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玢
(江西科技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098)
在寒冷的隆冬時節,瑞金市黃柏鄉白村的森林仍然是綠色,徘徊在廊道中欣賞美麗的生態環境,村北的出口是廈蓉高速的瑞金北口,出各種行駛的車輛體現出和諧發展的魅力,現代文明與綠色生態遺產、生態環境和當地的自然資源完美整合,形成綠色的宜居環境,創造人與自然的和諧美。鮮艷的紅色和綠色也是許多生態戲劇文化的縮影取景器,這是保護生態環境重要的意義,瑞金市正在建立科學的生態旅游發展觀,客家祠堂有自己明顯的特點,其設計的文化內涵也非常強烈。
客家人是指自魏晉時期,由于戰爭、災害等原因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移民,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西和福建省,當時官員將這些人在戶籍和本地土著進行區別,這些外來人就被稱為客家人。客家古村經過千百年來客家建筑的積累,在江西就有100多座村莊,在全國更是超過數千個,客家祠堂不僅存在于古村落中,在其他村莊也是難以計數的,為此,我在這里以江西瑞金密西古村為例介紹客家宗祠的建筑特色。密溪古村坐落于九堡鎮,隸屬江西省瑞金市,位于城市的西北部大約30km處,九堡鎮東北的9~12km,分別與大崗地與岡面鄉接壤,北部與寧縣交界,總面積6km2,在村民姓氏人口中羅姓占總人口的95%左右。密溪村不僅是一座具有歷史文明千年村,還有聞名海內外的羅臺山,此外,境內祠堂、古塔和泰山的平房不計其數,另有臺山草堂、石牌坊古牌坊及金龍仙山、鳳凰仙山、仙壇腦、永昌寺等古寺。村里許多紀念碑,經過700多年的風雨,許多建筑仍然保存完好,古村西位置是中國歷史上的“逢山必有客,有客必住山”的建筑文化理念完全一致。傳說宋高宗咸淳年間,羅密峰父子來到密溪,這是四面環山,水庫集氣,風景秀麗,3條河流經該村,在此閑居能得水為上,便舉家遷徙于此。現存的密溪古村宗祠多為明清建筑,東西走向一字并列,坐北朝南,占地1萬m2,分別為羅氏大宗祠(堂名:彝倫攸敘),應文翁祠(堂名:世德堂),應宗公祠(堂名:翼堂)),石泉公祠(已倒塌,現改建為村委會),淳夫公祠,東塘公祠(堂名:致和堂),其建筑風格大體相似,只是牌匾和內部布置有少許不同。在這個建筑的前面,設計有一個如同彎月狀的水塘,顯得古味十足,周圍還有石雕裝飾的十二墩粗柱,其高度與周邊的建筑場景相呼應,原來的臺基是純木質的結構,全部依靠精巧的手工組合在一起,沒有一根鐵釘,甚至可以隨意移動,在歷史上曾經摧毀了一些著名的建筑,最近的劫難發生于10年動亂期間。處于正中間位置的正是羅家大祠堂,最早為羅密峰所筑,周圍的其他祠堂則是由羅家后人所建。
羅氏大宗祠又稱峰鐸和祠,主祀密溪始祖密峰公建于康熙三十年(西元1698年),門前兩側立有其鄉人羅大用(1723~1812)高中翰林設計了一對石獅和三塊刻浮雕的圖案,動物花鳥蟲等圖案也是非常漂亮的。祠堂內部結構的主要特點之一是“天井”,它區別于其他住宅庭院的天井結構,在它的周圍包裹了原木雕刻的支柱,是極其優雅和獨特的古代木結構建筑。對面墻上的肖像畫是羅密峰,在畫像面前有香案,圓柱和簡單的巖石大廳以及木材的建筑風格為主。雖然密溪的宗祠也是祖祠居中居室兩側的傳統客家建筑形式,但與客家建筑最有名的圍屋等不同的是,密溪的建筑是由許多民居相依環宗祠而建,并無巨大圍墻將他們所包圍,由于巖石從外部遷移,田產也大多被羅氏購買,因此在建造過程是也沒有與土著人產生太多的局部沖突,但是建筑的地理環境與福建等地的客家宗祠也不盡相同,目前在一些建筑物的表面添加了富有江南特色的面墻,外形美觀。本地許多居民生活水平受到客家文化影響,更多建筑的后續施工和裝飾也越來越精致,不僅出現了鳥類浮雕獅子門,甚至出現了柱腳石,具有江南特色的驛道也從村中穿過,驛道旁、小溪邊還建有一座座繡花樓(現存一座),半月形的池塘上搭建的戲臺等建筑一起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客家建筑群。
建筑都應該體現出一定的生態美,客家建筑在生態美上的表現更加突出,四周風水優雅,力求山、水、建筑一體化的自然景觀特征,建筑物與自然景觀彼此融合,這是對生態美的追求,客家建筑景觀與生態環境合為一體。客家古村的祖先來到此地,用密集的布局風格與本地其他建筑相區別,毫無疑問,他們在設計過程中精心挑選的山水等背景,在任何地點舉目四望都可以感受不同的好心情。因為我們的眼睛與古村的景觀形成固定的層次,從風景區向西走的過程是一個較長的彎路,清新的空氣可以給人以不同的感覺和享受,讓生態美在建筑美學中充分體現,客家宗祠的建筑設計正是給人以這樣的感覺。
