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桃梅
(山西財經大學,山西太原030000)
當前,我國經濟處于新常態,即經濟處于可持續增長時期,供給側結構改革也已進入深化階段。在這種背景下,發展實體經濟具有重要的意義。輕工業和皮革行業在實體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是重要的民生行業,必須高質量高效率的發展。在2017年,我國輕工業保持平穩健康的發展,是一個很好的發展現狀。
在新常態下,皮革行業面臨的困難重重: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的污染根深蒂固,勞動力的成本日益增加,經濟下行的壓力加劇,創新能力低下等等。面臨這樣的問題并且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們應客觀理性的認清形勢,直面困難,順勢而為。下文就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眾所周知,皮革行業中環境問題突出,它滲透到行業中的各個產業鏈,各個環節當中,對產業有著深層次的影響。當前,隨著環境的日益惡劣,國家環保制度也發生了新的變化,環境法律法規、政策、規范不斷完善,排污許可制度、排污交易制度等政策的實施,都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舉措,因此,皮革行業更要制定科學的政策,做好頂層設計,加強產業的技術創新,以及優化產業鏈。
首先應該使皮革生產過程綠色化,即在生產過程中采用可再生能源以及無毒無害資源,實現皮革化工的零排放,將生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轉化為目標生成物,不產生任何的廢棄物及其副產品。其次,要想綠色發展,除了依靠化工產業的自身力量,還需要依靠資金和政府部門的支持。政府和企業應該共抓同管,從整體上提高環保力度。還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淘汰掉落后產能,運用先進的機器設備,推進清潔生產工藝、廢水循環利用、推廣高吸收染整、無鉻鞣制技術、節
鹽節水技術、污泥資源再利用技術,努力實現毛皮制革生產節能減排的目標。每個企業都應該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節能理念,為我國生態文明作出重大貢獻。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皮革行業應該認真落實這一政策,加強技術創新,用創新引領皮革行業。一是加強生物酶制革、功能型皮革制造等行業共性技術攻關,加大環保型、功能型皮革原輔料等新材料研發,切實提高制革的工藝技術水平。二是積極開發精密剖層機、自動拉皮機、制革節水器先進裝備,全面提升皮革行業裝備制造水平。三是加強皮革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大數字化、智能化設備開發,推動皮革加工、傳輸、倉儲的高效化、自動化、智能化發展。四是加快皮革產業創新公共平臺建設,完善跨界融合、協同發展、開放合作、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推動皮革行業科技創新整體上水平。為有實力、有社會責任感、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
產業集群有著獨特的創新優勢、特色優勢、規模優勢、輻射帶頭優勢等等,在皮革行業起著領頭羊的作用。皮革行業的首個產業集群就是“中國鞋都·溫州”,近年來,產業集群發展迅猛,已有42個集群。產業集群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推動著行業不斷的做優做強。皮革產業集群努力將皮革行業成為國家政策的“試驗田”,積極落實國家政策,實施國家政策,為政府出臺政府皮革行業政策試水探路。大力推廣產業集群的經驗,為全行業提供借鑒,要充分發揮產業集群的優勢,特別是輻射帶動優勢。皮革產業集群推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同時帶動了行業的發展,為皮革行業的轉型升級做出了巨大貢獻。
多年來經濟的高速增長是靠推動我國國內需求來實現的,而強制刺激帶來的產能過剩、資源損耗嚴重、環境惡化等等的后遺癥,使得經濟增長難以為繼。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供給側改革成為了這一解決方案的高頻詞。通過供給側改革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質量,有助于實現皮革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供給側改革在短期內雖然會帶來經濟陣痛,但從長期來看,對經濟增長的質效將帶來巨大的好處。
供給側改革不僅僅是產業轉型升級,還涵蓋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等,皮革行業主要要做的就是“去產能”和“降成本”,去產能是要淘汰落后產能,不是簡單的去產量。當前的皮革行業落后產能過剩是顯而易見的,去產能是一個攻堅戰,需要行業協會、各級政府及企業齊心協力的做好這件事情。降成本,核心是要靠自主創新來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皮革行業是我國的傳統行業,傳統行業在我國現階段乃至之后相當長時期內是支柱產業,給社會帶來穩定的行業。皮革行業的生產過程及其產品本身向高端化邁進是未來的方向。在面對新形式下的諸多挑戰,皮革業要在踐行國家戰略的基礎上,抓住機遇,積極推進產業升級及結構調整,提高企業競爭能力和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能力,在科學健康的發展過程中為人民造福。參考文獻:
[1]焦艷玲.展望2014深化改革是轉型升級關鍵之路[N].服裝時報,2014-1-13(5).
[2]唐黎明.皮革廢水處理工藝優化及深度處理的研究[D].河南工業大學,2016.
[3]張媛媛,趙琦.簡析皮革檢驗標準中的典型問題及解決思路[J].科技展望,2017(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