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秀峰
(湖南省漢壽縣沅南水利會 湖南常德 415900)
萬福垸轄萬福、蘇家口、報國三個行政村,耕地面積7020畝。解放前垸老田低,三年二潰,基本上靠天吃飯。54年特大洪水,萬福垸遭受滅頂之災。70年堵口,沅水改道后,萬福垸才得以保障生存。幾十年來,萬福垸的干部群眾在上級黨委和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痛定思疼,大干水利建設,探索出一條治水新思路。從防汛責任制落實,隊伍組織建設,物質儲備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贏得了垸內溝渠縱橫,格田成形,泵站密布,排灌自如,三日暴雨無災害,六十天無雨保豐收的治水成就。
在調查走訪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群眾甚至干部防汛意識比較淡薄。有的認為防汛是政府的事,是水利部門的事,與自己關系不大。有的認為沅水修了五強溪水庫,長江建了三峽大壩,今后再不會發生大水高洪,不會鬧洪災了,甚至可以高忱無憂了。
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20多年來,農村農田水利建設相對滯后。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渠道淤塞日益嚴重,有的地方甚至從來就沒有清理疏通過,成了“斷頭渠”、死水溝。如遇暴雨,產匯流加快,易形成短時間內澇。“渠堤象棍子,渠坡象鋸子,渠面象被子,渠底象盆子”的順口溜形象地反映了部分農村渠道的現狀。由于渠道不暢,蘇家口村部分稻田不得以由“雙季”改為“單季”。
以萬福村為例,全村共有大小機埠兩座,擔負全村2900多畝面積的抗旱排漬任務,均修建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時代久遠,缺乏維修,現機房墻體裂縫,屋面通光漏雨,且機組量小,功率低,帶病運行。2017年5月12日,萬福大電排由于涵管裂縫,滲水長期沖刷土壤,加上強降雨雨水浸泡,造成堤壩土體大面積跌窩,體積達1.6×1.3×2.3m3。5月10日,蘇家口排漬機埠水泵下軸損壞脫落,機埠無法正常運行,連日大雨導致部分面積絕收。2013年夏季,我縣遭遇歷史罕見的特大旱情,連續60多天高溫無雨,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發育。萬福、蘇家口、報國三個村提取堵口啞河河水抗旱,但設備老化,功率降低,均未能達到最佳效果。
一直以來,堤垸臨洪大堤機埠管理基本上形成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即由縣水利部門與鄉水利站聯合管理。縣水利部門根據水、雨情變化,實施開關起閉調度,鄉水利站對機埠進行維修養護。但垸內小型排灌站(機埠)一直缺失良好的管理模式。仍以萬福村為例,大小機埠設機長和機手共4名,年工資額3000~3200元/人·年,另專人看護費4000元/年·座,維修費總額的5%由縣水利部門支付,余95%村里自行解決。這種模式導致管理、維護、運行三權分立,責任很難統一落實。
隨著打工經濟的迅猛發展,農村大量的勞動力轉移外去,且流動性大,留守在鄉村的多為老弱婦幼,人們戲稱為“993861部隊”。一旦出現緊張的防汛局面,注冊的防守勞力與實際在家的防守人員名實不符,造成防汛勞力緊張。以蘇家口為例,一線大堤防汛責任堤段長580m,巡邏隊按40人/500m計,應有巡邏隊員47人,三班工作制,應為141人;守閘隊8人;搶險隊按總人口15%計,應為163人;共應投入防汛搶險人員312人,而全村在家的18~60周歲的勞動力只有192人,人員明顯不足。筆者2008年在圍堤湖堤段防汛,曾接觸滄港金菱村一位70歲的老大媽上堤湊數。
在思想上要增強水情意識,樹立憂患觀念,扭轉和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千萬不能認為因為三峽和五強溪的投入使用,我縣再也不會發生象以前那樣的大水高洪。在方法上,要防止和克服大汛大宣傳、小汛小宣傳、不發大水不宣傳的實用主義;要把汛期宣傳和平時宣傳結合起來,使防汛宣傳進一步制度化、經常化、科學化。在內容上,既要宣傳農村防洪保安的重要性、做好防汛工作的一般常識和要求,更要大力宣傳《水法》、《防洪法》、《水利工程管理條例》、《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提高群眾的法律意識,做到依法防汛,依法建設防汛工程,依法管理和愛護防汛工程;既要宣傳水患的危害性,也要宣傳建好水利工程的巨大減災效益;既要宣傳政府重視農村防汛工作的重要性,也要宣傳群眾參與防汛工作的重要性,牢固確立防汛工作人人有責的思想。
做好農村防汛工作,歸根結底,要靠高標準的水利工程基礎設施作支撐。要結合國土整治、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施工,加大農村水利工程建設力度。要進一步加大水利建設資金的投入,有計劃地對機埠泵站等現有工程設施進行更新改造,提高防洪標準和排澇效率;對排澇流量不足的渠系,要新增排澇動力;在全面完成渠道清淤的基礎上,狠抓渠系綜合整治,確保水系通暢。群眾工作二年來,我們深感萬福垸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可喜變化,報國村大電排、蘇家口電排已更換機組,修繕一新。萬福、蘇家口、報國村共完成渠道硬化2萬多米,清淤5萬多米,完成土石方50多萬方,其排、提水效果明顯加強,干部群眾由衷的表示,過去要12h灌溉的水量,現在只要6h就足夠了,省時省力省電。
一種形式是對村管工程可以大力提倡實行產權制度改革,按照能買不股,能股不包,能包不租的原則,采取拍賣、租憑、承包等多種形式轉讓經營權、產權,完全按市場化運作,政府只負責價格核定和技術指導。另一種形式是以村或渠系為單位,成立用水協會,設主席1名,副主席1~2名,會計、出納各1名,工程技術員1~2名,泵站機手1~2名。電費支出、維修資金、機手工資按“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由協會統一管理。同時采取有效措施,鞏固和加強協會責任,既要加強資金收支管理,做到專款專用,專款專儲,又要對這支隊伍進行必要的業務培訓,并將長效管理納入鄉、村干部考核范疇。現在萬福垸三個村均已成立了用水協會。
針對農村主要勞動力分流轉產外去務工的客觀實際,制訂出臺村級防汛抗旱應急隊伍建設的意見。可以采取征召志愿者,調劑山區鄉鎮勞力,組織干部、教師、廠礦職工,充實防汛隊伍,加強防汛力量。建立和完善防汛搶險專家庫,加強防汛巡邏和搶險隊伍的技術培訓,了解防汛知識,提高搶險水平和戰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