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鳳 劉彩玲
近年來,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南陽路第三小學圍繞“弘道養正,敬業樂群”的辦學理念,開展了“悅讀環境系列”“樂讀課程系列”和“優讀活動系列”等書香校園建設活動,營造“處處有圖書,時時能讀書”的書香文化氛圍,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態度。
一、創建悅讀環境,實現書香滿園
1.建設三級校園讀書陣地,增加圖書總量,保證學生“有書讀”
2015年,學校開始對圖書館進行重點建設。目前,圖書館藏書總量達6萬余冊,生均38本,達到“河南省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一類水平。同時,還建設了以班級圖書角、年級流動書吧和校園圖書園地為框架的三級校園圖書陣地。班級圖書角采取“學校借、學生捐、班級管”的模式,成為班級的“小小圖書館”;年級流動書吧建在各年級所在的樓層,其中的圖書都是各班圖書角精選書籍;校園讀書園地建在學校的主要通道和草坪上,其中的圖書由圖書館籌措,并根據師生的需求定期更換。學校全體學生的參與,提高了校園圖書的存量和質量。
2.實行數字化管理,全員參與好書推薦,共同推動“有好書讀”
一是數字化管理提高藏書質量。學校實行數字化管理,將館藏圖書分類錄入網絡系統,通過系統對書籍借閱率、破損率和借閱意愿等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緩解因圖書館場地限制而造成的借閱困難,提高新購藏書的科學性和流通率。
二是全員參與好書推薦。以三級校園圖書陣地為依托,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好書推薦活動。“班級圖書漂流”活動定期組織班級換讀圖書角的書籍,通過班際交流發現好書。“書吧輪換管理制度”明確由各班輪流管理年級書吧,確保各班都能推薦好書。校園圖書園地的圖書由學校、各學科教師和各年級學生推薦,并開設了“我想讀”和“我會讀”兩個交流專欄供學生分享閱讀收獲,為好書的推薦提供了保障。
3.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實現“有地方讀”
一是“三處景觀、一片綠地”的悅讀環境。建造“結廊”“勤園”和“信亭”三處文化景觀,供師生讀書休憩。“結廊”以中國結和中國傳統廊檐元素為主,在校園主要通道設有閱讀長廊,對面陳列著書架,是一個讀書交流的園地;“勤園”利用兩座教學樓間的空間布置花壇、栽種樹木等,建設園林性讀書場所;“信亭”依托操場上原有的樹木、條凳等建設亭臺性讀書場所。另外,在校園樹蔭下的部分硬化地面上,鋪設了厚實柔軟的人工草坪,布置了書架,形成了校園讀書園地中的“書香草坪”。
二是“手到書來”的悅讀書園建設。學校以班級圖書角、年級流動書吧和校園圖書園地為框架,建設“處處有圖書、時時能閱讀”的校園書香園地。在校園主干道設置“機器人”書架,利用學校樓梯下的空間設置“綠樹”書吧。另外,在充分考慮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在樓梯轉角處和教學樓走廊上設置墻壁書架。這一系列舉措,可以使學生隨時隨地開展閱讀。
二、構建樂讀課程,提倡讀書有法
1.規范靈活的樂讀課程管理
學校制定了校級層面的閱讀課程綱要,設置了年級閱讀課程目標,即:一年級要讀完《三字經》,二年級要讀完《弟子規》,三年級要讀完《千字文》,四年級要讀完《笠翁對韻》,五年級要讀完《論語》,六年級要讀完《詩經》,并將其排入課表,要求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實施規范嚴格的管理。同時,閱讀課程綱要還強調:要區別于傳統的語文閱讀課,打破學科界線,采取多種形式鼓勵學生閱讀各種文本。靈活多樣的學習形式,不僅讓學生學會了讀書方法,還讓他們走上了“樂讀”之路。
2.享受快樂的閱讀時光
周一至周五的早晨和下午上課前,是各班20分鐘的“晨讀午誦”時間。在這個時間段里,教師指導各班學生以故事會、朗誦比賽等形式進行閱讀,以更好地鞏固閱讀課上的內容。充足的時間保障、形式多樣的舞臺展示,不僅保證了學生對文本的熟讀成誦,更使每天的20分鐘成為了學生享受閱讀快樂的幸福時光。每周三下午總有一個班級的學生走進學校閱覽室,他們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并進行主題交流分享活動。
3.落實有效的閱讀方法
一是主題教研促成長。各年級結合各自的特點確立不同的教研主題,推動閱讀活動深入開展。如低年級的“小學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與實踐”;中年級的“巧用評價促進中年級學生有效課外閱讀的實踐研究”;高年級的“小學高年級課外閱讀課的有效指導”。從低、中、高三個學段,全面構建“樂讀”課程體系,探尋多樣化閱讀課堂模式及閱讀指導課教學策略。
二是示范引領共提高。學校領導班子帶領全體教師利用微信公眾號向學生推薦經典古詩詞,通過示范朗讀,提高師生的古詩詞鑒賞水平。教師利用閱讀課時間,采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如作品賞析、情境表演等,與學生共話共議,品味文學的魅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研究,學校確定了以“作品導讀、多樣讀文、交流分享”為形式的多種課型,帶領學生進行深度閱讀,變閱讀為悅讀。
三、開展優讀活動,培養讀書情趣
一是評選書香家庭,提高教育效率。學校倡導親子閱讀,開展了“家庭讀書樂”活動,讓家長引導孩子選擇合適的讀物,或家長和孩子共讀一本書、共議一本書、共寫讀書隨筆。學校還通過讀書節,以“我家的讀書故事”“書香氤氳,我的孩子快樂成長”征文等方式評選出“書香家庭”,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情趣。
二是舉辦主題讀書節,點亮閱讀夢想。每個學期,學校都會舉辦一次為期一個月的讀書節主題活動。通過搭建多種形式的交流平臺,邀請教師開設名著閱讀、詩歌閱讀專題講座,組織全校性的經典誦讀展演、讀書心得撰寫等,讓師生在活動中體驗讀書的樂趣,收獲讀書的成果。
三是創新評比機制,燃起讀書熱情。學校為每位學生設計制作了“閱讀銀行存折”(以下簡稱“存折”),即閱讀記錄冊,用來記錄學生們讀過的書(量)和閱讀的效果(質)。“存折”主要由家長或教師與學生一同填寫,記錄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點滴進步,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如今,伴隨書香校園建設形成的書香文化,已成為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全體師生參與閱讀的熱情高漲,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內在的持續發展還顯得有些薄弱,特別是書香校園建設對促進學校內涵式發展貢獻不足,亟待深入研究和改進。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