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博明
大家早上好,感謝主辦方,感謝吳紅波大使和趙大力副會長,很榮幸我能再次來到這里發言。首先,先回顧一下我們的歷史,讓大家知道我們來自于哪里,我們是誰,以及我們未來的目標。
我從小就喜歡中國,可以看一下PPT。這上面有毛澤東和鄧小平的照片,1976年,我還特別小,就來到了北京,我父親給我穿的衣服與毛澤東當時穿的衣服很像。我主要是想告訴大家,中國發生了怎樣的滄桑巨變,以及這個世界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在過去15年之中,我們同樣看到了巨大的變化,會考慮到地緣經濟的改變,我們的公司都希望擁有新的技能和思維方式,讓人們能夠更加適應和調整自己的狀態,所以我們需要企業外交。
首先,看一下企業外交的定義,它實際上是與外部的權益相關者建立一種戰略關系,同時利用這種關系改善企業的民生,創造更好的經濟價值。那么,如何在全球層面開展這種工作呢?
這是關于企業外交的另外一個定義,就是增強一個公司的能力,要在國際層面運營,同時確保在每一個國家都能獲得成功。就是說一家跨國公司有全球的戰略,但是必須在不同的國家部署業務,需要把戰略進行本地化。所以,為什么企業外交比以往更為重要,一個宏觀的情況就是跨國公司面臨很多挑戰,比如,新型的保護主義、民粹主義、地緣政治的對抗,還包括文化差異,這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加突出。
所以,現在國際企業面臨很大的挑戰,在于不同國家的文化不同,過去幾年虛假新聞和消息越來越明顯,這會影響到全球跨國公司制定的戰略,其實并沒有幫助他們能夠很好的提高業績。所以,這一點是現在的公司在企業外交方面必須要關注的,都是國際公司所面臨的挑戰,也是告訴大家世界越來越小了,越來越扁平化,精神層面和實際層面的困境越來越多,面臨更為復雜的世界,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有一點越來越清晰和明確,就是我們進入了互聯性更強的時代,也是一個更加碎片化的時代,最重要的是我們有不同的文化。英語是一種語言,而背后的文化是非常不同的,可能會有一些誤解,因為這些文化和語言的差異會導致我們有不同的溝通方式方法,這就導致我們有不同的媒體系統,在媒體界,我們傳播媒體的方式、公共提供信息的方式都是不同的。比如政治,機構,制度等等都是不一樣的,這是企業外交必須要處理的問題,必須把這些差異縮小,否則我們會有挫敗感,有誤解,有時候會引發沖突,這是我們面臨的巨大挑戰。
為了解決這些挑戰,就必須要進行企業外交,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政治經濟體系,都非常的復雜,所以我們的戰略要有靈活度。與此同時,現在的公司也不都是單獨做業務的,獲得成果的同時,也要考慮影響力,包括政治界、社會層面的影響等等,如果企業不能正確應對這些問題就會失敗。大家可以看到,戰略層面我們有三個維度,包括業務政治性和社會層面,我想提出企業外交面臨的四大挑戰,這是跨國企業每天都需要面臨的問題。
第一,全球的權益相關者的參與度,因為企業產生的影響力會覆蓋不同環境、不同社會中的權益相關者;第二,跨文化的戰略溝通,我們的權益相關者進行溝通,就會涉及不同的市場社會和環境;第三,最為重要的挑戰是全球本土化,就是說企業要不斷地滿足國際社會中的本土需求;第四,是全球的關系,我們必須在很多的層面上解決危機,在一些大型的市場必須進行危機管理,否則企業名聲和品牌就會受到影響。從圖片中,你會看到我們的環境不只是市場,這是戰略溝通者必須要面對的,他們在這方面扮演著舉輕若重的角色,公司必須創建一種良性的環境,必須有市場層面的戰略。
第一點要提到的,文化是什么?什么是最重要的?當你試圖進入一個新市場的時候,要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第二個就是這個問題影響了誰的權益。第三個是你的范疇是什么?這個問題由不同的人在談論,受到不同利益的影響。
你可能還會問,為什么企業外交很重要?中國的企業進行企業外交中,可以看一下華為的例子,我覺得華為是最為成功的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用非常短的時間就建立了很好的部署,能夠改善他們在全球科技產品的市場份額。華為花了很多的力氣,希望能夠在美國成功運營,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什么?就是他們在美國進行運營的頭幾年,其實忽略了非市場戰略的重要性,沒有辦法產生在當地市場的影響力。所以,如果要吸取他們的教訓,就要看一下華為在美國市場怎么做的,就是因為你并沒有擁有名聲,而是別人如何看待你們公司。華為后來發現,他們在當地的市場價格更有競爭力,其實要看一下別人如何看待你的,必須要改變別人對你的認知,必須改變講故事的方法,戰略溝通者都知道講故事的重要性。如果建立非市場戰略,首先要知道美國市場的問題是什么?很多的政客因為一些原因,他們并不希望中國的大公司進入美國的電信市場,這時就必須要好的講故事的方法,并構建一個并不威脅國家安全的業務的形象。
所以說,華為的競爭者在這方面做的并不好。如果華為的競爭者沒有足夠理解,或并不了解監管者,不了解美國市場的競爭者的非市場戰略是什么,就會有危險,包括政客、媒體、公眾的觀點,他們有反中國的認知。就是因為一些企業低估了非市場的情況,導致他們最開始的失利。現在,人們對中國的感知已經比較積極,華為的戰略是比較積極地影響人們的情感,改變了人們的負面認知。因為他們很清楚影響了誰的利益,市場環境到底在哪里,所以必須影響的是監管者。在美國,這些問題都是在公眾中談論的,比中國這方面的做法要更加普遍,所以,華為最后成功占領了美國的市場,在公眾的形象更加的積極,因為采用了非市場的戰略,從外部繞到內部,這是一個曲線救國的方法。所以,我們現在可以看到這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策略,建立了自己的策略框架。
還有一個可以吸取的經驗教訓,在美國,一個國家的名聲會對公司的名聲產生影響,人們認知公司時,首先會受到對這個國家的印象的影響。人們想到華為是一家中國的公司,在很多歐洲國家發展得很好,這就是一個積極的狀態,這是美國消費者看待你的形象所受到影響,這是公司本身無法控制的。我想更多地分享一下,企業的聲譽可以積極地影響一個國家的聲譽,很多公司的聲譽非常好的話,可以提升國家的口碑,如果企業能夠保證獲得可持續的尊重,這些企業可以成為國家的大使。反之,可能會造成負面的影響。
作為企業外交,實際上會影響到工作的方式、文化和認知,一切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我說的不只是戰略性的傳播,而是說,公司外交是數字化時代媒體溝通重要的方式,在這樣一個緊密連接的時代,溝通、傳播不只是一種支持的功能,而是要當成一種企業的戰略規劃,傳播不只是支持策略,傳播是影響策略,而且傳播能夠積極地推動企業商業的發展以及企業的公司價值。這些公司如果有全球的共識,就會在競爭中占據很強的優勢,會獲得一種可持續的業務表現和尊敬。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