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生產、銷售和使用電動自行車第一大國,電動自行車數量龐大、遍布城鄉,非法生產、非法改裝、違規停放、違規充電等亂象十分突出,電動自行車引發的火災等安全事故急劇增加,給公共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日前,國務院安委會召開全國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工作視頻會議,要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針對電動自行車火災多發頻發的嚴峻形勢,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半年的綜合治理,進一步明確責任、強化措施、從嚴管控,有效遏制電動自行車火災多發勢頭。
據統計,2013年至2017年5年間,全國共接報因電動自行車引發的火災1萬余起,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2013年以來,全國因電動自行車火災死亡的人員高達233名,其中較大以上亡人火災34起,造成142人死亡,分別占較大以上亡人火災起數和亡人總數的11%和9.6%,其致人死亡率遠遠高于其他類型火災事故。
2016年8月29日,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一棟住宅樓內,一輛非法組裝的電動自行車在充電過程中因電氣線路故障引發火災,造成7人死亡、4人重傷。

2015年6月28日,河南省商城縣觀廟鎮狀元街明慧副食店內停放的電動自行車因電氣線路老化引發火災,造成6人死亡、1人受傷。
2015年1月14日,浙江省玉環市新民小區內的電動自行車因電氣線路故障引發火災,高溫煙氣竄入樓道,造成8人死亡、3人受傷。
今年以來,全國電動自行車火災問題突出且來勢較猛,已發生較大以上火災6起,共造成22人死亡、23人受傷,帶來惡劣的社會影響:4月1日,北京市海淀區一電動自行車銷售點因鋰電池內部發熱故障爆炸起火,造成4人死亡;4月6日,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一棟居民樓內,樓道停放的電動自行車因長時間充電引發火災,造成4人死亡、3人受傷。尤其是造成18人死亡的廣東省英德市“4·24”縱火案,雖然屬于刑事案件,但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罪魁禍首就是停放在KTV門口和前廳的被點燃的電動自行車。
極易引發火災、火災致死率極高、介入燃燒后危險性成倍增加,這些突出特點使得電動自行車火災成為影響消防安全形勢穩定的突出問題。
電動自行車火災頻發,其中既有產品質量原因,也有安全設計缺陷方面的因素;既有非法生產、假冒偽劣問題,也有違規改裝導致風險增加方面的因素;既有亂停亂放、違規充電問題,也有管理不嚴、管控不力方面的因素。
電動自行車引發的火災危害特別大,主要有兩大因素:火場溫度和毒煙。根據專業機構的實驗,電動車一旦起火,在100秒內車輛溫度便可達到200℃以上,火焰會迅速竄起,最大的危害是電動車的塑料外殼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毒煙以每秒1米的速度快速向上,很快會導致毒煙密布的狀態,讓室內被困人員窒息,極易造成群死群傷火災事故。在現實生活中,電動自行車停放在居民樓內的現象比比皆是,一旦引發火災,燃燒產生的大量有毒氣體瞬間充斥整個樓道,使得逃生通道變成“死亡通道”。根據過往的案例來看,電動車火災傷亡事故一般發生在晚上充電時。很多人都是在樓道內充電的,這個時間段往往都是人們熟睡的時候,即使發現了,往往也沒有時間逃離。
電氣問題是引發電動自行車火災的最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安全性能不高、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的電動自行車充斥市場,電氣安全性能設計存在缺陷,電池欠壓過載或短路保護功能缺失、電器老化、絕緣性能不達標,以及不良商家偷工減料,將質量不高的假冒偽劣產品投放市場,甚至違法改裝車輛,使用明令淘汰的充電器和蓄電池等,都是引發電動車火災的原因。
“進樓入戶”“人車同屋”則是加重電動自行車火災人員傷亡最重要的原因。據應急管理部消防局副局長瓊色介紹,按照現行標準生產的電動自行車,大量采用塑料、聚氨酯、橡膠等高分子可燃材料,部分豪華車型可燃材料占比超過整車的三分之一。一旦著火,這些可燃材料會快速燃燒并產生大量有毒煙氣。
我國電動自行車數量龐大、遍布城鄉,非法生產、改裝,違規停放、違規充電亂象叢生,且具有動態性、反復性的特點。生產、銷售、改裝、使用各個環節中無論哪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火災事故發生。因此,國務院安委會部署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半年的綜合治理,全面整治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隱患。

國務院安委辦副主任、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孫華山表示,解決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突出問題,要堅持“抓源頭、治違法、促規范”的思路。在生產領域要嚴把產品質量關,將嚴重違法企業列入“黑名單”,向全社會曝光,堅決把違法企業逐出市場。在流通領域要嚴把市場準入關。在裝配領域要突出抓好“三個嚴禁”:嚴禁私自改裝和拆解原廠配件,嚴禁私自拆除限速器等關鍵性組件,嚴禁私自更換大功率蓄電池。在使用領域要嚴格規范停放、充電,下功夫從根本上解決電動自行車“進樓入戶”“人車同屋”等問題,斬斷火災發生的鏈條。
日前,工信部發布了修訂后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根據職責分工,工信、工商、住建、公安、安監、消防等部門將按照“一盤棋”的治理理念,在綜合治理中相互配合、協調行動。
電動自行車事故雖然易發高發,但并非不可防范。用戶在日常使用時要做到:
勤檢查。經常檢查電動車的電路插接點,防止接觸不牢引起接觸點打火、發熱,避免線路老化造成線路短路事故。整車線路使用時間長了容易老化,建議用戶最好在半年至一年時間內,定期到維修點做檢查。
勿改裝。電動車出現故障時,要選擇專業維修人員,不要擅自拆卸維修,確保電器線路和保護裝置完好有效。
重質量。電動自行車內普通電池使用年限為1.5~2.5年,所以建議用戶定期更換電池。購買電動車及充電器時,應注意選擇正規廠家產品,切莫圖便宜而忽略產品質量。不同品牌充電器不混合使用。
防進水。盡量避免在雨天、積水路段行駛,以防止電機進水,充電時短路起火。
慎充電。充電時一定要遠離易燃物品,并將充電器放置在比較容易散熱的地方。保證電動車的充電時間,當電池電量放至70%~80%時及時充電,一般夏天充電6~8小時,冬天充電8~10小時為宜,電池不宜過度放電。絕不私拉電線,不在樓道和安全出口處充電。在高溫天氣下騎行之后,要把車子放在陰涼處,等車子以及電池的溫度降下來后再充電。
(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