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叢紅艷
(西安工程大學,陜西西安710048)
縱使當今在我國動畫行業中處處可見國外的各種動漫風格的蹤跡,但是在現在的中國動畫創作者的眼中已逐漸不滿于這些外來創作者們給我們局限的風格,對于觀眾們來說對于本土元素的動畫創作更加期待,由此可見,在當下社會發展進程的推進中,對于中華本土特色的動漫呼聲越來越高,眾所周知,當今迪尼斯比較火熱的根據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所創作的《花木蘭》、《功夫熊貓》等動漫作品,成就與國外創作者之手。他們接著我們的藝術風格,動漫造型、故事題材并結合著他們的技術與創新,在賺足國人的票房的同時,更是賺足國人的笑聲、眼淚、感動。
因此,根據這些我們可以明白,對于中國動畫專業而言,對于中華傳統藝術與動漫結合的呼聲更是越來越高,這類型的專業人才的需求更是擁有著很大的空缺,在這類行業來說,利用的空間以及發覺空間也很大。
在我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之中誕生了許許多多燦爛的民間藝術文化,民間藝術更是屬于我國古老的街頭藝術中的一種,它主要是憑借著地區化、個性化、大眾化為主體將其中主要特點加以藝術手法的襯托展現到大眾面前,民間藝術形式與華麗奢華、令人陶醉的宮廷藝術最根本的差異就在此,民間藝術是以未來體現藝術,輔助民間美術造型增加其中的真實性以及生動性為主旨,諸如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中蘊含的民間藝術路人皆知,更是通過各種形式的動畫影視被翻拍,以各種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出來,因此,通過對于中外動漫對比分析來對中國民間美術造型藝術對動畫影視創作的影響展開分析和研究。
注重于塑造形象藝術是我國民間美術藝術側重點,在對于角色的個性特點的描述中,深受我國民間勤勞樸實,艱苦奮斗的精神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于角色性格描寫方面,寫實風格偏重較多,根據我國民間美術造型逐漸的發展完善,在人物形象方面,民間藝術的美術造型經過無數次的完善、改進、修復,根據不同人物性格,藝術家們更是創造出了獨特的美術方式以更好的將角色的性格特點展現出來,遵循不遮擋人物的特點,根據對于人物性格特征的了解通過美術形式從外在將動畫人物的各方面特征從造型上更貼近人物,從而完整地表現出來,拿一些民間藝術作比方,剪紙作為我國的一個寶貴的民間藝術遺產,已經流傳了上千年,而藝術的本身也是體現花鳥魚蟲、飛禽走獸等的全身的動作,基本難以見到局部的剪紙手藝,也是為了一個“真字”。
除了文化傳承、形態完整以外,由于藝術家們對于人物造型設定,對于造型的塑造除造型的完整性多樣性的嚴格要求之外,對于造型的后期完善以及細節方面的要求下了足夠的功夫去追求近乎完美,因此,我國的民間藝術造型更是注重神態情態方面獨到的韻味特色,對演繹的藝術家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但是對于精湛技藝的要求,更是一心一意的工匠精神的高標準,體現了我國博大精深的古老藝術的體現。
民間美術這一藝術,其本身具有特別強烈的視覺沖擊,“紅、黃、藍”是這類藝術經常用的顏色,大塊面的組合拼裝,都具有一定的裝飾效果;群眾審美意識和觀念受到社會環境和時代科技新行業的刺激,對于藝術的觀賞性和實踐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還有經濟效應的提升,物質需求的不斷滿足,人們對于藝術這一觀念從最初的觀賞效果到現在越來越普及的實踐中,行動起來是現在非專業人對這一藝術展現出來特有的共性;審美觀也是現在人越來越上心的事,對于影響因素,比如:世界潮流、國家文化、社會經濟取向等各類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而表現出對文化作品的肯定和推崇;然而我國本土民間美術造型取自各個方面,一方是我國源遠流長的古典傳說和相關書籍,如:《山海經》等,另一方面也是人民生活的樂趣記載再創作。隨著進一步的發展,導致現代動畫及影視造型基本都是夸張與寫實、狂放又細致、直觀又內涵的雙重美術形象,將兩者矛盾特質融合再通過動畫美術造型展現,與受眾達到統一,通過角色進行思想上的共鳴。
西方整體動畫的表現形式都是以動作為主導,而我國早期的動畫多數都是以民間美術藝術作為基礎,除去欣賞娛樂價值之外,同時也有一些豐富的工藝價值,而且很多動畫都是廣泛結合民間的美術,如臉譜、窗花、皮影等,這是人們將思想通過現實實物進行表達的重要體現,我國最早的一批動畫計師也是根據這一重點特征進行各自不同的創作手法進行創作。
對于動畫研究技巧以及理論知識,相較于國內來說,國外的研究以及起步相對較早,在早期的圖像學、視覺文化方面的研究逐漸延伸到了對于動畫文化這個整體方面的研究,根據他們本身技術方面以及形象方面的成功塑造,動畫技術層面以及對于影片的分析的理論方面的研究以逐漸趨向于具體化、系統化,在語言學、傳播學、符號學等學說流派的影響,動畫的文化及傳播理論研究曰益興起。
哈羅德·威特克的《動畫的時間掌握》,美國克里斯·韋伯斯特的《動畫——角色的運動和動作》等,依照動畫創作規律和結構原理,運用生動的案例形象,從角色、造型、時間把握等方面進行解讀分析,在傳播學、接受美學、結構主義、視覺文化研究等理論方面都有比較深入和全面的闡釋,值得學習與交流。
全球化是現時代的特性和必然,人類文明的進步必然會促使全球化,世界動畫當屬日本動漫和美洲迪士尼出產的動畫較為受歡迎,各國文化的不同對于動畫形式上的融合和創新,有著一系列的難題需要面對;那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動畫如何翻盤,各國動畫的大量涌入新的理念出現,影響著國人的審美和思想模式,對于本土文化藝術的認可度和支持度一再下降,面對這一現象,國產動畫應加強文化意識和文化符號,作為重要的傳播媒介,生產本國的強力原創動畫是使命也是每一個動畫專業人的責任。民間美術在這一方面就可起到重要的一步,有著自己重要的使命,堅定不移的往前邁。
擁有自己的民族動漫品牌,動漫周邊產品消費,在國家政策一帶一路的機遇下,向各周邊臨國銷售,今日我們面臨的消費產品,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圖像和科技的有機結合,視覺沖擊強烈;視覺和影像正處于當代文化的主流,動態的表現手法更容易獲得受眾的喜愛,面對大環境,機遇與挑戰都在等待著我們,對于動畫文化上的焦慮,更加激發我們去認識和審視現處的環境,從環境中找尋定位,找尋合適的民族文化發展的途徑。
在近幾年的調查研究中得知,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傳統藝術元素在動畫繪畫創作領域逐漸被引用并加以傳播,動畫創作這兒們也逐漸的意識到傳統意識中所蘊含的巨大價值,國畫、皮影戲以及剪紙、戲劇等民間技藝以及傳統文化逐漸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以各種技巧輔以各種形象融入動漫元素中,使得動漫的元素日漸豐富。
以開放性的眼光來看,我國動畫想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在世界動畫舞臺上占據一席之地必定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如何找到動畫產業的契合點,更是最值得我們去思考的一點,產業化更是體制改革的最終目標,打開局限性的眼光,走閉門造車的創作環境,離開低谷奮發向上的中國動畫必將憑借自己獨到的風格在世界動畫舞臺上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