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清
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1
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能源是重要的物質保障,是增強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部分。而在城市化發展環境下,建筑能耗占據很大的能耗比例,而對于空調的能耗也是建筑能耗當中最關鍵的能夠。因我國能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人們逐漸的節能意識也在不斷提升,所以有效地對建筑中央空調的能耗進行控制是當前至關重要的工作。
建筑節能是施工過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推動建筑技術發展的重要前提。根據調查顯示,世界平均建筑能耗是總能耗40%,民居能耗所占比例較大。建筑能耗受住宅建筑數量的增多而不斷增長。盡管我國的采暖空調標準和國際標準之間的差距較大,但是單位面積能耗卻超過了個別西方國家。中央空調不僅能夠提升居民生活質量,也會隨之增加能源的消耗。而在城鎮化建設的不斷發展下,不同的公共建筑已經提升建設力度,這為中央空調的能耗增長提供了一定的條件,導致能源供應出現嚴重不足,這樣會對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鑒于此,有關部門必須要加強對公共建筑中央空調能耗率的重視,減少能源消耗[1]。
根據上述對當前建筑能耗現狀的分析,結合中央空調結構以及運行原理,發現中央空調能耗主要包含空調冷熱源、水、空氣輸送系統等幾個部分,其中冷熱源能耗所占比例最大,超過了中央空調總能耗的50%。為此,必須要從冷熱源、水輸送系統、空調機組這三個角度制定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第一,想要減少冷熱源能耗,必須要從冷負荷現象著手。冷熱負荷屬于制冷制熱中的空調主機及采暖鍋爐選型的主要依據和要求,更是空調系統當中最為基礎的數據信息。通過技術手段使建筑的冷熱負荷不斷降低,便能夠減小相應的供熱鍋爐和空調制冷主機的規格當量,從而有效實現降低投資成本以及減小設備型號的要求,可以讓配電功率以及耗電量有效降低,從而更好地讓運行的費用減少。通過以上內容就可以看出,建筑節能最為基礎、有效的策略就是降低冷熱負荷現象。在我國當前環境下,雖然對控制空調的冷負荷內容上有相應的文件要求,可是由于建筑形式越來越多樣,而且建筑的設計方也很難將多樣性、個性化的外墻和窗戶等融合到設計方案當中去,使得空調計算失去了相應的前提。所以有很多設計工作人員會開展估算工作,可是卻容易導致冷熱源的主機一直處在工作低負荷和低效率的情況下,這樣也會提升能耗現象。根據節約能耗提出的相規定,設計人員需要以冷指標為依據進行計算,針對建筑外圍結構面積冷負荷指標以及設備負荷展開計算,選取其中的最大值。如此一來,一方面可以保證計算形式的精準性,另一方面也符合節省能源指標要求,可謂是一舉兩得。
第二,采用合適的冷熱水機組,并展開合理設計。冷熱水機組負荷狀況對于設計、機組的選擇而言是基礎,對此也有一些國家做出了明確的規定,要對機組臺數進行控制,并符合相應運行調節。而且在配置相應冷熱機組時,一定要結合相關標準和國家要求來開展相應工作,避免出現運行事故,同時也可以保證冷熱水機組運行質量,減少能耗。對于中央空調冷熱源機組容量的設定,要和冷熱負荷相匹配,合理的機組選型既能保證空調運行的負荷,保證空調預期設計效果,也能最大限度的利用中央空調機組,達到既能的效果。
第一,保證空調水泵節能模式的科學性。一些中央空調在運用開式冷卻水系統過程中,該系統的冷卻水泵不僅要面對流動的阻力,還要向冷卻水轉為高位輸送提供相應的能量。因此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將冷卻水池取消,將水管直接連接冷卻水泵,這樣就會使得開式冷卻的水系統成為閉式冷卻水的系統形式,這樣就可以將流動阻礙這一問題有效解決,并且實現冷卻水泵的有效運行,最大程度的減小水泵消耗。
第二,加大閥門運行控制力度,及時清理過濾器。空調系統的核心阻力部件為閥門和過濾器,而在管理空調運行時,應對過濾器進行合理的清洗工作,從而杜絕沉淀的雜質出現堵塞而提升水流阻力性。對于閥門的作用精神調節與平衡不要支路上的阻力,保障各個環節能夠有足夠的水流量。閥門阻力的運用,將水泵揚程、能耗提升,鑒于此,必須要將閥門調節阻力應用率降低,如此才能給減少能耗,保證機組的合理運行。對于閥門控制要在設計上高度重視,合理的設置閥門的型號和數量至關重要。過濾器的清理要有周期性和計劃性,減小系統的運行阻力,提高運行效率。
我國針對各個單位內部的功率制冷、熱量標準提出了不同的規定,普通空調的末端裝置是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但是個別企業并不是十分重視產品質量,相關技術也需要完善,若在這一情況下進行設備末端裝置設計,將會注重提升風機和電機達到冷熱量的標準,這樣也會帶來能耗功率不斷上升的現象。所以,面對這一現象,相關部門必須要以實際情況為前提,參考產品能耗指標的有關規定,做好節能產品設計、生產這兩項工作,為后續相關工作的順利奠定基礎[2]。
我國能源屬于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關鍵的內容,而在當前能源稀缺的狀態下,節能工作是關系到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工作。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應注重中央空調的能耗控制,要對中央空調的結構以及工作原理進行優化,從而讓其滿足節能環保的目的,為我國建筑中央空調的研究以及未來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