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剛
從事公關的人常遇到這樣的窘境:往往在事件已經無可挽回地爆發之后,才被推到漩渦當中當救火隊員。2018年11月份微博上有一名博主爆料了14家五星級酒店的清潔人員不按標準作業,如用臟毛巾擦拭杯子,引發了“五星級酒店清潔門”丑聞,公關再次被推到前臺,各種善后道歉。
我想引用林肯的一句話來表達我的觀點:“人的品格就像樹,信譽本身就是影子,大家平常關注的是影子,而實際上,樹才是最重要的”。事態發展到無可彌補之境,莫說公關,指望任何一個部門單獨解決所有問題是不現實的。
考慮到當前公關在各企業環境下的普遍情況,公關工作常常被后置,平時就被當成成本中心看待,出事了才想起來。其實,許多公關工作如果能前置到業務流程當中,那么公關就會成為企業贏利、規避風險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在網絡如此發達,消息傳遞如此迅疾,人工智能方興未艾、大有星火燎原之勢的時代背景下。
在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們在IBM公關方面的一些工作思路、想法和做法。在分享之前,我先簡單介紹一下IBM。
I BM已經擁有107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科技企業。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條形碼、ATM機、POS機以及內存條、硬盤等許多是IBM發明的。大家應該還知道,IBM歷史上經歷了多次的重大轉型,目前我們正處在歷史上第四次、也是最大的一次轉型過程中,從原來“軟件、硬件和服務”轉型成“以云計算為平臺,以認知計算為解決方案,專注于企業級業務的客戶”。
每一次轉型,我們都希望市場對I BM有新的認知,這一次,我們還想傳遞一個重要的理念,那就是——IBM“大而敏捷、久而彌新”。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立足長遠,花費長久的時間、精力來做,需要把許許多多的公關工作前置到企業的各個業務流程當中。
所以2017年底,當我們的轉型目標確定下來后,IBM也開始推行傳播方面的品牌創新,因為看到未來人工智能的巨大趨勢,和IBM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遙遙領先的技術優勢,所以我們選擇主推“AI”,從后端到前端,傳遞“AI賦能專業人士”的價值主張。
我們提出了一個策略——迅速建立IBM與AI的強關聯,探討AI如何給商業帶來價值。
不同于以往B2B企業傳統上只關注C level人群的傳播策略,我們把年輕知識人群+未來職場精英作為了首要的溝通對象。這類群體是職場中堅力量、有意愿借助新科技實現自我提升,接受新事物能力強、更愿了解AI等新技術是威脅還是賦能,是社交活躍人群,也是未來意見領袖,更是以后購買IBM的主力決策人群。
在傳達價值主張的時候,我們創造了最全面的IBM跨界AI頭腦風暴,“跨界”體現在五個方面:第一是對象跨界,從企業端跨到職場人端;第二是內容跨界,使IBM從一個科技話題轉變為一個職場話題;第三是領域跨界,把商業話題變成文化話題;第四是話術跨界,找到相關性連接品牌與公眾;第五是終端跨界,線上線下多終端協同。
比如,IBM在2017-2018年,以“職場 X AI”議題為切入,打造三駕馬車——數據+辯論+學術。數據層面,我們與領英聯合發布《AI時代職場趨勢洞察》報告,以權威的數據做支撐解析AI對于將來行業的影響;辯論層面,我們聯合了馬薇薇、黃執中、邱晨、周玄毅、胡漸彪等深受年輕人關注的辯手,在北大講堂做了一場主題為《職場人士,是否需要恐懼AI》的世紀之辯;學術層面,我們邀請到了五位職場大咖,包括新東方的創始人之一、361醫院乳腺癌的專家、音樂制作人等,讓他們來講在A I時代他們是如何應對的,同時對一些職場新人給予一些建議。
總之,在網絡充分發達、人工智能正處在星火燎原的前夜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如何把公關前置到企業業務流程中,避免少些處于“五星級酒店清潔門”這種被動的尷尬境地,是每一位公關從業者都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