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軍
(陜西省安康市城市建設規劃局城郊規劃所 725000)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各種城市規劃方案也紛紛涌現,如何選擇正確的規劃方案,如何確保規劃方案的正確執行,都是城市管理部門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因此對城市規劃進行監察,是確保城市化建設朝著合理方向發展的有效保障。
(1)城市規劃監察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地方性和現實性等特點重規劃建設,輕監察思維長期存在,城市發展利益優先,配套監管立法滯后,對違法建設寬容,態度溫和,很難嚴格控制和嚴厲查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對違章建設行為追究沒有賦予執法部門強拆權,不利于查處違法建設過程中的執法。規定在違法建設發生時只能做出行政處罰,要強拆只有申請人民法院執行,而違章建筑只有在初期發現階段被制止,各方損失才最小。申請法院走法律程序過程中,時間較長,違章建設繼續發展,執行難度就會加大。
(3)制度不落實到人,缺乏規范化管理,沒有責任追究。
規劃監察各種制度沒有責任到人,辦事效率低。部分工作人員一是怕嚴格執法得罪人,有畏難情緒,以沒有強制執行權為借口,把停工通知書作為不作為的免責牌,下完了事。二是為了點好處給違章者通風報信,“來了停,走了干”,導致違法建設難以有效制止。
(4)查處違法建設涉及范圍較大
違法違章建設案件的查處一方面靠群眾舉報、投訴取得案件線索來源,另一方面靠規劃監察人員的巡查發現問題,但由于城區范圍廣,執法人員有限,一些偏僻的地方就會存在違建的隱蔽性,巡查就會出現漏洞。
(5)違法建設者對抗情緒激烈,矛盾突出
一般每個違法建設案件,建設成本都比較大,要制止違建方切身利益就會受損,有些人對監察工作不理解,甚至有較大抵觸性。即便明知自己是違章建筑,也會為了保護利益來干涉執法工作,增加監察人員的工作難度。違法建筑制止后在處理過程中,建設單位對處罰決定置之不理,甚至于群眾不理解,對抗情緒十分嚴重,有時在現場白天盯晚上干,一離開就接著干,越是違法建筑建得越快。查違章有時成了建設進度的推進劑,可謂困境重重。
(6)監察隊伍的執法水平參差不齊
在規劃監察執法過程中,有些工作人員情緒化比較嚴重,不講究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沒有成效同時影響了執法管理部門在群眾中的形象。這樣只能激化政府與群眾之間的矛盾,對事情的解決毫無益處。
各類規劃能否順利實施,規劃執法監察工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城市規劃實施要靠執法監察來保障和落實,建設項目是否按照規劃許可的內容建,要靠規劃管理來實現。管理和監督的好,就按要求建設,管理及監督不到位就可能你批你的我建我的,就嚴重違反了規劃法律法規。違法建設不僅侵蝕了城市公共資源,損害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且還嚴重影響城市環境和對外形象,制約城市建設與發展。如果建設單位不按照規劃審批進行建設,就會影響相鄰單位、個人的利益,就會產生矛盾,造成群眾上訪,甚至會發生惡性案件。
積極推進規劃信息化建設。利用電子化手段對城市規劃進行監管,實現城市規劃管理協調辦公,網上審批,建立地理空間信息平臺,隨時掌握市域地形、地貌和影像等信息。要建立三維數字地圖系統,創新規劃監管手段,推廣“互聯網+”執法,適時監控、監察、監管規劃管理中的動態輿情。加大日常巡查力度,盡量做到早發現、早制止。對城市規劃區實現網格化管理,建立詳細的摸底排查臺賬,對已審批的建設單位或個人的“兩證”內容、開工放線記錄等有詳細的登記以便于隨時巡查。
城市規劃監察工作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這就要求監察工作人員要有較高的工作能力。不僅要熟悉和運用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還要有較強的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因此,要加強執法監察人員的業務培訓,總結交流工作經驗,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提高業務管理水平。在規劃監察工作過程當中,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信念,講求工作技巧、方式方法,處理違法建設案件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規劃執法監察是一項綜合性、政策性、法規性、社會性很強的工作,單靠規劃部門一家力量,難以形成強力執法氛圍。在城鄉規劃監察過程中,政府各部門之間應形成聯合處置機制,通力合作,形成對違法行為共同查處的工作局面。如:對已取得規劃許可證的建設項目會同規劃、質監、房產等部門對建設環節項目全程監管,避免不按照規劃許可進行建設。對未取得規劃許可的違法建筑協同供水、供電部門對施工現場停水、停電,聯合交警禁止建筑材料進場,把違法建筑消滅在萌芽狀態;對要強制拆除的違法建設項目,聯合公安,消防,法院等部門共同強制執行。
提升公眾的規劃法律意識,利用展板、戶外廣告、新聞媒體、互聯網等平臺多種形式宣傳《城鄉規劃法》,使廣大人民群眾自覺懂法、守法,讓規劃管理工作得到全社會的認可和支持。實施“陽光規劃”工程,力爭所有審批建設項目都要向社會公示,簡化辦事程序,增強城鄉規劃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影響力。建立網站、微信等現代技術平臺打通與人民群眾聯系渠道,實施良性互動,大力推廣舉報獎勵制度,形成全社會、全民參與、齊抓共管的良好監督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