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向陽,陳曉鵬
(中原工學院,河南鄭州450000)
環衛工作對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發揮了重要作用。環衛工人的工作環境處在危險的道路上,在作業時穿著具有防護性和高功能性的職業工裝尤為必要,這成為保護環衛工人安全的一道屏障[1]-[2]。
環衛清掃職業工裝是在特殊環境下工作穿著的服裝,因此防護性和功能性是它的前提,主要包括警示識別要求和人體舒適要求。
隨著我國交通事業的高速發展,環衛清掃工人的工作環境安全被日益重視,為了防止各種交通事故造成的傷害,職業工裝的警示識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環衛職業工裝色彩鮮艷,在白天可起到明顯的警示作用,在夜間光照條件下,反光帶可起到識別效果。
環衛清掃工作要求環衛工人不論嚴寒酷暑,都必須堅守在工作崗位上,這就要求環衛清掃職業工裝必須適應天氣的變化,保證環衛清掃工人作業時的舒適度,降低疲勞感。冬季或嚴寒條件下,環衛清掃職業工裝應具有良好的防寒、防風、防雨功能。夏季或酷熱條件下,環衛清掃職業工裝應具有防紫外線、吸濕、透氣、排汗等功能。
色彩在環衛清掃職業工裝設計中是第一視覺要素。環衛工裝色彩的設計不受流行色影響,主要考慮防護功能性。一方面,環衛工裝的色彩應發揮警示作用,使作業者在工作環境中更引人注目,提高安全系數,減緩環衛清掃工人工作時的焦慮情緒,提高作業人員工作效率和心理健康。另一方面,需要通過色彩設計隔離紫外線,減小服裝吸熱量,防止環衛工人高溫季節中暑,提高著裝舒適度。
2.1.1 安全警示作用
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安全性是環衛清掃工裝設計的第一原則,環衛工裝色彩設計在安全警示方面的要求主要體現在視認性、識別性和誘目性等方面[3]。
波長較長的顏色如紅色、黃色具有前進色的特征,給人緊迫感,其視認性最好。在環衛清掃職業工裝的色彩設計中,應在關鍵部位大面積采用前進色,通過提高服裝視認性,延長環衛清掃工人作業時的安全距離。
實驗證明,紅色、黃色和藍色的識別性最好。在環衛清掃職業工裝的色彩設計中,要充分考慮環衛清掃工人作業時的環境色,避免與路面、建筑、周邊樹木、草叢和垃圾箱等環境色相接近一致,避免混淆過往車輛和行人視線。
誘目性是指人們對視野中多種顏色的視覺反應最敏感、最容易引起注意的特性。在環衛清掃職業工裝的色彩設計中,應增加誘目性能良好的色彩面積,或在服裝關鍵部位選取誘目性好的色彩,例如紅色、黃色。
2.1.2 防護紫外線傷害
色彩除了在安全警示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人體舒適性方面也有重要影響。不同顏色對紫外線吸收率不同,吸熱比也不同。因此在環衛清掃工裝的色彩設計中,應充分考慮戶外作業的特點,區分不同季節的服裝色彩,尤其在夏季服裝色彩設計中,選取淺色能降低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提高服裝舒適度。
環衛清掃工人長期在戶外作業,風吹日曬,接觸大量粉塵污染,工作環境惡劣,職業工裝的防護性能直接關系到他們在作業過程中的生理和心理狀態,進而影響工作效率。環衛工裝的服裝材料應該具有較好的吸濕透氣、防寒保暖和防水抗菌性能。
2.2.1 吸濕透氣
環衛工人作業時會產生大量汗液,織物吸收水分后,氣孔會被堵住,透氣性降低,服裝因此緊貼在皮膚表面,舒適性降低。出汗后潮濕的衣物極易滋生細菌。因此在高溫作業環境下,環衛清掃職業工裝應選取吸濕、排汗、快干、抑菌的材料。
棉纖維雖然吸濕性好,穿著柔軟舒適,但其吸濕后不能及時排出濕氣,當吸濕量較大時會緊貼在皮膚表面,降低舒適感。一些異型化學纖維具有良好的吸濕、排濕性能,如多孔纖維、扁形帶纖維等,微細溝槽所產生的毛細現象使汗水經芯吸、擴散、傳輸等作用迅速遷移至織物的表面,達到導濕快干的目的,其設計原理需要在環衛工裝中借鑒使用。
2.2.2 防寒保暖
