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明
摘 要:森林資源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重要資源之一,因此對其進行科學的培育管護,有利于提高森林資源的質量,從而更好的發揮作用。還應對森林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避免過度利用,并提高森林資源的有效利用率,避免出現浪費資源的現象。
關鍵詞:資源培育;資源養護;資源利用
1 森林資源的培育
1.1 加快森林資源的培育
1.1.1 依靠科技發展林業
在對森林資源進行培育時,應充分應用科學技術,從而提高培育的質量與效率,實現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合理分配,避免造成資源浪費。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各個領域的進步,將其應用到森林資源的培育中。大大降低了工作難度并減少了工作量,從而提高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對資源、環境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從而促進再發展能力,有利于促進可持續發展。實現環境發展、資源發展與經濟發展的共同進行,充分借助科技的力量進行經濟的發展。由精細型的經濟發展模式逐漸取代以往的將環境、資源等作為代價的粗放型經濟的發展模式,從而通過科技興林業。使林業建設中科技含量提高,切實實現可持續發展。
1.1.2 優化林業經濟結構
林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可對林業的整體結構進行優化與調整,從而促進林業的進一步發展,促進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在第一產業上,將市場的需求作為導向,促進短周期的工業原料林等的發展。在第二產業上應將開發新產品的力度加大,從而促進低層次的原料林加工工作逐漸向精深加工方式轉變。在第三產業上則應適當開展森林旅游業,通過二促一帶三等措施,對生產力的布局進行調整,將落后的產業淘汰。對傳統性的產業進行改造,對新興的產業大力培育,從而促進產業的充足,保障產業結構更具合理性。進行新產品、新市場和新技術的開發,使技術含量提高,從而促進市場競爭力的提高。
1.1.3 注重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綜合評價
在林業領域,其生態效益指的是通過發展林業所獲取的生態正向影響,并且森林在具有生態效益的同時,還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其中森林資源所具有的生態價值遠大于經濟價值,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發展林業所帶來的三種效益中,往往人們最先關注的是經濟效益。當前階段雖然林業資源的生態價值得到了關注,但其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具有緊密的關系,通過林業資源的生態價值可進行進行經濟價值的創造。
1.2 對現有濕地進行搶救性保護和開發
在對森林資源進行培育時,也應對濕地資源進行開發與保護。而這種保護通常是搶救性的,對濕地性質的改變應立即停止。停止破壞性的開發利用活動,已經被墾的濕地應退耕還草,從而使濕地面貌重現。可結合濕地的面積,進行濕地類型與分布圖的編制,并對其實際利用狀況全面掌握,從而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并根據該評價進行保護計劃的制定。濕地在具有經濟功能的同時,也具有涵養水源的功能。通過濕地可對水質進行凈化,并起到調節氣候和蓄洪防洪的效果。因此應保障濕地生態系統的健康性,從而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對濕地進行有效的保護,從而保持生態的平衡性,并對生態環境進行改善。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生物的多樣性,構建生態平衡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
2 森林資源的管護
2.1 強化森林資源檔案建設
在對森林資源進行管護時,首先應對森林資源的檔案建設進行強化,始終堅持科學的發展觀。且對森林資源進行日常管理的戰略目標,始終為實現可持續發展,使對森林資源的永續利用實現。做好森林資源檔案的建設,通過檔案數據對實際的森林資源狀況進行有效反映。保障檔案數據的真實性與準確性,進而為后續領導做決策和規劃的制定等,提供有力的參考。
2.2 嚴格實行森林分類經營
把分類經營,分區施策作為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的戰略途徑,根據“三種林”劃分的原則,對不同功能的林分類采取不同的經營方針,重點生態公益林管嚴,一般生態公益林管住,人工商品林管活。抓好調查設計管理和調查設計檢查工作,解決好人為虛假設計問題,努力提高森調人員的業務素質、技術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做好森調隊的提檔升級工作,滿足實際需求。
2.3 認真履行森林資源管理部門的職能
把依法行政,依法治林作為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的戰略保障,充分發揮森林資源管理部門的作用,認真履行職能。抓好林地管理工作,對于征占林地嚴格履行申報審批程序,對亂占林地,特別是毀林開荒行為,實施嚴厲打擊。
2.4 建立“嚴管林”的長效機制
把建立“嚴管林”的長效機制作為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的戰略措施,從制度上確保森林資源安全。把限額管理,限量采伐落到實處。抓好伐區管理和伐區檢查工作,堅決杜絕超證采伐,超量采伐,超強度采伐和越界采伐。
2.5 創新森林資源管理和運行機制
把建立森林資源的管理和運行機制作為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的戰略任務,責、權、利相統一,利用主體和管理主體相分離是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治本措施。重點抓好機構改革和機制創新。做好“三權”流轉的摸底、調研、推進工作,先行試點,分步實施。搞好民有林權發證準備工作,為營林改革創造條件。
3 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
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不僅能獲得木材和林產品,實現森林資源培育、管護的勞動報酬,體現經濟效益,而且可以對森林資源的現狀,森林的恢復以及森林有益效能的發揮等產生巨大的影響。可以為森林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繁殖條件,真正實現森林資源的永續利用。森林資源要豐富,必須進行科學培育,狠抓管護和合理利用,才能給我們提供更多的物質財富并永續利用,才能青山常在,綠水長流,風景優美,真正發揮森林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我國的森林資源現狀決定了我們必須提高對森林資源保護和利用的重視程度,森林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既是一項產業,需要政府主管部門以及相關的企業進行創新性的經營,經營的過程需要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在經營管理中的先進經驗,試點專業化、企業化、產業化、市場化經營方式。同時,又是一項公益事業,需要全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其中。在森林資源的管理與利用中,離不開政府主導作用的發揮,有關行政部門的監督管理職能的充分履行,更離不開整體社會公眾的全民參與,這樣森林資源保護、培育、科學利用才能得到有效的實施,才能真正實現森林資源經濟效益、生態保護、生態平衡效益的多重受益。
參考文獻
[1]肖紅麗,趙香云.森林資源的培育與管護及合理利用分析[J].科學種養,2016(3).
[2]吳淵.森林資源的培育與管護及合理利用[J].現代園藝,2016(22):212-212.
[3]劉加賓.談森林資源的培育與管護及合理利用[J].科學與財富,2015(14):180-180.
[4]譚玉峰,程平西.淺析森林資源的培育與管護及合理利用[J].大科技,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