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京市高淳區官溪河畔的道道全糧油南京有限公司(簡稱公司),成立于2008年,為道道全糧油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股份公司)的下屬子公司,是集食用植物油及相關副產品加工、科研、貿易于一體的糧油加工企業,擁有國內先進的年加工3萬噸的油脂精煉深加工生產裝置以及年加工6萬噸食用油包裝流水線。
“‘隱患有沒有,我來查一查。’今年以來,公司發動全體員工積極參加‘我為安全作診斷’活動,在第一時間發現隱患、在第一時間整改隱患,消除了不安全因素,保障了生產安全。”公司總經理彭俊武介紹說。

據介紹,公司是在原高淳縣植物油廠的基礎上改制而來的。近年來,公司不斷加大投入,采用了先進的油脂精煉深加工生產裝置以及食用油包裝流水線,但部分老舊輔助設施目前還在使用過程中。這些設施存在安全隱患的可能性較大。“員工長期工作在生產一線,對崗位情況最熟悉,哪些方面安全管理有漏洞,哪些地方存在安全隱患,哪些地方是安全薄弱環節,等等,他們最有發言權。開展‘我為安全作診斷’活動,就是要開通一條員工為安全建言獻策的綠色通道,調動全體員工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每一名員工都為安全生產發揮作用,立足本職崗位,全面排查身邊的不安全因素,及時發現安全風險,排除安全隱患,確保生產安全運營。”
據介紹,“我為安全作診斷”活動,是股份公司引入杜邦“STOP”安全觀察項目后組織的一項安全持續改善活動。主要包括“全員發動查找、提交診斷建議、評審診斷建議、公示獎勵”等步驟。
該活動具體明確了由誰來組織實施、需要診斷的重點方面、如何提交診斷建議、公司評審整改要求以及對獎勵措施等方面內容。比如,員工提交診斷建議時,應認真填寫《安全問題及整改建議表》,包括問題描述、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及建議采取的整改措施等內容。活動要求公司對員工的建議做到件件有回音。明確由公司生產部牽頭組織,安全、技術、設備等專業管理人員參加,對每項建議內容進行審定,提出是否采納的處理意見,并在10天內向建議人反饋。同時,采取加大獎勵力度來鼓勵員工提高建議的質量。“公司在每月初將收集到的《安全問題及整改建議表》統一上報到股份公司運營中心參加篩選評優。經股份公司總經理最終審批確認的優秀建議項目,由公司按照相關獎勵機制給予表揚或物質獎勵,并在年度個人績效考核時給予加分。”生產部高經理介紹。
“我為安全作診斷”活動充分調動了員工參與隱患排查的積極性。“品控部氣相色譜儀檢測設備處未安裝通風設施、配電房安裝的防雀網破損嚴重、動火作業中氧氣瓶和乙炔氣瓶安全間距沒達到安全作業標準要求”等安全問題,不斷被員工診斷出來。一份份由員工親筆填寫的《安全問題及整改建議表》被逐級上報到公司。
“沒想到公司采納了我的建議,及時對存在的安全問題進行了整改。”員工小張說,自己在公司工作多年了,對本職崗位的安全狀況比較了解。以前也產生過向公司提出整改建議的想法,但總感覺自己是“打工者”人微言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次公司開展“我為安全作診斷”活動,鼓勵全體員工參與,給了我提建議的勇氣,增強了我提建議的底氣。其實不僅公司需要安全生產,作為一線員工更加需要安全生產,畢竟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是第一位的。我相信“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回家”是我們全體一線員工的“同一首歌”。為了安全和健康這一共同目標,我還會積極參與“我為安全作診斷”活動。
據了解,經評審審定,目前公司已經采納了部分員工提出的建議,并在第一時間對安全問題進行了整改。
“我們不光要發現問題和整改問題,更要分析問題的趨勢性、共性和代表性,剖析問題產生的深層次原因。通過診斷一個問題,消除一類隱患,完善一項制度,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彭俊武說,今年“安全生產月”期間,公司圍繞“生命至上,安全發展”活動主題,進一步開展好“我為安全作診斷”等系列活動。“今后公司還將常態化、長期地開展‘我為安全作診斷’活動,讓隱患排查治理成為每個員工的自覺行動,營造‘全員重視安全、人人參與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圍,持續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彭俊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