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南充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省南充市 637000)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之所以能夠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認可,主要與它強調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的結合密切相關。該教學模式跳出了傳統的學校教育拘囿,以職業為導向、以崗位為對象、以提高人才使用性為目的,全面增強專業人才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從這一角度說,“工學結合”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首選教學模式,它非常符合高職人才的社會定位。從教于功能上分析,“工學結合”可以有效增加學生的實驗實訓效果,促使每個實踐環節的針對性增強,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的邏輯關系,最終實現“知識轉化、學即所用”,滿足崗位中的綜合需求。
從我國高職院校教學工作入手,教學大綱作為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存在明顯的泛化特點。很多的單元課程沒有細分、細化,教學內容、深度、廣度等帶有教師個人風格色彩,一旦更換教師,標準就會重新制定。尤其考慮到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專業課程領域收到普通高等院校的深度影響,教師觀念較為陳舊,沒有一個有效地參考框架。
建筑CAD課程設計廣泛、內容抽象且實踐性強,建材業相對豐富,如《建筑結構CAD》、《建筑CAD》等。盡管隨著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一些建筑制圖的教學內容進行了壓縮和刪除,但基本原理知識的水平并沒有下降,這對于培養實踐性人才的高職院校建筑專業學生而言,仍然有很大的難度;同時,全社會對于“人才”的理解,也出現了新的認識變化。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成為企業的重要考察標準,而“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滿足一邊學習理論一邊著手實踐,同時它是以系統化的模式,基于崗位工作的完整性展開,而不僅僅是分散性、臨時性的理論驗證。
結合高職院校中建筑CAD課程特點,在實施“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下存在的阻力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1)“工學結合”缺乏專業標準。結合建筑CAD課程而言,怎樣的教學原則、目標、流程才算是實現了“工學結合”?目前在高職院校中普遍沒有專業標準衡量,究其原因,這與高職院校傳統教學理念中過度重視就業崗位的專業技能有關,即側重規模化的知識建構能力培養,而對于企業之間的合作,也往往局限于“實習”、“頂崗”,沒有形成與教育配套的專業標準。同時,CAD課程師資力量主要精力放在教學、科研等方面,與社會需求、企業崗位相脫節,無法為學生提供走入社會之后所需要的指導,這導致“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效率大打折扣。
(2)“工學結合”能力定位不清。關于“為什么開展工學結合?”這一問題,一般高職院校中通常將其作為一種知識驗證手段,而不是作為主要的培養渠道??陀^上,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溝通不夠深入,造成人力資源需求不清晰,由此導致工學結合下的教學計劃制定偏差。一旦學生認識到自身能力無法達到企業要求,那么所進行的“工學結合”教學評價自然會下降,長期以往,學生的頂崗實習等質量下降,甚至無法分清楚所需要的能力界限。
(3)“工學結合”知識定位不準。本質上,“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是“半工半讀”,不管是理論知識學習,還是實際操作訓練,都是針對同一領域的知識技能展開的。但鑒于學校教育的局限性,師資力量都是“學校到學校”,教師本身甚至沒有參加企業工作的經驗,這導致對工作流程、崗位等缺乏了解——“雙師型”人才隊伍的培養,也正是基于此?;谶@些原因,教師在知識定位方面,也只能提供一個大概,“適度”、“夠用”的范圍很大,課程安排中知識點重復、配置缺乏優化等,造成理論和實踐銜接不足。
在傳統教學理念下,“教與學”之間的主體存在明顯的矛盾,而“練與學”之間則是良好的促進關系,以此為基礎實施“工學結合”一方面可以促使教師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另一方面可以滿足高職學生理論知識水平較差的缺陷。
很顯然,高職院校傳統教學模式下,較大程度地借鑒了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學思維,所謂“體系化”、“精細化”、“系統化”等優勢,主要是圍繞著理論層面實現的,而在實踐應用中,導致知識過于瑣碎,學生很難直接利用。例如,在教材中所舉的例子,都存在一定的“理想狀態”,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也會進行知識體系的分割,CAD中文字樣式、標注樣式等分離之后,雖然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但在實際建筑圖紙的時候,這些元素都是要綜合考慮呈現的,學生自我建構或轉化能力較弱的情況下,對于設置標準會無從下手,哪種字體?大小多少?分布如何?最重要的是這種在課堂上掌握的繪圖方法,是否在現實建筑投招標、施工領域有價值。再例如,建筑CAD教材中對于建筑圖的分析,包括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等其本質是在了解幾何關系或者數理關系,而不是它作為一個真實存在的“空間關系”。鑒于這種情況,應該加強學生的練習,再聯系中不斷糾正錯誤,加以指導。
以練代學的模式開展并不復雜,教師可以設計獨立項目或者以教材內容為依據,從實際測量尺寸、圖層建立、文字尺寸表明等基礎入手。例如,針對土木建筑設計中結構設計部分,要求學生依次完成樓面屋面結構、次梁結構、樓梯、框架配筋等設計,指導學生獨立完成。
客觀上,建筑CAD課程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離不開現實資源開發,教師除了對教材資源進行整理之外,也應積極地與相關企業單位保持聯系,并推薦學生跟隨建筑項目展開學習,從而真正了解現實中建筑繪圖的使用策略。
狹義上說,建筑CAD教學屬于“圖像圖形”專業范疇,實用的范圍非常廣泛,圍繞著“建筑類”的應用很多,所以CAD課程的教學定位必須明確,從標準上劃分土木建筑平面設計、立面設計、屋面設計、門窗設計、墻體設計等。不同專業之間必然有自己的特點,所依賴的知識源也不同,進一步理清工學結合的層次也很重要。
①結合建筑領域的相關知識,尋求建筑CAD制圖中的共性元素,如建筑結構與內部裝修的案例中,有哪些部分是相同的?彼此之間存在怎樣的聯系?學生通過手腦結合分析,能夠更牢固地掌握實用性與功能性的統一。②要從更高的層次定位“工學結合”的功能,而不僅僅是作為培養CAD應用的一種途徑。在這一方面,教師可以尋求利用建筑CAD知識來解決更多、更復雜的問題。
高職院校應該將知識、能力、實踐作為考核的“三要素”,統籌規劃、不偏不倚,以“知識”考核為主線,建立健全能力、實踐的考核機制,從而滿足系統化教學改革,突出“三駕馬車”的優勢。在具體的考核方式上,加入工程繪圖、出圖考核內容,通過命題、自命題的形式,撰寫設計說明,側重技能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
此外,系統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還要注意課前、課后、課內、課外的關聯,不斷擴展建筑CAD教學的延續性。
[1]蔣麗.工學結合、案例驅動、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研究——《建筑施工組織》課程教學方式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0):53.
[2]王健康,湯驊,楊廣,孫志華.工學結合的建筑給排水工程教學模式探討[J].新校園(上旬),2015(11):46.
[3]齊琦,李謀勛.基于CDIO理念的建筑電氣CAD一體化課程改革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4(36):127~128.
[4]王磊.中職建筑施工專業建筑CAD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新課程(下),2013(0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