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車齊齊哈爾車輛有限公司 尚媛
我國目前大多數鐵路貨車制造企業,由于產品的單一性和生產模式的局限性,并不具備鐵路客車和機車生產企業的異地作業管理經驗,他們大多數曾經保持著以廠修為主,段修為輔,企業內部生產制造的傳統生產及維修模式,僅派出部分員工參與招投標項目或異地售后服務。
然而入世后,由于貿易壁壘的大量減少和國民待遇的實施,外商企業在我國的投資將會越來越多,國內商品市場和服務市場將出現更加激烈的競爭,國內企業將面臨更加困難的經營局面,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好地融入到世界一體化經濟中[1]。隨著國家戰略的逐步推進和企業轉型升級打開了越來越多的外部市場,鐵路貨車制造企業也必須要經常派出員工參與異地、海外的車輛加工、維修、試驗等生產經營活動,員工的外出作業行為不僅僅只是溝通和談判,因此,由于外出作業工作點多、線長、面廣,又有高溫高壓、有毒有害、野外施工、環境復雜、連續作業等安全風險高的實際情況[2],引發事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一般來說,面對這樣的風險,企業主要會選擇利用教育培訓來提高外出作業員工的安全意識,但是由于目的地的生產生活環境、法律法規要求、人文風俗習慣等關鍵信息的缺失,導致教育培訓往往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培訓過程流于形式,不能真正避免員工在外出作業過程中的安全風險。
其次,員工外出作業不同于普通的工作狀態,工作時間內的安全風險需要辨識,工作時間外的人身安全也需要保障,目前鐵路貨車制造企業多數對作業期間風險因素制定了管控措施,卻忽視了外出期間的生活安全,員工脫離了正常的生活節奏,為了充實自己的業余生活偶爾會做出不安全的行為,導致意外的發生。
此外,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態與身體健康狀態一樣重要,卻常常得不到企業足夠的關注和重視。職工身處異國他鄉,面對語言不通、文化差異、飲食不和等問題,亟需正面的疏導和鼓勵,才能讓職工全身心投入生產活動,避免壓力過大等負面情緒的積累最后釀成悲劇。
“管理不動、制度先行”始終是企業規范生產經營活動的主要模式,若將外出作業人員安全管控比作金字塔的建立,全面、充分而又適宜的規章制度就是金字塔的基石。目前看來,各貨車制造企業基本都制定了本企業的外出作業安全管控方案或制度,但由于缺乏管理經驗,制度在建立和健全過程中存在一定問題,隨著外出作業過程不斷趨于流程化,管理制度也將更加具備系統化。
外出作業安全管控制度與一般安全管理制度相比,除應同樣包括明確管理機構,確定各級各類人員的安全職責等內容外,還應重點強調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過程和事故事件的報告處理過程等,從制度的層面,限定異常情況下,外出人員的規定動作,最大程度保障員工生命財產安全,避免企業的違規處置風險。
教育培訓的針對性是確保外出員工在生產、生活中的各類行為,不僅符合本企業、本省市或本國的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更能避免因民族、宗教或文化差異導致觸犯目的地的法律,因工作性質或工序差異違反合作方的企業制度。
為了使外出作業安全教育更具有針對性,培訓大綱應新增目的地法律法規、文化及宗教知識、相關企業的操作規程等內容,并根據實際外出情況進行修改和增添,譬如,赴外進行售后服務或生產的作業人員應加強合作方制度及規程教育,而主要進行商業交流的營銷人員要更加注意了解合作方宗教信仰或民族習慣。
赴外作業人員的操作規程不能直接采用本企業現有的文本和習慣,應結合目的地作業環境及現場情況,重新辨識危險源和職業病危害因素,制定預防措施,進一步根據實際將發生的生產活動,編制適合外出作業人員使用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并結合目的地所在自然環境和生產環境,配發有針對性的勞動防護用品,注意服裝及用品標示應符合本企業或合作企業的要求。
操作規程的文本不應過長,應準確、易懂、易記憶,并可以通過編制“一口清”的形式,將操作規程的主要內容用“順口溜”的形式表現出來,方便職工掌握和記憶。為了減少職工背誦的難度,可以將工藝規程、設備規程和職業健康安全操作規程匯總為《XX作業指導書》。
針對駐外時間較長或目的地環境較單一的外出人員,應對其心理健康狀態進行重點關注,盡量減少員工長時間遠離家鄉而產生的消極心理,或因生活枯燥而采取不恰當的消遣方式給自己或企業帶來的管理風險。外出作業的負責人員應因地制宜,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并加強與職工的日常交流,及時了解員工情緒的變化,并進行合理疏導。
綜上所述,鐵路貨車制造企業外出作業人員的安全風險管控雖仍然處于探索階段,但由于管理經驗的不斷積累,管理方法的不斷創新,管理模式的不斷健全,外出作業人員的安全和健康保障程度也在不斷增加。無論是管理人員或操作人員,無論是外出服務或本地作業,各企業的安全管理都應成為生產經營活動的堅實基礎和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