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彬
廣東省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廣東 汕頭 515041
建筑施工機械的維護保養工作直接關系著是否有效減少設備故障時間,對保證施工進度和質量,減少設備維修成本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有效地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延緩設備的大中修時間,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需要對建筑施工中的機械設備等進行科學的管理,及時發現機械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保證施工的質量、進度和安全。文章從建筑施工機械管理存在的問題入手,針對這些問題做出適應性的管理對策,保持機械設備的運行最佳狀態,促使機械設備在工程施工中發揮出最大的工作效率。
在信息技術不但發展的基礎上,建筑施工中的機械設備管理信息化是現階段工程施工機械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施工單位可以將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通信設備等結合起來應用到機械管理中,實現信息技術和管理技術的融合,促進機械管理的數字化、自動化。
建筑是施工機械設備的集約發展,以及生產規模在逐漸擴大,傳統的維修組織模式已經不能順應工程發展的具體需求,需要建立以專業技術為導向的設備養護手段和社會化的服務體系。促進機械設備維修養護社會化是可以有效減少施工單位的零件的備用存儲,降低維修的開支,節省機械管理的資金。
在經濟發展下,建筑工程數量與日俱增,這對施工企業而言是非常嚴峻的考驗,若想立足于當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就必須要有專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手段。目前,建筑工程中機械化程度逐漸上升,已成為建筑施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施工機械設備的管理工作須集合先進的技術水平,采用現代化的設備狀態監測技術和故障診斷技術等,第一時間找出機械故障的問題所在,利用智能化的監測設備,提高維修效率,促進施工建設的順利進行。
建筑施工過程具有戰線長、參與的人員與設備調動頻繁等特點,許多施工企業的領導對機械設備管理的意識比較淡薄,為了減少管理部門的人員編制,降低人力資源成本,往往隨意壓縮機械管理人員的數量,或讓其他施工管理人員兼任機械管理員。長期以來,造成了專業的機械管理人員的數量嚴重不足,而兼職的管理人員素質又達不到要求,使得機械管理工作出現空白,出現工作互相推諉,設備無人管理的局面。而專職機械管理人員的缺失直接導致了機械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相當一部分施工企業不具備完整的機械使用管理制度,機械采購、入庫、使用及維護和報廢等制度措施無據可依,造成了管理工作的混亂。
建筑施工技術發展的速度很快,隨著新技術和新方法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新的機械設備也在不斷地涌現,這些機械設備相對于傳統的陳舊的施工機械,可以大幅度提高施工的效率。因此,一個施工機械管理水平良好的建筑企業應根據自身業務發展的特點制定機械更新計劃,淘汰一些落后的機械設備,避免陳舊設備在使用中趴窩影響工程進度和產生安全生產事故。新施工機械的采購計劃一定要根據自身的資金實力和實際生產需要來進行,采購的設備工作能力不足導致企業雖然花了錢,卻達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機械的生產效率滿足不了施工的要求,浪費了資金。但也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端而盲目采購大型的機械設備。如某一縣級建筑施工單位為了追求機械設備的先進,花費幾百萬從德國進口一套混凝土泵車,其揚程高度達到建造高層和超高建筑的水平,但該施工單位承接的項目往往都是不超過十層的多層建筑,使得新設備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根本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反而還占據了一大筆流動資金,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和資金周轉造成了一定的壓力[1]。
建筑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建設單位通常會委派專業的監理隊伍進行建設項目的監督管理工作,從而確保建筑施工機械管理的有效性。但部分部門和企業并不重視監理體制,缺乏強制性的要求標準,沒有統一的項目管理部門,施工中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處于混亂狀態,施工機械管理在管理體系和制度中出現職責缺失問題。如近期在汕頭某工地發生的施工升降機墜落致死事故,就是管理混亂的典型例子。該事件中,工人無證開機,升降機封頂節沒有安裝,設備維護不足導致剎車系統、行程開關、加節開關、極限開關、安全防墜器均不起作用,而最終導致事故,教訓慘重。
要想進一步增強機電管理工作效率,最重要的就是人為因素,應當由全體工作人員參與其中。在機電管理工作中,必須要強化管理工作人員自身素質,構建更加專業且技術化的管理團隊。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達到工程機械設備管理要求,同樣也能夠為企業提供更為可靠的專業人才。另外,應積極組織操作人員、維修人員與養護人員,開展相關性的研討會議,進而交流相關的信息,積極總結經驗,以保證自身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更加豐富。除此之外,企業需要定期開展專業教育培訓,將成功的經驗全面推廣,有機結合實踐與理論內容,進一步增強管理工作的效率。
在建筑施工項目開工前,應做好施工組織方案設計,而機械設備的平面布置與合理調配則是施工組織設計文件的一個重要內容,它包括:①項目施工機械使用安排計劃表;②施工現場總平面布置圖;③主要施工機械設備的平面圖;④大型機械的進場使用拆裝方案。機械使用的方案應經過由項目經理參加的專題論證會,做到安排合理,有利于提高施工的生產效率和達到最佳的經濟效益。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對于機械設備的管理要具備完善的機械設備管理制度。所以作為建筑工程的施工企業要明確施工的機械管理流程,對公路施工的每道工序進行嚴格管控。實行每臺機械設備都有專門人員負責管理,進行統一規劃,保證每臺機械設備有專業的維修與保養的工作人員負責。同時還要保證企業的管理與群眾的管理進行結合運用,從而確保各級別的工作人員對機械設備的管理權限與職責進行不斷的明確,這樣可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與積極性。作為建筑工程的施工企業一定要保證機械設備的管理制度健全與落實,才能更好地把握機械設備的管理工作,最大化地發揮其機械設備的使用功能,從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與機械化管理水平,確保建筑工程的順利施工[2]。
綜上所述,機械設備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性課題,必須做到領導重視,各級機械管理人員、機械操作人員、維修人員之間責任明確。加強建筑工程機械管理人才培養,加強機械的維護,及配件供應和管理,加強建筑施工機械的安全使用管理,及時發現機械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保證施工的質量、進度和安全。做好建筑施工機械的成本管理,優化建筑施工機械成本結構,促使機械設備在工程施工中發揮出最大的工作效率。
[1] 彭濺舟.探討建筑施工機械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9):167.
[2] 李東.公路建設機械維修與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與對策措施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14):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