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徐州豐縣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安全生產重要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常抓的韌勁,創新監管思路和舉措,助推安全生產改革發展。
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每季度定期召開縣委常委會議、縣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安全生產工作。縣安委會每月召開1次專題會議,研究解決問題,并適時召開現場會。縣委、縣政府領導分工中明確了業務范圍內的安全生產職責。同時,完善縣領導包掛制度,指導、督促包掛的單位開展安全生產工作。縣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縣安委會主任,分管副縣長擔任縣安委會辦公室主任。
嚴格落實屬地和部門監管責任。按照“三個必須”的原則,制定全縣黨、政有關部門和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職責。在全縣推行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所有在職在崗的鎮、村干部包到具體企業,建立所有干部和所有企業的監督關系,通過監督責任的壓實促使企業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目前,已建立安全生產網格892個,已有1466名鎮(街道)干部、1760名村(社區)干部包到1306家企業,1000家企業推行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
列出清單,對癥下藥。針對安全生產歷史欠賬,列出5大類,23項,77個具體工作要點,明確責任單位,明確整改時限,納入為民辦實事工程,每周調度1次。目前,監管體系已經建立,規范的運行機制基本構建,行業監管得到加強,應急救援基礎得到夯實。
創新機制,有的放矢。每鎮(街道)設立安監辦,不低于3名工作人員,在全市率先配備公務員身份的安監辦主任。開發區設立安監局,正科級編制,不低于10名工作人員。在4個工業鎮派駐安監分局,劃區執法。4家分局統一規劃建設、統一明確職責、統一配備辦公設施、統一健全規章制度、統一購置執法車輛,獨立辦公。通過聘任安監辦人員任分局副局長、安監員和明確村(社區)安全員,實現安監分局和鎮(街道)安監辦高度融合,健全縣、鎮、村三級安全生產監管網絡。
派駐巡查,督促整改。對鎮(街道)、開發區、部門安全生產工作實行派駐巡查,現已開展兩輪派駐巡查。巡查組對查找的問題梳理分類,提出處理意見提交縣政府安全生產例會專題研究,菜單式反饋移交,責令相關單位限期整改。半年后安排巡查“回頭看”,對交辦的問題整改不到位的單位和責任人依照《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啟動問責機制。安全生產派駐巡查,解決了安全生產突出問題,實現安全生產巡查全覆蓋、常態化。同時,警示全縣各單位舉一反三,有力地促進“屬地管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企業主體責任的落實。
嚴管厚愛,強化執法。長期以來安全生產呈現政府熱、企業冷;政府忙、企業松,出了問題政府“買單”的怪象,企業主體責任的落實停留在口號上。豐縣秉承“嚴管就是厚愛”的理念,主動對接企業,在宣傳、審批上提供優質服務,督促企業隱患抓早抓小,限期整改,到期復查,實現隱患整改閉環。但是,厚愛不能代替監管,對存在安全隱患,拒不執行整改安全生產隱患指令的企業依法進行查處,納入信用系統或“黑名單”管理,并公開曝光。今年以來,已依法查處非法違法企業110家,5萬元以上的大案10起。
開展“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針對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等重點行業領域,企業關鍵環節、重點部位,用人多,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低,群死群傷事故風險較大的點開展“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7家高危企業進行“二道門”建設,2家企業進行“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示范,6家生產、存儲化工企業及232家“兩客一危”車輛實現在線實時監測與預警,361輛公交車、302輛出租車安裝移動定位系統。
加快推進安全巡檢平臺建設。依托互聯網、物聯網技術和平臺,按照“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推動、企業自主負責”的原則,構建覆蓋全縣各鎮(街道、開發區)、有關部門、生產經營單位等用戶的豐縣互聯網+大數據智慧安全巡檢平臺。企業、安監部門人員通過企業巡檢點智慧安監芯片訪問巡檢平臺,解決了“誰去查、查什么、怎么查”的問題,實現了“定點、定人、定時”巡查,建立責權清晰、隱患排查整改及時的閉環巡檢體系,目前40家企業已建成運行,將逐步實現重點行業領域、規模企業全覆蓋,為安全生產監管、精準執法,提供智能化、信息化支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