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公司老總任正非在企業內部的一份關于公共關系戰略綱要的講話,在網絡上流傳,并引發公關圈熱議。任正非指出,在西方占據強勢話語權和世界主流價值觀地位的現實下,我們只有站在西方的立場上理解西方價值觀,基于西方的思維方式進行對話,才能有效溝通,才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任正非還說,未來公共關系的價值觀與戰略綱領是“合作共贏”。公共關系要做華為價值觀的傳播使者。華為現在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從所在國當地的本土文化出發,用本地語言來講華為的故事和對當地的貢獻。他希望人們學點哲學、歷史、社會學、心理學、國際法律秩序及權力分配學,從中找到解決世界問題的鑰匙。
盡管任正非的講話是對華為公司近期面臨個別西方國家強力打壓下的一種深入思考,但對公共關系行業卻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公共關系行業應該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在中國企業走向國際的進程中發揮溝通交流作用。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讓更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包括華為在內的很多中國企業,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中,不僅得益于中國開放改革的環境,同時受益于全球化的產業環境。自2013年中國政府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在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共同努力下,一系列重大項目開花結果,宏偉藍圖正在逐步變成現實。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一些公關公司也參與其中,幫助企業傳播品牌,樹立形象。
但最近一個時期,個別西方國家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產生質疑,尤其是此前的中興通訊事件和近期華為公司在美加等國受到刁難,反映出中西方文化深層次的沖突。從國際文化交流角度看,“一帶一路”倡議在進行經濟合作的同時,還要促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互接近、相互了解。公關從業者在語言、傳播、人際溝通、分析判斷上具有諸多專業優勢,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可以發揮不可忽視的溝通、傳播與促進作用。
公共關系行業伴隨著改革開放進入中國。30多年來,公共關系給人們的思維帶來了許多變化。危機公關、企業形象樹立、產品品牌打造,以及企業社會責任等公關熱門話題,貫穿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全過程。中國公共關系行業在專業化、規范化、國際化進程中,展示了自身的實力,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當前的國際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國際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需要更新的思路,更多的智慧。公共關系行業實際上也進入了因傳播環境發生巨變后的創新和發展階段,改革不停,創新不止。華為任正非在總結時指出,不被西方國家認同,不要埋怨,因為我們做得還不夠好。美國不認同我們,我們就把5G做得更好,爭取更多的西方客戶。只有不斷解放思想,開放進取,自我變革,才能不斷強大。企業老總能有這樣的思維,非常值得肯定。而作為服務行業的公共關系,更有責任在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進程中做得更好,因為這是新時代公關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