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琛
寧夏城鄉工程監理咨詢有限公司 寧夏 銀川 750000
混凝土材料的性質是脆性的,這決定了它的拉伸強度和在張力下變形的能力不強。在大體積混凝土結構中,其自身的截面很大,水泥的用量很大。澆筑混凝土后,水泥在熟化過程釋放出大量的熱量。然而,在大體積混凝土中,傳熱條件受到限制,由于混凝土結構的內部溫度迅速增加,導致混凝土中積聚了大量的熱量,在混凝土的內部溫度和表面溫度超過25℃時,混凝土會出現溫度變形的情況。另外,混凝土的彈性模量小,蠕變大。當混凝土產生溫度變形時,壓縮應力隨溫度升高而減小,但混凝土的彈性模量隨著混凝土溫度的降低而降低。混凝土不能自由伸縮,這會導致混凝土的拉應力增加。當拉應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時,混凝土會開裂,拉伸強度會降低,導致混凝土出現滲漏的情況[1]。
①骨料的選擇。混凝土配制中,粗細骨料決定了強度,只有科學的使用時,才會變得穩定。粗骨料應連續分選,細骨料應為中砂,以便制備符合施工標準的材料;②外加劑使用。混凝土施工材料外加劑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選擇使用時,應確保始終如一的質量和性能。建議使用緩凝劑,減水劑等。使用粉煤灰和礦渣粉以確保材料制備的穩定性;③保證水泥含量。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應該確保混凝土強度和混凝土坍落度,在進行科學試驗,以增加骨料的含量,從而顯著減少單一混凝土水泥的用量,保證整體材料的強度與黏結度;④水泥的選擇。水泥是最為主要的材料,進行選擇使用時,一定要嚴格精準。盡量使用水化熱低而且相對凝結時間比較長的水泥。在各種水泥材料中,最好的就屬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復合硅酸鹽水泥以及火山灰硅酸鹽水泥等。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主要采用分層連續澆筑。在澆筑中應明確混凝土攤鋪厚度,根據振搗器作用深度與和易性來明確,在泵送混凝土時應確保混凝土攤鋪厚度應在600mm以內,在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時,其攤鋪厚度不應大于400mm。不論采用哪種混凝土澆筑方式,相互兩層之間時間間隔應盡量在混凝土初凝之前,時間縮短,對次層混凝土進行澆筑,最長間隔應不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對于澆筑面積大,澆筑能力有限與連續澆筑層厚度不超過3m的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中,建議采用推移式連續澆筑施工方式。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中還普遍存在泌水現象,為確保混凝土澆筑質量,必須對混凝土表面泌水采取措施進行處理。此外,在混凝土澆筑之前,可以預埋冷卻水管,通過后期采用通循環冷水對混凝土里面溫度進行降低外,在混凝土表面可以采取覆蓋薄膜進行保溫處理,從而達到“內降外保”的技術措施,使混凝土內外表面溫差達到規范規定的25°之內。在混凝土養護中應保持表面濕潤。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表面會出現塑性裂縫,可以采用二次壓光處理,在澆筑后可以對混凝土表面采用草袋鋸末和塑料薄膜覆蓋,在寒冷季節可以設置擋風保溫棚。通過以上措施,可以更加有效的保證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
通常情況下,在對大體積混凝土結構裂縫進行處理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第一,在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前期,施工人員需要對澆筑現場進行實地查看,并嚴格按照施工場地選擇混凝土材料,再根據施工要求做好混凝土配合比,并保證所選擇的混凝土材料是統一批號,從而避免混凝土施工結束后出現裂縫問題;第二,相關人員可以使用使用瀝青油膏、高分子密封材料等對大體積混凝土結構中的裂縫進行填充,增加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提高大體積混凝土強度,避免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情況;第三,施工人員需要根據澆筑現場的具體情況,對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進行控制,并使用振搗技術,提高混凝土結構質量,減少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的情況。
相關人員在對大體積混凝土結構進行施工過程中,就需要在施工中加強對大體積結構的溫度控制工作,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第一,大體積建筑混凝土的溫度需要進行測量并采取措施予以控制,通過管徑進行冷熱水的灌入工作,讓冷水和熱水在管徑內部進行交換,保證混凝土結構的內外溫度,提高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第二,相關人員需要使用保溫法對大體積混凝土結構進行保溫,使用沙子、塑料薄膜等材料在表面進行覆蓋,讓混凝土可以緩慢的散熱,減少水分蒸發,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
倘若在大體積混凝土中適當的配置溫度鋼筋,便能夠有效增強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具體來講就是將間距、直徑較小的配筋適量添加到混凝土當中,能夠實現抗裂效果的明顯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應用中,結構配筋數量偏少,所以在其中間部位加入適量配筋,能夠對其最為薄弱的部位進行加固[2]。
總而言之,在土木工程建筑項目中應用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是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施工部門要對施工技術運行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監督和管理,按照質量要點和標準約束技術流程,確保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應用效率,保證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