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國土資源廳近日表示,該省2018年將加快建設察爾汗鉀鹽、柴達木盆地油氣資源、共和—貴德盆地地熱資源、一里坪—東臺鋰礦等八大國家重要級礦產資源戰略接續地。
據中新社報道,青海省國土資源廳統計數據顯示,該省104.5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21.83萬億新元)礦產資源潛在價值中,鈉鹽、芒硝、鋰礦、鉀鹽、鎂鹽等11種鹽湖礦產潛在總值合計為99.15萬億元,占該省礦產資源潛在總值的94.83%。
青海省當天召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楊汝坤表示,要積極融入國家戰略,以國家急需、青海具有優勢的鉀鹽、鋰、鎳、金等戰略性礦產為切入點,加快八大國家重要級礦產資源戰略接續地建設。
此外,特別要推進干熱巖、地下熱水、頁巖氣等新能源的勘查開發。
地處中國西北的青海省,其南部的三江源區域堪稱中國的生態高地,西部的柴達木盆地被譽為中國“聚寶盆”。近年來,青海省已全面停止三江源、祁連山區域礦產勘查、開發,地勘工作重心轉移到柴達木盆地及其周緣。
該省2017年圈定了一批成礦遠景區和找礦靶區,新發現提交普查基地和礦產地13處。共和—貴德盆地在中國首次鉆獲236 ℃優質高溫干熱巖體,都蘭縣八寶山頁巖氣資源量預測達6 000億m3,填補了東昆侖造山帶找氣空白。
楊汝坤表示,目前,青海沱沱河千萬噸級鉛鋅資源國家儲備基地正在形成,東昆侖巖漿型銅鎳找礦空間進一步拓展,柴達木盆地及周緣地區鉀鹽、金礦、稀土、石墨礦勘查取得重大進展。
楊汝坤說:“對于已經基本查明資源遠景的礦床,要通過市場方式盡快出讓,引進社會資本加快勘查、開發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