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橋
(山西省第二建筑設計院 山西長治 046000)
綠色城市規劃設計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了確保我國新時期節能減排的建設目標能夠實現,在目前的城市規劃建設中融入綠色建筑,有利于實現我國生態環境和城市建設的相互融合,實現經濟的齊頭并進發展模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現代城市和鄉鎮的發展都突飛猛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但是在城市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也很多,比如說城市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生態環境的破壞。現代城市各種產業的發展多半是以犧牲自然資源為代價的;為了保護有限的資源,綠色建筑的提出在現如今已經受到了眾多的好評和支持,這是一項環保低碳的事業,有助于實現現代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實現資源循環、文化循環、產業發展循環。
和傳統的城市建設模式不同,現代城市建設中融入了“綠色建筑”的概念,不再以消耗資源環境作為代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境的重要性堪比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當低碳理念引入到城市綠色建筑的行業中,低碳環保的文化也就隨之而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由此可見,精神文明的建設可以作為人類的前進動力,并帶動整個城市發展中的文明建設和經濟建設。
根據我國的國情來看,國土面積雖大但是人口眾多;資源總量豐富但是人均資源相當匱乏,為了給子孫后代創造一個綠色生態的家園,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就做好資源的再循環和再利用。
綠色建筑和傳統建筑不同是由于其自身的特點,綠色建筑最主要特點就是“節能”,通過對電能、光能、熱能、機械能的利用,降低人們所必須的生活成本,以此來達到節能的效果。城市綠色建筑的規劃總量在我國乃至世界上的建筑總量占比還不是很大,所以想要做好城市的綠色建筑仍然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城市綠色建筑的規劃要根據不同的地域環境和不同的建筑風格來決定,同時其資源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規劃標準,我們要最大程度上做到節能低碳,打造一個前所未有的綠色城市。
隨著人們審美觀念的提高,現代城市建設中有些規劃設計部門過分夸大城市的整體形象,反而降低了城市功能的實用性。城市的整體形象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求其外表而忽視功能的重要性,無論是對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還是城市功能的使用者來說,都是得不償失的。
在現階段,很多城市規劃主管部門和建設單位對城市規劃的操作執行,僅僅局限在形象展示方面,對于建筑物的要求,是越美觀、形象越好越可以博得大眾的眼球,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是這屬于一個選擇誤區,城市是一個人口聚集居住的地方,優雅的環境外貌確實可讓人賞心悅目,但其實用功能才是真正關乎到千家萬戶的首要問題。
在國內來說,房地產是作為一個重要的經濟產業鏈。比如說青海在前幾年的房地產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青海省的資源環境相當的豐富多彩,無論是湖泊還是森林等資源在國內排名都數一數二;但是房地產開發商只顧追求眼前的商業利潤,而不顧當地的環境資源,迫使青海的地域環境遭受了嚴重破壞;它們打著建造綠色城市的旗號,肆意填平湖泊然后建起一座座建筑物;它們通過了最低的審核要求后,濫用非環保的建筑材料和非正規的施工手段開始建造城市建筑。
這不僅不是綠色城市的建造,相反這是對地域本身環境的破壞,它們只管追求經濟利益,而沒有對其地域環境進行深層次的規劃和探究,最終只會遭到社會的譴責和人們的擯棄,要知道生態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天然寶庫,一旦遭受毀壞將會很難恢復原狀。
在城市規劃中,科學技術的應用在規劃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高科技所需消耗的成本也是一定的。例如對于太陽能的利用,需要投入較多的資金和科技含量極高的設備,并且要在幾十年以后才可以得到能量的收益;而且我國的地域廣袤,太陽能在沿海地區的照射程度和在內陸地區的照射程度不同,所以太陽能的利用還需要結合地域分情況而定。
城市綠色建筑規劃設計過程中遵循的原則就是保護環境,在規劃師的設計當中不僅要做到低碳環保,同時還要嚴格執行國家環保部門的相關政策。在城市規劃設計中最應引起注意的是材料的選擇,現代建筑整個建設過程中材料要在估算成本之內盡可能的選取綠色可循環利用的材料,注重探討材料的實用性。材料在購買過程中以實際需求為原則,但是要嚴格控制質量,杜絕購買對環境和人體有害的材料,嚴格的質量把關是合理的材料選擇的重要環節。
房地產行業屬于服務行業,城市綠色建筑的規劃設計是為了給居民提供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進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國民的幸福指數,所以在建造過程中要注重以人為本的宗旨。社會發展的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生態可持續發展和經濟的穩定增長,城市中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習慣是一個城市精神文明的體現,因此每個城市的文化底蘊應該合理有序地展現在城市建設之中。
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需要的能力發展。我國在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將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作為基本國策,在城市綠色建筑規劃設計過程中對可持續發展也應有明確的體現。可持續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①自然環境中的資源都是有限的,這就要求資源在利用時必須要節約,保護好生態環境的現狀;②城市規劃工作者要設計出更高效低碳,并符合人類生存發展的綠色城市基礎形態。
我國城市分布南北差異很大,每一座城市的地理位置都各不相同。在城市綠色建筑規劃時需要考慮天氣、土壤、日照等因素的影響,盡量避免重商業輕生態、重科技輕實效的問題。合理的綠化布置也是提高品質的重要措施,高大的喬木擁有枝繁葉茂的樹冠,適宜作為遮陰樹種來改善周邊小氣候,矮小的灌木既可作為觀賞又可改善生態,同時與周邊的建筑物相互融合,別有一番風味。
每一個城市都有獨特的文化底蘊,這與其發展歷史和建筑風格有著不可磨滅的關系。比如說天津的建筑風格和上海的建筑風格是完全不一樣的,再比如說西安的建筑風格就更具有地域特色,這就是不同城市的建筑其個性化的體現。在城市綠色建筑規劃過程中要結合不同城市的文化特色進行設計,不能磨滅其原始的歷史風貌。
綜上所述,新材料、新技術的使用是綠色建筑規劃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這是城市綠色建筑科技信息的集中體現,同時在規劃設計時堅持“以人為本”,我們所要遵循的原則始終是為“人”服務。新材料、新技術的使用是為了創造更高的效益,但不實用的材料和技術要堅決摒棄,做到科學技術和生產生活緊密結合。為了整個城市的社會、經濟、文化、生態協調發展,在城市綠色建筑規劃時要明確目標,力求做到城市建筑和生態環境的完美結合,進而創造出一個藍天碧水、幸福美滿的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