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露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濟南250300)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興起了對于校園文化的研究熱潮。導視系統作為高校校園文化較為直觀的體現,自然是研究之熱點。高校導視系統因各校的地理位置、歷史發展、校園文化、學科類型側重等方面的不同而有形式多樣的展示,卻缺乏一定的系統性、藝術性。因此,對于高校導視系統設計的深入研究,顯得十分重要。
導視系統來源于英文“sign”,有信號、標志、指示等含義。導視系統設計即“sign design”,是指按一定的標準、工藝、造型、色彩等,將特定區域內的標識物統一化、規范化、整體化,是以標識系統化設計為導視牌,綜合解決信息傳遞、識別、辨別和形象識別功能的整體解決方案。導視系統作為文化的一部分,不但有著引導、指示等功能,也是環境布局的關鍵環節,同時還是塑造文化、感染受眾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校文化識別系統是借鑒企業文化識別系統而創造的針對學校文化建設的個性化解決方案。學校文化識別系統從其表面意義來看屬于學校外在的體現,但它又集中彰顯了學校內涵特別是辦學理念、發展特色、校園文化等。它由理念文化識別系統、行為文化識別系統視覺文化識別系統、環境文化識別系統四個分系統組成。
1.2.1 學校理念文化識別系統。該系統指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戰略有機統一,是學校特有的文化體現與價值觀輸出。具體表現有學校的校訓、教育理念、辦學特色、培養目標等。
1.2.2 學校行為文化識別系統。該系統指學校進行的一系列極富學校特色,同時也非常符合學校理念文化的教育教學活動,外顯了學校理念文化識別系統的內容。其中包括學校規章制度的修訂、課程的研究開發與學校特色活動的組織策劃等。
1.2.3 學校視覺文化識別系統。該系統指在學校已有的理念文化與發展戰略基礎上,通過運用視覺傳達設計的方法,設計出一套富有學校特色的視覺方案。具體包括校名、校徽、標準色等基礎要素和由其產生的一些周邊產品如印有校名、校徽等的明信片、網站、微信公眾平臺等,當然還包括學校的導視系統,以塑造學校良好的整體形象。
1.2.4 學校環境文化識別系統。該系統指學校獨有的自然環境與在其基礎上呈現出的走廊文化、教室文化、辦公區文化、宿舍區文化、運動區文化等,對于學生對學校的認知認同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由此可見,學校導視系統在學校文化識別系統中主要體現在學校視覺文化識別系統與學校環境文化識別系統的設計與呈現。
目前我國高校的導視系統設計在功能上基本可以滿足指引方向、確定位置的需要,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與國外高校導視系統相比較在科學性、文化性等方面仍有較大進步空間。
2.1.1 符號性。如前所言,導視系統有著引導、指示等功能,需要讓來者,尤其是第一次到來的人直觀省時地找到自己的目的地。因此設計高校導視系統時應當注意視覺元素的簡潔性,在此基礎上概括出圖形、符號。歸根到底,高校導視系統中占主導的還是這些圖形與符號及與之配合出現的文字。
2.1.2 識別性。基于導視系統的形象傳遞功能,其識別性的特點不言而喻。在進行高校導視系統的設計時,要考慮到各組成部分的視覺元素,即使用的標準色、字體、圖形等元素是否符合高校已有的理念文化。同時要注意需有鮮明的特征,在體現其已有理念文化的基礎上有極高的辨識度,使人輕易識記。
2.1.3 科學性。目前我國許多高校的導視系統都是借鑒或照搬其他學校,對于自己學校的地理位置、面積大小、氣候條件等因素考慮不多,出現的問題就有文字表達含義不符本地文化、路面樓體導視牌尺寸不協調、導視牌選材不適導致的天然損壞等。導視系統的設計是一個科學的過程,需要多方考慮。
2.1.4 文化性。設計高校導視系統時應當注意高校的校園文化、人文特點等文化因素,承載這種信息傳遞的載體是多元化的視覺信息。如不同位置、不同類型的導視牌需要統一而不盡相同的字體、顏色、圖形、材料等,這些元素與高校的地理位置、校園文化、歷史發展等結合起來進行表達,方可彰顯導視系統的文化性。
2.1.5 藝術性。高校導視系統的設計還需考慮到藝術性,即符合實用要求的基礎上遵循美學原理。藝術性的科學展現不但增添高校導視系統的美觀性,更使其具有一種感染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涵蓋信息要全面,在實現其引導、指向之功能時,運用適當的語言文字、圖像符號、局部地圖等,科學結合以盡量涵蓋所有信息。其次在選取位置,選用字體、圖形、顏色、材質時,注意與周邊環境的匹配與融合,避免產生錯誤導向、審美疲勞等情況。最后在進行高校導視系統的設計時應考慮到導視系統與校園環境、文化的協調與一致,使之自然而然地融入校園,成為校園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