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磊
安徽華運設計咨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安徽 合肥 230001
完善公路路網一直是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而集鎮周邊公路路網的完善對于集鎮發展有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集鎮周邊公路選線往往較為困難,尤其是山嶺區集鎮多依山傍河修建,周邊地形起伏大,在線形受限的情況下,采用穿集鎮方案可以在節約造價、減少占用耕地的同時,將集鎮路網與其周邊公路路網連成一體,既滿足了公路交通通行需求,也可帶動集鎮及周邊鄉村經濟發展、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出行。對于兼顧干線交通和集散功能的公路穿集鎮段,應充分重視人非對機動車交通通行的影響,考慮路側居民正常生產、生活的安全性,通過對路線平、縱、橫和交通安保設施的綜合考慮,在保證機動車車道通行效率的同時,將公路建設對周邊居民的生產、生活影響降至最低。
集鎮作為農村一定區域經濟、文化和生活服務中心的聚居區,在平面選線過程中,應選擇重要集鎮的主交通流方向,盡量以短直線形式或者大半徑的長圓曲線形式穿過集鎮,減少穿集鎮段長度和較斷的平曲線設置,從而達到滿足行車視距及減少房屋拆遷的目的。
縱斷面設計中,應結合路線周邊建筑高程進行拉坡設計,統籌考慮確定公路的縱、橫斷面,依照規范要求合理設置縱坡。縱面在地形起伏較大的情況下,盡可能采用連續均衡的縱坡,且縱坡宜控制在2%以內。對于縱面填挖相對較大的路段,可采用矮擋或者綠籬、隔離墻建筑等作為分隔帶,進行主輔分離設置,保證主行車道縱面線形,對主行車道外的路肩部分與建筑之間的余寬結合設置成輔道,輔道縱坡可采用較低時速標準,兩側輔道可結合路側建筑高程單獨拉坡設計。
橫斷面上可在滿足線形規范的要求基礎上,采用上下行車道分離、主輔分離等形式配合平縱設計。橫斷面在保證主行車道線形通暢,車道寬度及路緣帶寬度滿足行駛條件的同時,對于其附屬功能設施可以根據地形、地物靈活設置,可以結合路基排水設施的暗埋、倒虹;路基防護的臺階法等形式擴大路側行人的活動空間[1]。
普通公路設計時主要考慮區域機動車交通流,斷面形式主要由行車道、分隔帶與硬路肩、土路肩組成,對于慢行交通考慮較少。當機動車從較為單一的交通流行駛至穿越集鎮時,交通流突然變得混雜,極易產生交通事故,給過往的行人和車輛帶來較大的安全風險和隱患。
最近幾年,一些專項的交通安全設計如“交通五小工程”、“路宅分離”等設計,彌補了常規交通安保設施的不足,已經大大提高了穿集鎮路段的行車安全性。
但對于等級稍高的公路來說,由于設計時速較快,對于穿集鎮段建議提前設置測速提醒,臨近集鎮設置定點測速或區間測速裝置來約束駕駛員減速行駛。
行車道外側緊鄰房屋的路段,可以設置防撞墩、護欄等隔離機動車,并結合房屋段落布設,盡可能歸并戶接道路入口,對于入戶接入的道路,在銜接坡長不足的地方,設置步階、小矮墻等進行銜接,減緩居民出入主線道路的速度。主線設置縱、橫向減速標線,起到提示警醒作用。
對于路側有富余空地的,應充分利用其增設停車坪,方便臨時停車,減少占用路面停車現象。
筆者在皖浙交界一帶的山嶺區道路的實際行車中發現,對于一些山嶺區視線較差的路段,如急彎后、急坡后進入穿集鎮路段,適當地在穿集鎮路段前15S以上車輛行程的路側設置人文氣息較濃的雕塑、繪畫、警示隔離墻、路燈等設施,再配合交通安全標志標線,進行提前預警,能夠有效幫助駕駛員提前進入穿集鎮路段駕駛氛圍中來,使得車輛在進入集鎮段前進行減速行駛[2]。
一般公路設計多采用明暗溝排水,主要為收集路基、路面排水及溝通兩側水系。但對于山嶺區穿集鎮路段,由于原有路側建筑的高程起伏,建成后極易發生局部積水,為避免該類現象的發生,設計時應對整個穿集鎮路段周邊排水狀況進行摸排。
對于路側土路肩在穿越集鎮時,已經不能適合其功能需求,需要結合路側建筑或富余空間綜合考慮,進行銜接。路面的排水和路側建筑的排水應綜合考慮收水方式和主管線的下埋位置。
設計排水時不僅考慮道路排水,還應考慮整個地塊排水,采用局部市政管線收水與公路明暗溝排水相結合,采用單點集中收水和線形收水相結合,形成整體排水體系,重視由于公路建設造成的臨路排水,落實路外排水口。解決現狀內澇隱患點的同時避免出現新的內澇隱患點。
山嶺區穿集鎮路段一般來說,沒有較大的被交道路,多為等級較低的村道或街巷。在設計時,多為加鋪轉角處理,在設計上盡量避免交叉口縱坡超過3%。對于一些縱坡受限的被交道路,交叉口設計時,盡量保證被交路在交叉口讓行等待區有10米以上的駐足緩坡區域,這樣有利于被交路車輛和非機動車輛駐行。
對于不太明顯的街巷接入主線的道口,可以適當增設彩色標線或震蕩標線進行提醒提示。對于集鎮段需要設置人行通道的路口,建議采用彩色人行道,以便達到更好的視覺警示效果。
街巷銜接位置,盡量在轉角兩側30米范圍內,設置路宅分離,防止因視線不足時轉彎,造成對路側臨近建筑等傷害。
隨著經濟增長,山嶺區集鎮向外擴張速度日益增加,致使集鎮周邊公路納入集鎮路網現象越來越普遍,給集鎮段公路通行效率及安全性產生較大影響,作為公路設計人員在進行該類型路段設計時應統籌規劃、合理布設,重視細節設計,在以確保交通安全的前提下,保證交通通行效率及舒適性,這對公路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