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超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201306)
區塊鏈(Blockchain)是一種基于鏈式數據結構、分布式計算架構的多人共同記賬的對賬機制。區塊鏈各記錄節點地位對等,將數據區塊以時間順序相連接,組成鏈式數據結構,運用密碼學技術對數據進行加密防止篡改,保證數據存儲、讀取的安全性,其自帶的自動化腳本程序方便智能合約的編寫存儲,利于區塊鏈監管。相比于單核心、可篡改、難舉證的傳統中心化系統,區塊鏈的優點主要可概括為以下四點:
(1)去中性化:系統采用點對點對等網絡,鏈上各節點地位對等,通過分布式共識機制實現數據的交互運用。
(2)安全穩定:區塊鏈通過數學算法在各節點之間形成共識,新數據需得到超過50%的節點同意后才能寫入區塊鏈和篡改。因而極難篡改和偽造。
(3)公開透明:區塊鏈系統建立在隱私保護基礎之上,公開透明的數據讀取方式,賬本數據以零成本向全體節點公開查詢,從而可以降低節點的信任成本和系統不確定性。
(4)匿名性:區塊鏈通過固定機制實現統籌各節點的數據交換,由于節點采用同等網絡,并且基于智能合約的監管,使得交易雙方無需第三方的背書信任,在不提供隱私數據的前提下實現數據交換,極大保護了用戶隱私。
信息互聯網的發展降低了獲取成本,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航運業傳統的層級式管理,提升了溝通效率,降低了成本。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推進了信息互聯網向價值互聯網轉變,鏈接世界,提升效率。對于具有全球化特點的航運業發展有著極大的運用潛力:
(1)船舶登記。當前,船東進行船舶登記時,仍然需要人工填寫和處理各種文件。船舶登記整個過程往往存在跨越邊境和時區的問題,這使得整個過程非常復雜和耗時。在某些情況下,跨越半個地球去簽署一份法律文件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有了區塊鏈技術,這些過程都將省去,大大節省船東的時間和成本。
(2)港航EDI應用。在航運進出口貿易中,一次船期將簽訂十多種業務單證,涉及銷售、采購、貿易商、承運人、口岸部門、港口、倉儲等一系列主體。為了實現無紙化交易和政府單一窗口服務,世界各國、各口岸都有自己的EDI服務商。各服務商訂立不同的數據交換格式和標準,其中心化服務系統使得航運數據標準不統一、數據交換格式混亂,在數據安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隱患。
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點可以打破傳統EDI的核心地位,各港口接入相同的P2P網絡,約定相同的貿易提單標準格式,可以實現航運數據的高效、快速交換,降低交易成本。
(3)物流管理。通過傳感器采集船舶位置、貨物存儲溫度、濕度等數據并實時上傳至區塊鏈永久保存,實現航運物流管理中貨物的追蹤。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透明性、多方訪問權限特性,保證了數據的真實可靠。時間戳、可溯源特性可分別物流體系內各參與主體之間的行為的法律屬性,方便發生貨損時舉證。提升航運協作性和物流效率。
(4)信用評級。2008年之前,航運業過度融資,大力造船,培養船員,受經濟危機影響,波羅的海指數瞬間崩塌,行業如今面臨融資困難的處境。其原因在于航運企業線上交易規模小,無法實現大數據背景下的風險評估,只以企業的經營流水和運輸業務數據來評價企業信用存在片面性,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交易的透明化,將企業的運輸工具、物流設備場地實現數字資產化,將數據上傳至區塊鏈,使得融資雙方實現點對點可信交易,不僅降低了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和交易成本,也利于航運業透明,健康的發展。
智能革命是對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良性革命,也是對我們思維方式的革命,盡管區塊鏈技術集優點于一身,但在實際運用中還面臨著諸多挑戰。上海海事大學許凱認為“不經濟”就是當前不實用于航運業的最大原因。在大力宣傳航運區塊鏈技術的同時,存在著如下幾個挑戰:
(1)區塊鏈節點都需要保存完整的交易數據,數據較冗余,并且增加了各參與節點的信息建設成本;區塊鏈的數據處理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提高數據處理速率,降低交易確認周期。
(2)航運交易往往涉及國家主權機構,如海關、檢驗、海事等,難以實現去中心化,這與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點不吻合。所以區塊鏈在航運業的運用要考慮到哪些數據需要去中心化,哪些仍需要中心化,探索部分信息上報監管方德方案。
(3)區塊鏈技術在航運的應用才處于初始階段,各國尚未達到統一的技術建設標準,在實際投入運營之前,國際區塊鏈技術組織需要制定廣泛的行業標準和技術協議,確保數據在各節點之間實現高效交互。
盡管區塊鏈技術不夠完善,存在發展挑戰,但我們相信隨著區塊鏈技術不斷發展完善,一方面密碼學原理保證了航運數據共享的安全可靠,勢必會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航運效率;另一方面,各港口國之間可以借用區塊鏈發展統一貿易單證標準,拉近世界航運的距離,促進航運業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