在客家宗祠的設計上,建筑美是對稱的結構,在各方達到和諧統一。一定的比例和對稱設計也正是建筑物的默認設計,這也一直是中國古典美學的核心藝術,一般的古建筑都會嚴格的遵循對稱美,所有主要建筑也都在中心軸線兩側實現對稱,都嚴格設計好軸線兩側的景觀。對稱美在客家宗祠建筑上更是如此,福建以及江南的客家建筑較多的利用了軸對稱性,不僅是美學的體驗,也能體現出建筑的穩定與平衡,瑞金密溪古村祠堂在較大的密度排列中通過多軸來實現對稱,其他房屋在四周作分散的形式展開,按照點線原則和其他客家建筑相呼應,門扇的石頭也有一個對稱的形狀,寓意適度、嚴謹、含蓄和平衡的美學追求,體現了團結的精神與和諧的客家生活。
由于客家人的主要遷移方向是從南向北移動,他們還是具有完整的南方生產習慣,客家人仍然保留在楚越前“楚人信巫”的氛圍,這個文化習俗也影響了今天客家人的生活,因此客家建筑也一直存有南方的文化基礎。客家巫術的淵源在建筑風水與自然性一致性的基礎上形成,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也有變化,獨特的客家建筑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形成的多元文化融合現象。我們可以看到客家古建筑不僅具有中國南方的視覺感受(主要是圓形的建筑特點),還可以看到客家宗祠中自然和諧的元素,這些融合了南北文化的客家建筑不僅外觀獨特,在設計之中更是包含了龐大而紛繁的意義,涉及許多神秘的文化內涵,這些傳統的文化習俗從另一個角度展現了客家人的歷史思想和現實的生活。例如客家的露臺等建筑,它的作用是可以為人與自然提供一個相互溝通媒介,從人到自然和諧共存,這些建筑都是一個微妙的結構,選擇天然的木材為主要建筑材料,與自然物形成的建筑特色反映了建筑師天與地融合的思想。各種圖形都會刻畫在建筑構件上,以木方為主,作為客家居民密集的江西瑞金來說,他們的祖先從中國的南邊幾度遷移后,最終轉移到瑞金九堡鳳凰山生活,后來命名為密溪,形成了新一代的適宜和平生活土壤。客家人不忘本,不忘記自己的傳統和祖先,崇尚團結、務實的理念,千百年來,在這些不同的靈性意識下,客家建筑的創新精神也得以發展,傳統的建筑設計理念使得客家人的建筑充滿獨特的藝術魅力,不僅是外形美觀,更能使人的視覺等感官形成不同的美學體驗,它們還可以遵循時代的浪潮,客家文化是隱藏在建筑里的意境和美感。
在今天,江西瑞金的藍天、碧水、文明和實干共同前行,這樣獨具魅力的城市建設正上瑞金初步進行改革的結果,森林覆蓋率已達74.5%以上,贛江源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自然保護區的繼續。增強發展潛力的城市戰略實施大力發展生態建設,城市的評價體系中也是以綠色發展為標準,強調“綠色GDP”,構建產業生態系統區域一體化,開發豐富的旅游資源。生態旅游產業快速發展帶動了生態農場,引進和培養相關企業深加工,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和生態環境的保護。生態建設在振興旅游發展的過程重點,建設生態保護區,加快建設自然公園和濕地,保護贛江源水體,全面實施建設和的保護和生態環境的綠化。加快綠色通道、綠色村和工業園區的建設,注意歷史文化村落的保護,有效保護村莊生態,以創建一個全新的密溪古村,建設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客家建筑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瑰寶,歷史上對中國古代建筑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1]王慧林.旅游資源的文化價值探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3).
[2]馬澤群.淺談生態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和有效利用[J].短篇小說(原創版),2016(08).
[3]王軍華.試論我國文化旅游資源的概念及分類[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綜合版),2015(01).
[4]陳麥池,黃成林.古村落型文化遺產旅游地歷史保護體系、原則與策略[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2).
[5]陳淑娟,陳麥池.基于文化遺產旅游的古村落可持續發展研究——以皖南西遞為例[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2).
[6]劉改芳,李亞茹.古村落集體經濟轉型影響因素的動態演化研究——基于山西古村落“煤轉旅”個案的質性分析[J].旅游學刊,2017(11).
[7]譚慶虎.恩施州古代文化線路及古村落(鎮)保護與開發[J].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