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巍
摘 要:大型灌區灌排系統工程的有效改造,一方面能夠更有效的統籌地方農業水資源環境,以此借助科學化的平臺管理農業作物,使農作物成長效率與質量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借助灌排措施,更有助于地區水資源的管控,由此降低水資源污染與浪費等問題概率。本文基于大型灌區灌排系統改造現狀展開分析,在明確改造思路與內容同時,期望能夠為后續農業經濟體系的構建提供良好參照。
關鍵詞:大型灌區;灌排系統;工程改造;建設內容
1 大型灌區灌排系統改造現狀
根據我國近些年對農業經濟體系的大力支持狀況來看,我國農業灌溉系統構建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不但有效縮短了傳統農業灌溉的周期與輸水時間,同時也提升了渠道輸水能力,避免了水資源的大量損失,為我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但從項目受益角度分析,有限的投資僅僅解決了灌排系統最急需改善的問題,持續配套與技術改造卻仍需地方農業部門進行深入研究,才能確保灌排系統質量能夠持續提升,并能夠根據農作物需求提供適當的管理措施,以便保障農作物生產的質量。由此可見,我國大型灌區灌排水系統改造任務仍需持續關注。
2 灌排系統改造思路與內容
2.1 改造思路
農業生產是我國經濟與功能體系可持續構建的基礎,更是維持我國社會穩定的前提。從我國經濟發展角度來看,農業生產技術與投入必須大幅度提升,才能使得我國農業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以便我國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的同時,鞏固我國在國際資源平臺中的地位。因此,完善農業生產體系是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重任,而如何提升大型灌區的發構建質量,使更多的農戶得到顯著收益,便是農業生產體系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
根據我國灌排系統實際狀況可知,我國灌排系統工程改造需要根據地區水資源劃分與農作物種植特性展開分析,根據產業發展環境擬定近期與長遠發展方案,并持續性提供配套管理設備,將水資源的耗費與污染問題有效解決,并有效提升農業經濟總收入,才能確保我國經濟與功能體系的構建具備更扎實的農業基礎。
2.2 重點建設內容
全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規劃的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骨干工程、田間工程以及相關的管理支撐系統。其中,骨干工程又包括渠首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以及骨干灌溉排水工程等內容。根據我國節水政策內容可知,農業用水輸配水過程中的水量損失所占比重最大,提高輸水效率是農業節水的主要內容。因此,大型灌區灌溉排水系統的工程改造仍然是建設的重點和投資的重點。對于新開工的灌區以及僅投入少量資金的灌區,重點建設內容為改造渠首建筑物、不能正常輸水且對灌溉影響顯著的骨干渠道和溝道、老化失修的控制性建筑物等。對于已有一定基礎的灌區,重點建設內容為高填方渠道、渠床土質較輕或滲透性強的渠道、地下水埋深較大渠道的防滲處理。由于排水系統對于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特別是提高部分地區澇漬災害嚴重的糧食主產區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具有顯著作用。因此,應優先對兼有灌溉水調蓄作用以及除澇排水中問題工程的骨干排水系統進行改造,以便為進一步提高除澇排水標準和排漬創造條件。
3 灌排系統改造要點分析
3.1 灌排渠道防滲問題
渠道防滲是減少輸水損失、提高輸水效率的最基本技術,也是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辦法,但投入巨大。為了經濟有效地提高輸水效率,一方面鼓勵應用渠道防滲技術,另一方面也強調因地制宜。由于渠道防滲投資巨大,我國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對灌區進行全面、大規模的渠道防滲是不現實的。事實上,一些土渠的滲漏量并不大,有些渠道的滲漏損失往往還是當地生態與環境的重要支撐要素,全面、大規模的渠道防滲也是沒有必要的。因此,僅提倡對病險水庫或滲透性強的渠道進行局部襯砌防滲。
在應用渠道防滲技術時,鼓勵就地取材、研究開發經濟實用的防滲材料。在地下水位高、氣溫低的地區,應注意防滲渠道凍脹破壞;在膨潤土地區,應采取換土、填料等技術措施。防滲渠道斷面尺寸和結構不僅顯著影響渠道防滲的成本,而且影響防滲渠道的受力狀況,應根據水力特性優化設計。為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質量,提倡采用標準化設計、工廠化預制、現場裝配技術。由于利用灌溉排水建筑物量水、利用標準渠段量水仍然是國內灌溉量水的主要形式,灌排系統工程改造還要與灌區量測水點的建設結合。
3.2 灌溉渠道配套措施
在灌溉渠道工程建設期間,應首先解決問題工程潛在的風險,而后在此基礎上才能深入強調灌溉渠道配套系統的構建,以便真正完善灌溉工作。根據以往灌區改造項目資料可知,配套措施與系統的有效構建,能夠是大型灌區工程環境與功能體系的構建得到極大改善,但是在田間配套建設工作開展期間,并無法提供相應支持,這便極大影響了灌溉渠道工程的質量,甚至農業生產與經濟體系的構建也難以得到有效支持。青瓷,大型灌區改造工作雖然非常重視骨干工程的構建,但在水源工程方面卻存在較多紕漏,致使農業生產系統過于依賴機電排灌,若不能根據農業需求進行改造,則勢必會影響農業綜合生產水準。因此,在大型灌區改造工作期間,管理人員必須根據田間工程環境擬定完善的節水灌溉方案,確定有效改造措施與渠道系統,才能確保后續農業生產規模化質量得到保障。
3.3 排水系統改造要點
大型灌區改造目標是增強水域周邊農業綜合體系的發展水平,由此為農業經濟提供更優異的創收平臺,但從水域環境的自然災害角度來看,灌區在引水澆灌農田的同時,還必須提供適當的排水系統,避免引水過量等問題的出現,才能有效保障農作物成長質量,避免對地方農業經濟體系帶來損害。根據我國大型灌區改造資料可知,水資源較欠缺的地方應該提高排澇標準,以便為農作物提供更充裕的水資源,而對于水資源充裕的地方,則更應積極構建排水治澇措施,以便農業生產系統可控性得到提升。其次,在構建排水系統過程中,管理人員還需要根據農作物特性深入研究,以此判定農作物需水量,才能進一步調控農田排澇模數,由此降低排水壓力的同時,避免水資源污染等問題的出現。
4 結束語
大型灌區灌排系統工程改造措施的有效落實,不但能夠根據地方農作物需求提供更加完善的水資源供應平臺,由此增強地方水資源的可控性,避免對農作物成長環境造成影響,同時,借助工程改造措施,更能夠提升灌排系統的疏導能力,通過完善的渠道引導措施,能夠有效降低水資源污染與浪費等問題出現的概率。故而,在論述大型灌區灌排系統工程改造期間,必須明確灌排系統構建的要求與要點,并提供適當的改造措施,才能為水資源體系的構建提供更全面的技術保障。
參考文獻
[1]阿扎提古麗·扎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灌溉水利用系數的確定[J].水利技術監督,2016,24(3):92-93.
[2]邱鏡輝.流溪河灌區渠首大壩多目標監控系統工程更新改造技術[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20).
[3]成衛華.灌溉與排水渠系建筑物改造設計[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8(5).
[4]邵紅艷,姚麗.對生態文明型灌區規劃建設的幾點思考——以浙江金華市安地水庫灌區為例[J].中國水利,2017(10):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