天氣寒冷的作業環境下,環衛工裝應選取保暖性好的服裝材料。保暖性好的面料可以鎖住靜止空氣層,減緩與外界的空氣對流,避免帶走人體熱量。冬季服裝應遵循多層不同功能原則:內層衣物直接與皮膚接觸,皮膚是人體熱量散失的主要通道,環衛工人作業過程中身體產生大量熱量,進而產生汗液和水汽,需要內層衣物能夠及時將汗液導出。最外層衣物應發揮防風保暖、透氣的作用,適合采用結構緊密、厚實的織物。中間層衣物應形成穩定的空間,使冷熱空氣無法對流,通常選用蓬松、透氣、熱絕緣性好的材料[4]。
環衛清掃工人的大幅度動作要求工裝不能過于厚重,因此材料的選取以保暖和輕便為原則,可選取羽絨填充或復合織物組織。常見的有羽絨、人造纖維絮層,這些材料重量輕、保暖性好、具有一定的透汽性。
2.2.3 防水功能
為了能夠在雨雪天氣完成工作,具有防水性能的職業工裝必不可少,要求服裝材料既要防止外部液態水的滲透和沾附,又能保證內部水汽的透出,即具有防水、透濕、透氣、防風、保暖的綜合功能。單一的紡織材料難以實現多方面的要求,只有通過復合材料才能具備這些綜合功能。
造型是服裝設計的核心,環衛清掃職業工裝的造型設計應綜合考慮人體靜態和動態條件下對服裝的不同造型需求,以整體造型輪廓為基礎,結合不同部位如袖子、領子等細節設計。
環衛清掃工裝的外造型整體應以簡潔流暢為主,易于肢體伸展,保證活動不受阻礙,方便穿脫,美觀大方。設計中應考慮男女性別差異,可在滿足作業動作要求的基礎上,兼顧女性身體特征,展現環衛工人的良好風貌。
環衛清掃作業過程中,手臂活動量大、范圍廣,尤其以向前運動為主,因此在相應的袖子設計中要防止袖后部撕裂。當人體手臂做前屈、上抬、旋內、旋外等運動時會引起服裝的牽引,這種牽引主要集中于腋下。服裝的結構設計就要以臂根為中心消除牽引,這種情況下,插肩袖的功能性都優于裝袖。此外降低袖山、加大袖肥,也可以保證手臂的靈活運動。在袖窿底部,可采用拉鏈開口和氣孔設計,增加透氣作用。
上肢肘關節活動的范圍較大,為保證肘關節靈活曲伸,束口的袖子要考慮袖長松量。袖中線的松量不足會造成服裝袖肘部位磨損加快,出現袖與后背肩袖肘撕裂的現象。但如果袖中線的松量設計過大,就會造成袖子局部褶皺過多,整體拖沓,影響工作效率。
環衛清掃工人工作過程中,手臂一般向前運動,胸寬尺寸減小,背寬尺寸增大。為使服裝袖窿更好地跟隨手臂向前運動,采用背部加褶法增加背寬。
環衛清掃作業過程中會有大量屈膝、彎腰、下蹲等動作,職業工裝能否適應滿足這些動作,關鍵在于褲襠部的造型設計。要注意褲襠的牢度、褲后腰翹勢,防止出現褲襠緊勒,甚至破裂現象,影響穿著者的正常作業。褲腰部有一定的活動松量,通過皮筋調節,使環衛清掃工人在下肢運動時,腰圍尺寸靈活變動可以下移,減少對服裝的牽拉和尺寸要求。
正常狀態下,人體頸部隨時有前屈、后仰、回旋等活動,環衛清掃工作狀態下頸部活動量多,且經常處于屈曲狀態,這就要求在領口設計中要增大活動空間。另一方面,環衛清掃工人作業環境中空氣污染嚴重,領口又要起到覆蓋遮擋的防護作用。
對于袖口、褲腳和衣擺的設計,可以采用調節收縮的形式,一方面起到防寒保暖、阻隔熱氣的作用,另一方面防止環衛清掃作業過程中大量灰塵細菌通過開放部位進入服裝內部。常見的方式有添加松緊帶、調節袢、尼龍貼扣、羅紋彈性收口、拉鏈等。
環衛清掃工人作業環境集中在戶外,沒有固定辦公場所,因此手機、鑰匙等私人物品多隨身攜帶,給勞動帶來極大不便,因此在職業工裝上設計口袋是十分必要的。口袋尺寸應較大,還應有袋蓋、紐扣、拉鏈等,使袋內物品不易掉出。
合理的門襟設計,既要能抵抗風寒,防止雨雪的侵入,起到良好的保暖作用;又應方便穿脫,具有較好的重復使用性。
裝飾設計是服裝整體造型的一部分,通常具有較強的功能性與審美性。在環衛清掃職業工裝中利用色彩拼接和面料拼接,不僅有利于發揮不同色彩和不同面料的特性,還使服裝呈現變化的視覺效果。通過利用繡標、滾邊等手法點綴安全色彩和標志,不僅為環衛工裝增加色彩識別,提高防護性能,還為環衛清掃職業工裝造型增加風采,為工裝融入審美內容。
目前環衛工人的服裝在防護性方面還存在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從色彩、材料、造型、工藝等多方面強化功能性,才能提高環衛工人日常作業的安全性和舒適性,降低各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