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明芳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 廣州 510045
從我國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都蓬勃發展和長足進步,這就需求我們不斷進行創新,保持與時俱進的步伐。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更應該從知識層面、思維層面保持新鮮性,不斷前進[1]。為此,本文將從廣東地區的學校園林設計與地域文化結合的必要性入手,并具體分析二者如何進行結合應用,旨在為讀者明晰園林景觀設計能夠凸顯地域文化的方法。
文化特色是一個地區特有的民族發展史帶來的文化積淀,能夠展示一個地區生活水平的發展進程和歷史涵養[2]。地區文化特色是中華文化的構成體,能夠展現傳承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園林景觀設計中融入地域文化的特色,二者結合能夠使文化更加發展,也能夠體現園林設計的不斷創新,改變以往的設計風格文化特色為園林的設計提供了新鮮的創作靈感,地域文化也體現的園林設計尊重自然、尊重文化的意義。
高校校園文化是學校存在和發展的核心價值體系,也是學校辦學理念、指導思想、育人模式、行為規范、精神面貌、學術氛圍的凝練。作為社會亞文化的子系統,高校校園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以社會文化研究為基礎,對文化遺產進行挖掘和應用,將校園文化生態景觀建設與城市文化融為一體、協調發展。應探索將歷史性校園文化景觀建設納入本區域城市文化整體的保護框架中,形成具有歷史性的校園文化生態景觀,積極倡導高校校園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取向。
挖掘發現學校本身在發展歷程中的歷史文化,包括辦學理念、知名校友、重大事件等,生成主題性文化生態景觀,集中突出高校校園文化的激勵、導向功能,以強化環境育人的作用。廣州是孫中山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城市,是孫中山開展武裝斗爭、推翻封建帝制的根據地。時至今日,與孫中山和辛亥革命相關的革命舊址已經成為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瑰寶,閃耀著歷史的光芒。紀念性雕塑通常作為一個空間景觀的節點或高潮點,對周邊環境產生一定吸引力,從而形成一個聚合的虛空間。紀念性雕塑不僅具有紀念性,還可以增加校園環境的文化底蘊。中山大學由孫中山先生創辦,其南校區的孫中山銅像坐落在一片翠綠的草坪之上,凝重莊嚴的孫中山銅像與周圍細膩的草坪形成鮮明對比。草坪上的銅像和建筑組成規則幾何型形狀,與草坪自由的形態形成對比,銅像硬質的質感與草坪的柔美質感形成對比,孫中山先生高瞻遠矚,視“教育為神圣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與整個校園文化風格一致。
嶺南園林是我國古典園林的一個分支,一路走來,關于其具體的園林造園手法尤其是與所在地域氣候相適應的布局、構造、工藝技法等取得了一些非常有實踐意義的成果。廣東地帶夏季炎熱,空氣沉悶,炎熱的天氣容易導致學生犯困,出現懈怠學習的問題,并且長時間在室內進行學習也不利于頭腦的清晰和知識的積累[3-4]。因此,在學校的園林設計中應該加上人文主義的修建元素,為學生修建清涼的學習角。
在景觀設計中,將“變化與統一”的理念將各種不同的造景元素,按照設計者的思路進行組織安排。校內建筑風格上的變化與統一,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還有設計手法上運用多樣性形成古典又不失現代的校園氛圍。在園林設計中修建園林綠化走廊,園林綠化走廊能夠為學生提供自主讀書的地方。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廣東省高校英語重視程度尤為高,英語的發音和語感的掌握就需要大聲讀出來,綠化走廊為學生提供讀書的場所,能夠促進知識的掌握和學習。木質走廊可以傳統的木紋雕刻進行木質材料的選擇,并在修建的傳統木質走廊周圍種植枝葉茂盛的綠植,將整個走廊包圍起來。學生走進其中進行書籍朗誦,猶如走進一個綠色的長廊。既能為校園景觀添色,也有利于學生進行思考和學習。
廣東省無論在經濟發展,還是綠色環保方面,都積極地相應國家的號召,以利用資源。在學校的園林設計中也應該體現循環利用環保的設計風格,將循環利用體現在實際的設計中。循環利用體現的節約美,從設計的構思中能夠體現校園除學習之外的文化理念和思維教育安排。
中山大學園林各校區設計的假山中,假山有水通過的地方應該著重的種植小草和樹木,并通過引流的方式逐漸的循環利用。水流經樹木和小草的同時,能夠對綠植進行灌溉,保證其所需的水分,并且樹木和小草具有吸附沉淀的作用,能夠將水進行過濾,把雜質沉淀,能夠進行水質的循環。這種重復率用的理念,能夠體現尊重自然、尊重社會規律的節約。
學校園林景觀的設計與廣東等地的文化特色相融合,不僅能夠展現我國文化的多樣性,也能夠讓其他省份前來就學的學生感覺到不一樣的文化氣息。二者的結合并與新時代思維跟進,能夠凸顯傳統文化的不斷發展和傳承。園林景觀可以陶冶情操和增加視覺效果。是時代發展下不斷創新的成就,能夠逐漸的引領有特色的校園設計效果和地域風格。不斷提升我國園林的設計水平,并逐漸的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