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仰煙
(福建省力和勘察設計有限公司,福建 泉州 362000)
建筑工程的之勘查的主要目的就是進行良好的工程設計,做好施工和測量等等,爭取為工程建設提供更為準確的依據和資料。工程地質勘查報告當中有地基設計的概況和數據,特別是巖土工程勘查,這是工程建設中的特殊地質。巖土工程勘查工作直接關系到地基的設計,并且地基設計也關系到后續施工的程序和質量,這是一系列的連環性工作,在此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工程設計更加突出和完善,還需要做好巖土工程勘查與地基的設計兩方面基礎性工作。另外,在實際的建筑工程勘查工作中,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可能產生疏忽和錯誤勘查的現象,面對這樣的問題還需要做好完善性的應對舉措,爭取讓地基基礎設計也更為有效。以下對此進行闡述和分析,希望可以給相關工作者帶去一定的建議和參考。
在地基基礎設計過程中包含了強度設計還有沉降設計兩個部分,地基設計還需要按照不同的地質情況或者是實際情況進行地基設計的增強和降低運用,沉降值也是重點考慮對象,一般情況下,沉降值需要比當地的地基沉降允許值要大一些。基礎設計是否是合理的還需要按照沉降進行計算,并且做好實際的測量結果驗證分析工作。沉降若是變小那么就可以不通過驗算直接設計,例如,地基基礎中的端承裝基礎,需要按照國家建筑部門所給出的地基結構進行設計,地基的圖層分布形式或者地基的承載能力都是重要參數,這些都是設計的主要參考因素。地基基礎設計工作人員按照巖土的地質工程勘查報告,獲得輸入數據,并且運用自我的思辨意識關注實踐中的設計要素,如穩定性。建筑地基基礎設計方案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地基處理方式和實際的地質情況之間需要相互匹配,通過實踐經驗,才可以獲得更好的地基基礎設計方案。巖土地基的數據勘查必須要做到真實、數據清洗,關鍵問題也要交代清楚,堅決杜絕出現弄虛作假的現象,并且做好地基的設計計算工作,從實際出發關注每一項物理指標的正確性與否,分析建筑地基基礎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地基基礎設計在建筑工程結構設計當中屬于非常關鍵的內容,更是現代施工中最為常見的問題。地基基礎設計方案要達到科學合理,并且具有可行性,復合技術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復合地基是一種天然的在地基處理中部分土體可以被置換,運用地基裝和樁土承擔載荷力量。從實際的測量過程中可以看到,樁和樁土頂部之間有一層砂性質的土褥,可以起到樁間土的作用,由此也讓樁的承載能力更高[1]。
一項大的施工工程在施工開始之前都需要做好地質勘查工作,無論是巖土地基還是普通類型的地基,和建筑質量之間的關系都是不可分割的,若是忽視了這一點必將給整個工程埋線安全隱患。巖土勘查和地基基礎工作還需要與工程地質學的原理、方式方法相聯系。從科學勘查的角度去分析,經過數據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到項目開展預計建設過程中相關問題,具體工作可以將項目建設和指導依據有效的結合在一起,關注條件,爭取能夠將工程建設中的良好因素運用起來改造不良因素。巖土工程和地基基礎勘查工作,勘查單位和勘查人員必須要將巖土的主要成因還有巖體的性質進行分析,做出工程建設的評價,盡量的采取定量的方式,對滲透性和流變性做出分析,由此優化工程建設[2]。
首先,從地基承載力的角度上對基礎底面進行分析,了解埋藏的深淺,并且對單樁承載力樁數進行確定,承臺底面的載荷要按照極限值的思想進行載荷效應標準組合研究,載荷的系數為1.0是正常的。抗力使用的是地基承載力特點基礎上的單樁承載力特征值[3]。
其次,變形沉降的計算。基礎底面的載荷效應還需要在極限狀態之下進行準永久性的分析,分享系數是1.0,另外活載荷和準永久值相乘,就不能計算到風載荷以及建筑的地震作用當中,還需要按照限制的方式規范地形變化的允許值。
最后,基礎承臺高度計算。確定配筋還有所使用的材料強度,上面的結構以及載荷效應、基底反力都需要按照承載力的極限狀態進行載荷效應的組合分析,了解分項系數,若是恒載為1.2是正常現象。若是需要對地基的基礎裂縫進行寬度的計算就需要按照正常的極限狀態了解載荷標準,載荷分享系數[4]。
在高層建筑當中,從地面開始,每上升一層,載荷為12-15KN/m2,若是在地面之下,那么每層就是20,并且基礎自重也要另外的進行加設。
在多層框架之中,地面以上的每一層都是10~12左右。多層砌體結構的建筑,承重的為線性載荷,基本是30-35KN/m2
在最近幾年來,鉆孔灌注樁還需要做好壓漿的工作,這一項工作在很多高層建筑中使用較為廣泛,并且也贏得了較好的效果。除了在承載力方面有所提升,效果也是十分顯著的,結構達到封頂時,沉降量大約在25mm。若是形成樁,樁身位置所使用的砼就需要達到一定的強度,預埋樁在樁身之中可以安裝導管,向著樁端一側輸送水泥砂漿。砂漿和虛土之間需要壓緊,提升密實性,并且沿襲著樁身周圍做抬升處理,一直到地面上。由此可見樁一端的承載力就會極大的提升。后壓漿技術也是一種方式,能夠把樁的承載能力提升到一半以上,并且會達到非常好的經濟效果,減少樁的沉降性。使用后壓漿技術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突出的辦法,利用后壓漿可以對預留的樁身進行質量檢查分析,小應變方式是對樁身質量進行監測的有效辦法,若是樁徑和自重比較大那么小應變可能就會有數據上的不準確性。這是可以運用預留孔裝設超聲探測設備,然后檢查樁身的基本質量。直徑在800毫米以上的只要有兩個孔即可。若是直徑大于1米那么就可以留有三個到四個孔,爭取進行下一步的超聲檢查。在這里還需要特別關注的是樁的承載力提升不要超過本身的承載力[5]。
綜上所述,本文對巖土工程地質勘察與地基基礎設計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巖土工程在施工中是一種常見的地質類型,地基基礎設計更是巖土工程施工的關鍵點,做好基礎設計才可以改變原有的狀態,并且也能夠促進工程地質項目的管理。項目相關負責人員除了要有較高的技術水平之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經驗,處理好巖土勘查過程中的相關問題,爭取讓遞交的報告更為準確清晰,數據可靠,給設計提供更多的依據。不合格的報告不僅僅失去了巖土勘察的作用,同時也會給設計帶來非常嚴重的后果,因此工作要有定位和方向,更需要有制度的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