情狀,畫面優美生動,象征人們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表演風格上,民間藝人的藝訣為:“中高頭尾靠,中低頭尾翹,三人腳步齊,兩手配合搖”,它敘述了蝦蚣的彈跳動作、表演蝦蚣燈的基本步伐與要求、手的動作要領及其相互配合的要求。根據蝦的活動,以民間的吹打樂伴奏,配以各種民間曲牌和打擊樂的點子。曲牌有“上山虎”“下山虎”“鬧燈調”“鬧元宵”“吉三槍”等等。打擊樂的點子有“沖頭”“三陰三陽”“紐絲”“慢長錘”等,蝦蚣燈音樂突出的特點是旋律起伏大、節奏變化多,對舞蹈起哄托、陪襯的作用,它既配合了蝦的活動情緒,又渲染了蝦蚣歡快活躍的氣氛。
江西泰和“蚣蝦燈”不僅有服裝、美術和燈光融合在一起,還伴隨著動聽的民間曲調,樂器伴奏與優美的舞蹈和民間手工的技藝,在服飾、表演的道具上融入時代文化元素,增添了美感。隨著各種高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便利,越來越多的人呆在家里,他們之間缺少了人與人的直接接觸和交往,蝦燈舞的練習和表演可以讓他們從家中走出來,進行各種面對面的交流與溝通,做到互學互教,相互切磋,加深了彼此間的了解和信任,傳遞和諧的思想。泰和“蚣蝦燈”的大多數動作和技巧,表演者需要經過艱苦的反復練習才能獲得表演的技巧,有些高難度動作的精髓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悟透,他們不僅要對蝦在水中的各種生活習性進行長時間細致入微的觀察,還應該反復的練習從中才能領會達到惟妙惟肖的模仿,在“搓勁”的練習上,要練到手起繭的程度,這種練習沒有一定的恒心和毅力是很難做的到,這樣不利于泰和“蚣蝦燈”的傳承和發展。在整個過程中練習者各個方面都得到學習和提高了,培養它們的耐心和吃苦耐勞的品質。泰和“蚣蝦燈”能產生雅俗共賞的審美效應,吸引人們來看觀賞,給人以極大的享受,使我們的精神放松、心情開懷,提升我們生活的品質,使我們熱愛生活。
3.1 進一步強化蝦蚣燈在節日慶典儀式上展演。
泰和“蝦蚣燈”是作為遺留下來的一種歷史文化,從古至今,每到農村重大節日及慶典活動,“蝦蚣燈”這一藝術瑰寶就活躍在各個鄉村,深受群眾喜愛。創編的蝦蚣燈,融入節日慶典活動,既是文化習俗的傳承,又能展示新的視覺效果,激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的閑暇時間比較多,對文化生活的品質也要求增高了,娛樂成為他們的主要內容之一。我國很多農民閑暇時無事可干,通過打紙牌、打麻將等等消極地形式來消磨無聊的時間,這樣無益于他們的身心健康,而“蝦蚣燈”作為娛樂方式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蝦蚣燈”的傳統技藝比較難學,年輕一代好多不愿意去學,導致傳統技藝出現了空檔。面對新老交替,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沖突,如何保護好“蝦蚣燈”的傳統文化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就此,泰和縣政府部門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將泰和“蝦蚣燈”成功申請成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此基礎上采取集中培訓的辦法,每年組織各種燈舞的匯演,利用江西文化局與民間協會的組織等形式,組織隊伍骨干外出表演,傳授各種技藝。由于受演出數量的種種限制,選手們不能以此為業,導致“蝦蚣燈”隊伍雖然龐大,但水平卻參差不齊,這就要求我們在傳承和發展方面一定要功夫。
3.2 旅游發展品牌。
基層政府及社會的文化保護組織,以保護民間文化為指導,積極開展各種民間文化的保護工作,保證文化保護經費使用的透明及價值,有利于促進“蝦蚣燈”的發展。以泰和“蝦蚣燈”為主題的服裝、紀念品、樂器、食品等特色產品得到廣大游客的喜好,通過創新板和原生態版的展演,可以借助旅游文化窗口,傳遞泰和“蝦蚣燈”的文化精髓,讓游客領悟區域文化的民俗特色,促進廬陵經濟的發展。
3.3 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
在學校開設創新板的泰和“蝦蚣燈”和原生態的“蝦蚣燈”體育課程,便于教師和學生互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對于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積極作用,讓學生了解本地的文化內涵,對于傳承祖先崇拜信仰文化與培養優秀品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蝦蚣燈”的編導者為了教育人們而進行加工編排的,通過“蝦蚣燈”這種表演方式具體的表現出來,通過對“蝦蚣燈”的表演和觀賞,給人們以潛移默化的教育。
3.4 全民健身舞。
通過創新板的“蝦蚣燈”展演,可以讓觀眾領悟“蝦蚣燈”制作工藝的精巧別致,造形優美,了解到“蝦蚣燈”是通過剪紙、扎作、雕刻、繪畫、裱糊等多種手工工藝制作而成。造型優美的大蝦蚣,編制體內配置適宜的燈光,在黑夜中閃出迷人的光彩,加上荷花映襯,可使整個畫面盡顯其獨特新穎、曼妙瑰美、鮮活再現的特點,具有良好的藝術欣賞價值,激發大家參與舞動激情。“蝦蚣燈”在表現內容和手法上有著鮮明的生活氣息與地方特色,符合大眾的品味,具有很好的娛樂功能,豐富了他們的文化生活,充實了他們的精神世界。
隨著現代社會越來越多地展現出加速全球化的特征,世界上越來越多的民族都會受其影響而處于社會轉型之中。傳統要么迅速消失,要么以變化求得新的生存空間。泰和人民的社會日常生活的重要整合模式和文化傳統,已成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受到國家的保護。
4.1 泰和蝦蚣燈隨著現代社會的轉型不斷處于動態的變化中,面臨動作失傳、文化環境惡化、活態文化傳承消褪等現代性發展的困境,如能準確把握原有的精神內核和動作文化元素,將其與時代文化元素進行重組,以新的形式、新的內容以及相應的新的文化功能等復活,形成新整合社會日常生活的新模式,則能促進其發展。
4.2 由于泰和蝦蚣燈蘊含著濃郁的民俗色彩,表現出了廬陵先賢奮發向上強悍不屈的遺風精神,通過多途徑,將創新板的蝦蚣燈向不同群體展演,讓更多人員了解泰和蝦蚣燈的文化魄力與神韻,領悟其中的團結進取、奮發圖強、喜氣祥和的文化底蘊。
4.3 地方政府部門要加強文化的交流學習。采取“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方針,積極與外面的藝術團體結為友好聯盟,互相學習和交流。一方面采取引進來的策略,將外面的同行引進來,進行交流和促進,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的戰略,把自己的品牌亮給別人看,吸引他們的眼球,這樣有利于“蝦蚣燈”的發展。不斷提高泰和“蝦蚣燈”的水平,促進泰和“蝦蚣燈”新的要求,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將加大引入資金的投入,擴大它的來源渠道;吸納企業與社會的贊助,并吸引“蝦蚣燈”的愛好者來旅游觀光,促進“蝦蚣燈”和其它產業的不斷發展。
4.4 教育除了學校的教育之外,民間藝術經過了長期的傳承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底蘊,具有較好的教化作用。泰和“蝦蚣燈”通過對蝦在水中生活的各種模仿,并賦予了人類的思想和情感,不斷的加工和創造,經過代代相傳,泰和“蝦蚣燈”的教育功能不斷地增強,對提高人們思想品質、形成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和發揚民族的傳統美德有很大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