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保明
(銅川市城市管理執法局王印分局 陜西銅川 727000)
交通建設是城市發展的前提,加強市政道路施工質量的管理可促進城市更好的發展。目前,瀝青混凝土路面在我國市政道路建設中的應用愈發廣泛,但質量問題也頻繁發生。基于此,本文結合工程實例,立足現有技術,對市政道路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及有效質控做了如下分析,旨在提升市政道路瀝青混凝土路面的總體施工質量。
某市政道路為城市主干道,總長度為2.4km,路面結構的上層為4cm,主要成分為細粒式瀝青混凝土;中面層為5cm,主要成分為中粒式瀝青混凝土;下層為7cm的粗粒式混凝土;基層由30cm水泥穩定碎石和20cm水泥穩定石屑共同組成。該市政道路土石方開挖量為5.25萬m3,其中石方2.2m3。
2.1.1 混凝土配制
案例工程施工中采用了普通硅酸鹽水泥,先進行3~5次實驗室配比,以確定實際配合比,采用相應的機械設備進行攪拌。在進行拌和前,要先檢測水泥、砂石、添加劑等各項指標是否滿足設計標準。拌和完成以后由專業運輸車運輸到指定位置進行攤鋪,水泥、砂、石屑等采用自動計量裝置進行計量,確保配合質量。
2.1.2 混合料攤鋪
新建道路路面基層為30cm厚的水泥級配石層+20cm厚的水泥石屑穩定層,在進行攤鋪時,要先對路基進行驗收,驗收合格以后才能進行攤鋪。盡量避免在雨天攤鋪,攤鋪時溫度要控制在10℃以上。其中20cm厚的水泥石屑要一次攤鋪完成,30cm厚的水泥級配碎石層分兩層攤鋪完成。
2.1.3 碾壓操作
在碾壓過程中遵循“先輕后重,先邊緣后中間,先慢后快”的原則,碾壓必須在水泥終凝前完成。就案例工程而言,在具體碾壓過程中,先采用12t壓路機碾壓2遍,然后采用18t壓路機碾壓8~10遍,碾壓速度控制在1.5~2.5km/h 之間[1]。
2.1.4 接縫施工
在接縫施工時,要先把前一段施工末端的斜口鏟除,促使穩定層的端頭和路床相互垂直,然后再進行下一道攤鋪,或者先預留出50cm不碾壓,在重新連接鋪筑以后再進行碾壓。
2.1.5 養生
當碾壓完成以后,就要立即進行養生處理,養生時間不能低于10d,養生結束以后,就可以進行瀝青混凝土面層鋪筑。
2.2.1 下承層準備
當基層施工完成以后,表面可能被污泥污染或者存在一定的質量缺陷,需要進行全面處理,處理合格以后,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2.2.2 測量放樣
市政道路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放樣包括標高測定、平面控制等內容,標高測定的主要目標是有效確定下承層表面高程,從而實現攤鋪厚度和標高的全面控制,同時還可以為鋪筑的寬度和方向提供指導依據。
2.2.3 瀝青混凝土拌和料攤鋪
瀝青混凝土拌和料主要在拌合場中完成制備,再通過自卸汽車運輸到施工現場。攤鋪設備主要采用了TITAN423攤鋪機,一次性最大攤鋪寬度為12m,在攤鋪操作前要先檢查熨平板寬度和高度是否滿足實際條件。雙層瀝青混凝土面層的上下層要盡量在一天內完成施工。
2.2.4 壓實
在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時,壓實要分為初壓、復壓、終壓三道工序,初壓采用8~10t光輪壓路機碾壓2~3遍,碾壓速度控制在1.5~2.0km/h之間。初壓完成后還要進行平整度檢查,發現凹凸不平的問題及時處理。復壓時采用12~15t三輪式壓路機進行碾壓,碾壓速度控制在2.0~2.5km/h之間,碾壓遍數不能低于5遍。終壓時采用8~10t的光輪壓路機,碾壓速度控制在2.5~3.5km/h之間,采用從邊緣到中間的碾壓方式。每次碾壓時重疊碾壓不能低于50cm[2]。
當市政道路瀝青混凝土路基施工完成后,還要進行彎沉值驗收,驗收合格以后才能進行路面施工。就案例工程而言,道路基本有兩大部分共同組成,且確保施工質量,需要按照質量檢驗評定標準來嚴格控制碎石成分、灰劑量、無側限抗壓強度等。并對基層的密實度、橫斷高程、平整度等進行全面控制,為后期施工奠定堅實基礎。
