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松
南京貝唐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 南京 210000
簡單來說,裝配式建筑就類似是“搭積木式”造房,開發商把在工廠流水線上已經制造好的房子的主要部件,如橫梁、墻體、柱子和樓板等零件,運輸到建筑現場進行組裝。最后采取漿錨或者混凝土澆灌的方式連接成為建筑產品。這種工程在時間上比傳統的現場建造施工工期短,現場使用的勞動力減少,建筑成品質量高。這種建筑方式達到了信息化。標準化,產業化。
這種建筑產生于20世紀初,西方的很多發達國家已經擁有了完善的發展體系,在20世紀30年代傳入我國。根據不完全統計,至2013年底,已經有約1200萬平方米裝配式建筑面積開始施工,2014年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已經達到2000萬平方米。近年來國家又出臺了建筑市場的相關政策,積極鼓勵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相信在政府的全力扶持下,我國裝配式建筑行業持續高速發展,但在一發展過程能還有許多困難有待克服[1]。
裝配式建筑中有一構件稱為PC構件,這一構件的加工和安裝成本過高,直接影響到了裝配式建筑的成本。根據最新的數據報表顯示,裝配式建筑工程的PC率由原來的五分之一上升到了二分之一。而裝配式建筑工程的造價和傳統的建筑造價相比上漲了15%,從這一角度也可以看出來,PC構件對裝配式建筑工程的影響還是很大的。而PC構件的價格過高,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裝配式建筑才是剛開始發展的階段,和其相關的市場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對PC構件制作的技術不夠成熟。所以就造成制造廠商PC構件的價格比傳統的現燒現筑混凝土的價格高出不少。
因為我國現階段裝配式建筑正處于初期發展,所以其制作規模相對來說比較小。而生產PC的廠商中,PC的成本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可以稱為固定成本,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工廠、土地和生產設備,另一部分為變動資本,它主要包括養護的費用,生產費用和材料費用。一般來說,固定的成本在總成本中占有量較大,因此只有開發商因市場的需求有較大的需求量,那么生產商會購進大量的原材料進行較大規模的生產,生產的規模較大其固定資本所占的比重就會減小,這樣生產商才有可能獲得更大的利潤。
因其造價過高導致整個市場總的需求量并不多,所以對PC構件預制的廠商較少。如果某地要進行裝配式建筑建設,當地缺少PC構件生產商,因而不得不選擇從遠距離的地方購進PC構
件,這樣運輸費用也有所增加,另外這種產品因為其質量重,體積大的特性,所以還會在運輸途中產生其他的費用[2]。
在施工階段,往往涉及工程量或者材料使用量的變化等不能事先預防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出現也會造成工程成本的提高。為了對工程造價進行合理控制,應當建立健全設計變更與現場簽證標準與制度,對于變更簽證的權限范圍進行明確規定,從而實現分級控制,明確簽證的分級審核流程。施工過程中出現設計方案的變更,應做好設計變更流程管控,做到“一單一預算”和“先審批后實施”。設計變更應當對變更原因、內容、數量及費用做好詳細描述,并嚴格執行變更分級審批流程。同時,現場簽證還應做好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與建設單位三方的協調配合,在完成三方簽字蓋章的同時,做好簽證內容的審核與檢查。現場簽證應當當場完成,避免事后補簽造成誤差。
在裝配式建筑工程建設施工過程中,預制構件相對其他成本占總成本比例比較重,因此在施工過程中,預制構件結算效果直接影響造價結果。在利用單價套用時,作為審核單位,需要對預制構件費用進行細致核對,檢查材料的費用、型號、數量、長度等是否與合同中規定的量保持一致,檢查材料質量是否滿足修繕要求。同時,要確保施工材料具有相關單位的簽證證明,以便后期預算人員進行計價、報審計人員核定造價,并對單價適用定額采取綜合性分析措施,以免發生重復使用現象。同時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符合要求的預算審查方法,具體包括下內容:
(1)標準預算審查。通過標準圖設計及分析典型造價設計形式,充分發揮其優勢,達成竣工階段造價審核的目的。標準預算審查方法優勢明顯,呈現出期限短、效果好的特點,因此裝配式建筑工程竣工階段普遍采用這種預算審查方法,保證造價管理的合理性。
(2)重點環節審查。裝配式建筑工程不同于一般建設工程,就有高技術、高成本及復雜性等特點,因此可以引入重點環節審查方法。這種方法在于補充估價項目,實現裝配式建筑工程各個階段費用與基數的準確計取,最終達成控制造價的目的。
(3)分解對比審查。裝配式建筑工程各類間接費用結算時采用分類的方法。通過分類分布將費用直接分解,或是分解計算材料消耗量。通過分解對比審查的方式,有效通知造價成本,避免大的浪費情況的出現[3]。
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和發達國家相比還處于初期,因為裝配式建筑的工程造價過高影響這一行業繼續發展,所以分析其現狀發現其造價過高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勢在必行。只有不斷推動這一行業的發展,才能滿足我國國民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對生存環境的要求。希望在國家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裝配式建筑行業的發展會越來越好,實現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