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輝
(杭州富陽萬地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1400)
地質災害的類型多種多樣,許多地質災害都有一個發展變化過程,可以通過有效的措施來預防與治理,避免地質災害的發生,控制其規模與后果,也就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在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中,勘察與設計對工程效果起著關鍵作用,做好勘察、設計質量控制,是降低地質災害風險的重要途徑,具有研究的價值。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的流程為:項目承接,勘察前準備工作,綱要編制,實施現場勘察,勘察報告編制并提交,施工驗證,應當采取全過程的質量控制措施,做好各個流程環節的控制,具體措施有:
根據委托單位簽訂的委托合同內容,由生產管理部向項目經理部考核、方法勘察任務,對于項目經理部的考核,包括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的資質,是否具有專業水平、實踐經驗以及管理經驗,對于特殊工種,需要擁有上崗證,大型項目,需要負責人有工程師及以上資格,確保項目經理部具有承接并完成項目的能力。
全面完善的準備工作是后續勘察順利進行的基本保障,在勘察開始之前,需要做好的準備工作有:
(1)深入分析、了解委托合同與《勘察任務書》,并做好相應的技術交底、任務交底工作,確保所有勘察人員對任務及其要求都全部熟悉,正確按照要求勘察[1]。
(2)做好項目作業區相關資料的收集,包括工程地質、環境地質以及水文地質等,除了已有的勘察資料外,還需要到現場踏勘,確保資料收集的完整,全面,為勘察綱要編制奠定良好基礎。
(3)根據勘察的平面布置圖要求,做好施工現場各種臨時設施的搭設以及相關設備、材料準備,并對設備、材料進行嚴格檢查,避免因設備、材料影響勘察質量。
勘察綱要是勘察工作開展的重要依據與指導,如果勘察綱要不準確,就會造成勘察工作出現偏差,影響勘察質量,綱要的內容主要有:確定工程名稱、災害情況以及勘察目的、依據,概括勘察區的自然、水文、氣候、交通以及其他各方面基本情況,闡述勘察工作的布置原則、手段、網點以及勘探剖面、工作量等部署,明確勘察技術的措施、要求以及質量指標,制定組織計劃與工作進度計劃,預期勘察工作的相關成果,對勘察經費進行預算,準備齊全設計書的相關附件、附表以及工作量表、工作布置圖、設備材料明細表以及費用預算表等。
在勘察綱要編制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相關規范要求來選擇勘察方法,并且以經濟性、合理性作為重要評價指標;綱要編制完成后,如果不遇到勘察任務變更、地質因素重大變化或其他特殊原因,禁止隨意更改;最后,填寫《審查記錄表》,提高質量技術部門審核,待批準后備案再開始施工。
在現場勘察中,質量控制要從以下兩方面進行:①勘察過程的控制,確保勘察人員對任務、目標熟悉,在作業中嚴格執行勘察綱要與相關規范;對于勘察設備,在檢查合格后再應用;在提防等特殊環境勘察時,需要按照相關規定,制定特定技術標準,避免對原有工程造成損傷;如果遇到地質重大變化或其他影響因素時,要及時報告并在批準變更后重新勘察。②測量過程控制,定位、放線以及原位測試、取樣試驗等都需要符合勘察綱要與各自的操作規范,對于關鍵和特殊的過程,需要編制對應的勘察技術方案,提高測量質量水平。
在勘察報告編制中:①要明確編制任務,將地質災害的實際情況如實、客觀的反映出來,為其防治提供準確依據,然后由專業的人員對原始資料進行全面系統整理、統計與分析,編制相應的圖表,從而確定勘察工作區的地質災害類型,做出相應的評價。②編寫勘察報告,根據勘察任務要求,對其進行詳細闡述與論證,以翔實資料、系統分析作為依據,所有的文字、圖標都需要遵守相應的標準,確保勘察報告的質量[2]。③在勘察報告編制完成后,經審核無誤后,填寫《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察報告記錄表》,經質量技術部門批準后,才能將勘察報告提交給業主。④根據業主的驗證要求,由質量技術部門到現場進行施工驗證,并填寫相應的驗證記錄。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設計工作流程主要有:設計前準備、設計輸入與輸出、設計評審與驗證、設計確認與更改,在各個流程環節,應當采取的質量控制措施有:
在開始設計前,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包括配置相關資源,根據項目規模、難度以及重要性等,配置相應的人力、辦公等資源;然后進行現場查勘,掌握場地的實際情況,并做好相應的資料搜集工作,為設計計劃編制提供詳實的資料數據支持;最后,編制設計計劃,在認真分析計劃任務書、合同以及工程特點、各種資料基礎上,確定設計的基本原則以及內容,明確工程概況、合同任務,規定技術標準,安排進度,制成最終的設計成品清單。
設計的輸入內容包括設計任務書、合同與計劃書,設計相關的技術標準、規范,勘察資料以及其他基礎資料、不同專業的接口資料以及設計要求等,所有的輸入內容要經過技術負責人評審,確保輸入內容的完整、清晰,且無沖突情況。
設計的輸出即工程防治的初步設計方案,具體有可行性研究報告、工程咨詢報告、初步設計文件、方案與施工圖設計文件以及技術規范書、概預算書等。
在設計輸出后,還需要對其進行評審與驗證,評審的方式多為會議方式,組織專業技術人員與相關職能部門人員參與,評審的內容包括設計是否到任務、合同以及項目要求,是否符合相關法規、技術標準要求,技術參數與設計方案是否準確合理,內外部接口是否可行,技術經濟指標是否合理等。
設計的驗證主要是通過設計校審來實現的,采取的驗證方式是通過變換計算方法來對設計成果合理性進行確認,并對比已證實的類似設計,輔以模型、模擬試驗等驗證手段,驗證設計的科學性、可行性[3]。
在上述環節完成后,需要對設計進行確認,采取的方式是外部評審,向業主方以及其他評審單位、人員提供設計成本及相關文件,組織專業的技術人員,聯合設計總工程師、質量技術職能部門代表等,展開評審工作,得出評審意見,并據此對設計進行補充修改;之后,還需要有業主、施工方、設計方對施工圖進行會審,形成會審文件,作為施工圖確認與設計修改依據。
在施工開始前,發現設計文件存在需改正問題時,需填寫《設計更改申請表》,并經相關負責人審批同意后進行修改,修改后還需再次校審。
綜上所述,近些年來,我國地質災害頻繁發生,對社會經濟正常發展、人們生活安全穩定等造成了極大不良影響,加強對地質災害的防治,是一項應當重視的工作。因此,了解并掌握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勘察與設計工作流程,采取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來提升勘察與設計質量,有助于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順利實施,對地質災害防治水平提升有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