案例工程施工建設中,乳化瀝青主要采用了終凝液體石油瀝青,主要作為水泥穩定碎石層的透油層,當基層碾壓完成后就可以進行透層油施工,通過瀝青灑布車進行均勻噴灑,如果發現遺漏的位置采用人工補灑的方法進行彌補。
在透層油和粘層油噴灑前,要先對路面進行全方位清洗,基層表面不能存在松散的材料和砂土,并做好防護措施,避免造成污染,影響透層油和粘層油施工的質量。當透層油全面是浸入到基層以后才能進行鋪筑操作,但乳化瀝青則需要待破乳或者水分蒸發掉以后,才能進行鋪筑操作。
為提升市政道路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就需要嚴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質量,并按照相應的規范和標準進行質量檢驗。就案例工程而言,為有效保證市政道路路面施工質量,在施工單位質量自檢和監理單位抽檢的基礎上,委托當地第三方進行質量檢驗,大大提高了施工質量。瀝青混合料的有效質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同時入手:
3.3.1 全面檢查瀝青材料
采用高低溫性能和抗老化性能良好、黏度高的優質瀝青,并對瀝青的針入度和延度等相關指標進行嚴格控制。并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和自然環境,選擇與之相適的低標號瀝青。當瀝青運輸到施工現場以后,還要進行抽樣檢測,檢測指標包括:針入度、軟化點、延度、蠟含量等,只有各項指標都滿足實際要求以后,才能投入使用。
3.3.2 礦料質量檢查
對瀝青混凝土配合料中砂石材料、礦料規格、等級、級配等進行全面檢查,路面上層粗集料要盡量選擇粗糙、石質堅硬的輝綠巖,為滿足實際需求,需要反擊式破碎機對輝綠巖進行二次破碎加工處理。而熱拌瀝青混合料的細集料采用優質天然砂,總含量不能超過集料總量的20%。石屑的添加量則不能超過天然砂的60%。
3.3.3 瀝青混合料質量檢查
在進行具體施工建設中,需要對瀝青混合料的級配組成、瀝青用量、馬歇爾穩定度等參數進行綜合分析,并對瀝青混合料的外觀特性進行檢查,凡是質量不達標的瀝青混合料嚴禁應用到施工建設中。在進行油石比選擇時,要充分考慮粘層油和透層油在返油時對混合料造成的影響,避免市政道路完成后,發生泛油現象。
3.4.1 到場檢測
質量控制單位要深入到施工現場,對瀝青混凝土施工質量進行全面控制,通過目測的方法,檢查混合料的外觀和集料粗細的均勻性,發現問題立即勒令停止施工,待相關問題全部都解決以后才能繼續施工。在攤鋪地點根據憑運料單來進行瀝青混合料的接收工作,并在具體接收時,還要對攪拌質量和溫度進行全面檢查,并進行取樣試驗,確認各項標準都滿足實際要求[3]。
3.4.2 現場旁站實測溫度
施工現場派遣專業人員對瀝青混凝土施工的溫度進行全面檢測和記錄,檢測頻次為:出廠溫度每車檢測次數不能低于2次,在攤鋪時每車檢測次數不能低于3次。
3.4.3 壓實度控制
針對壓路機難以到達的接頭、拐彎死角等部位,可采用振動夯板或者小型壓路機進行壓實操作。通過鉆芯取樣法來檢測實際密度是否達到設計要求。壓實度則采用馬歇爾密度檢測法,從而確保市政道路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各項指標都滿足實際需求,以便提升市政道路施工質量和使用壽命。
綜上所述,本文結合工程實例,深入分析了市政道路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及有效質控,分析結果表明,在具體施工中,要想提升市政道路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就必須采用科學合理的施工技術和工藝,并做好質控措施,符合目前我國市政道路事業發展相關規范和標準的需求,值得大范圍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