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瑩
(湖南城市學院,湖南益陽413000)
竹子是自然環境中最自然和最豐富的資源之一,中國人歷來是偏愛竹子的,竹制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被廣泛運用著。在湖南人民的日常起居生活中、吃穿住行中,同樣處處可見竹的身影。
湖湘人民用竹葉包粽子,用竹筒做米飯,用竹筍做菜肴,竹子成為了湖湘大地飲食生活的一部分。竹子也是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的親密伙伴。人們用竹子做成柜子、箱子和盒子,用來儲藏物品、做成穿戴的竹制品、做成交通工具、做成各式各樣的家具,在生活中使用到的方方面面都有用竹子做成的物品,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
竹子用在建筑上的也很多,在原始社會,人們最開始的居住方式就是巢居或者穴居,之后慢慢向房屋的形式演變,在這個過度的階段里,竹子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竹子容易砍伐、容易加工、容易彎曲,還可以破成細蔑,采用不同的竹制工藝在建筑和房屋建設中成為人們的首選。
湖湘文化得以傳承,也有竹子的重要貢獻,先秦的竹簡就是利用竹片來記錄,竹子制成的毛筆等。在還沒有紙張發明的時代,大家都是用竹子來作為記錄的工具的,我們稱之為“竹簡”。用繩子將一片片竹簡編織起來方便閱讀,竹簡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之一,持續了四五個世紀之久。后來竹子又被大量的使用于造紙。竹子也是制作樂器的重要材料,中國傳統樂器中大量的吹奏性樂器基本上都是竹制造的。
在古代留存下來的竹制器物,到今天來看,很多都變成了藝術品。已經將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在滿足了人們生產和生活的使用之外,慢慢的演變成了更加的具有審美意識,往往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使用價值和審美價值并存,在不同的器物上比重不同罷了。一部分竹制品是屬于功能性很強的實用性工藝品,比如湖南益陽的水竹涼席、湘西的竹編背簍等。這一類物品是在實用性的前提下兼具審美情趣,但是尚未脫離竹制物品本身功能性的使用價值,并且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另一部分物品,審美性已經遠遠超出了使用功能,實用性已經降低到幾乎沒有,已經演變成了純粹的藝術品。比如湖南寶清竹刻等,真正意義上的擺設品、陳設品。
中國的竹編工藝歷史悠久。湖南獨特的地理人文環境孕育了鄉土氣息濃郁的竹編藝術。涉及到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湖南的竹編藝術往往都具有獨特的用途,有顯著的實用性和功能性,同時也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智慧的體現,包含了審美和藝術性。湖南竹編藝術具有獨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逐漸形成了以益陽竹編和湘西竹編為代表的湖南竹編藝術。益陽竹編藝術是非常有名氣的,已經從傳統的生產生活工具發展到了現在的竹藝工藝品,有代表性的包括水竹涼席、小郁竹器等,品種多種多樣,不僅有很好的審美和觀賞價值,而且在制作工藝和實用性上都有長足的發展。
(1)首先是竹林資源受到破壞。湖南省擁有豐富的竹資源,竹子的種類也很多,但是,隨著近年來的經濟不斷發展,毀林開荒和過度開發旅游資源的現象比較嚴重,很多珍貴的竹子資源被破壞。特定的竹產品生產和制作受到極大的影響,究其原因是野生竹林資源的破壞和野生竹材的減少。
(2)其次是竹制產品種類不多。雖然湖南地區的竹制產品遠銷世界各地,但是竹產品的開發和制作只要還是集中在日常簡單的生活用品上,比如涼席、筷子等,基本上都是一些制作工藝簡單的產品,沒有去研究和開創竹子工藝更多的多樣性和可塑性,也沒有更多的去挖掘商品的文化價值,將湖湘大地的文化精髓與竹藝品加工結合在一起。
(3)湖南現有的加工企業品牌效應都不是很好,比如湖南省益陽市在全國都是有名的竹制品的生產基地,但是有影響力的竹產品加工企業確實為數不多,也沒有什么影響力。即使有一些名氣的企業,生產加工的產品依然是基礎性的生活日用品,無論是同類產品之間還是和沿海地區的生產企業相比,都沒有很大的優勢,產業生產的效益也不是很好。
針對上述對于竹子資源的破壞,我們要重視竹子資源的開發和保護,不僅要保護現有的竹資源,還要積極拓展竹林生態環境的進化和發展研究。首先要對現有竹林的開發和管理。可以在現有竹林區域加強保護和宣傳,增強市民對于竹林稀有資源的認同和保護。在旅游資源景區內,可以通過限制每日的游玩人數、加強景區內的巡視保護等加強管理措施的監督作用,對竹林環境進行保護。其次,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對于竹子新品種資源的開發和種植技術研究,對珍貴品種進行特殊保護和培植研究,為竹產業的發展提供保障。
傳統竹制品大多都是家常日用的器物,時值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推進了竹資源的利用,加上工業化的沖擊,許多具有審美意義的傳統竹藝術品在效率和批量的明顯弱勢下,慢慢的退出了大眾的視線。所以我們現在再來談竹藝品的設計與創新,必定要將當代藝術的創新設計思維和嶄新的表現形式融合到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中去,創新竹藝造型藝術語言,創新制作工藝與結構,創新竹器的材料與屬性價值等。將竹制品從簡單的涼席、筷子等發展到生活、工作、學習中的各種器物中去,開發更多的具有創意和文化價值的竹制器物。
利用竹材制作燈具、茶具、家具等陳設用品,只是用傳統的工藝與設計思維來制作也沒有什么創新之處,所以我們需要融合傳統元素進行創新,來表達我們獨特的民族地域文化風格。需要結合現代元素進行創新,竹藝本身就是一種傳統文化,現代人需要在實用基礎上增加其審美藝術性,才能得到當代人的欣賞與認可,改變竹藝固有的情感體驗,將現代人的審美需求融入到竹藝創作中,才能創造出高附加值的文化產品。
對于傳統的主產品企業來說,怎么去改變現有的困境,走創新發展的道路,才能讓擁有更好的品牌價值。首先,企業要多利用廣告、網絡傳媒等手段,宣傳自己的產品,讓自己的產品眾所周知,讓市民感受到企業品牌的知名度。其次要革新企業產品的形式創新和技術創新,利用改良的手法,將竹藝文化融合到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中去,可以利用電商平臺通過網絡來銷售新開發的產品,增強企業的影響力,也增加了企業的盈利。讓竹制企業被更多的人知道,竹制產品讓更多的人認識。
湖湘竹藝是湖湘大地上一份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輝煌歷史的湖湘傳統竹藝在當代我們的手里需要被保護、被傳承、被發展,我們有責任和能力承擔起它的修復和創新,讓傳統竹藝術重新綻放光彩,以一種新的面貌融入到今日的社會生活中,以新的藝術形式去進行設計創意,表現現代人豐富的生活和價值觀念、審美觀念,竹藝才會有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