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麗
分層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的學生共同進步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多年來,遼寧省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七中學一直把創辦“卓越教育”作為辦學目標,不斷探索教育教學新思路,力求讓每一個“七中學子”都能夠真正實現“卓越發展”。經過縝密思考,認真論證,學校把分層教學作為課改的切入點。
一、實施分層教學課改的有利條件
1.卓越課堂教學模式
“345”卓越課堂教學模式的推行,讓學校的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這是學校推行分層課改的信心來源。
一是“三先、四有、五優化”。“三先”即先學后教、先練后講和先試后導;“四有”即在課堂上讓學生有足夠的思考空間、有質疑問難的機會、有充足的練習時間和有選擇不同層次練習(或作業)的權利;“五優化”即優化教學目標、優化教學設計、優化教學方法、優化課堂練習和優化課堂結構。
二是課堂教學“三階段、四環節、五步驟”。“三階段”即問題生成階段、問題解決階段和拓展延伸階段;“四環節”即自主學習環節、合作探究環節、精講點撥環節和有效訓練環節;“五步驟”是指教學過程“五步走”,即創設情境、問題導入(探究嘗試)、合作互學(啟發講解)、精講研學(練習鞏固)、檢測評學(質疑問難、拓展延學)。
2.集體備課機制
學校一直認真貫徹執行集體備課制,教研組每月定時開展一次教研活動,該活動要求全員參與,所有班子成員分工明確,深入開展研究。備課組以日碰頭、周集備、月研討為備課要求,真正實現了“三定、五統一”(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統一教學內容,統一教學目標,統一重難點,統一教學進度,統一習題作業)。
二、實施分層教學課改的整體思路
1.確定分層教學的整體構想
2015年9月,學校領導班子開始就分層教學進行研討。多年來,學校致力于尋求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間的平衡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育模式:七、八年級為素質教育階段,充分利用學生的年齡及生理、心理特點,多方搭建活動平臺,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九年級以學業為主,厚積薄發,爭創輝煌成績。結合這一實際,校領導班子的思路達成一致:秉承學校已有優勢,注重過程規律,實行“小步走,慢推進”的分層教學,即七年級搞好小組合作,八年級實行分層輔導,九年級嘗試推行捆綁式分層教學。
2.遵循分層標準,確定分層流程
學校遵循“家長知情、學生自愿、教師走教、動態分層”的原則,建立了教師、學生、家長三方共同參與的分層程序。同時,實施動態分層,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層次,調整流程為“學生申請—教師考察—年級組批準”。
3.確定分層學科及形式
一是搭配分層。對知識間關聯性較強的學科,實行走班制分層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現在,學校已確定將數學、物理、化學、英語學科進行搭配分層教學。
二是組合分層。學校采取“兩兩組合”的方式對平行的行政班進行分層。例如,將原一班、二班學生放在一起,以分層學科的兩年成績為評價依據,根據這些學科的綜合表現進行排名,結合自愿原則,按照3:2的比例分為AB兩個層次,A層基礎較好,B層相對較弱。這種相鄰兩班的組合分層,遵循了就近原則,將分層教學打破固有班級平衡的影響降到最低,有利于保證九年級課堂的整體穩定性。
三是捆綁分層。所有的學科教師基本按照兩個班一套人馬來配備,有利于各層級的學生深入地開展學習;實施捆綁式評價,增強同一組合中師生的凝聚力。
三、實施分層教學課改的實際操作
1.教學實施
一是教學目標分層。教師在深入分析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及學生現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設計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相吻合的分層教學目標。
二是教學內容分層。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之生成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A層要打破常規,對教材進行深挖調整,適當刪補,多設計探究性的內容;B層要以教材為主,低起緩升,適當調整難易度。
三是教學方法與作業分層。A層先生后師,即學生先學,教師后教;學生先看,教師后問;學生先練,教師后評。教師重在引導、啟發、點撥和矯正。B層先師后生,即教師先講解,學生后練習;教師先示范,學生后模仿。淺講多練,查漏補缺,讓學生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教師要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有梯度的作業。
2.管理策略
一是做好宣傳防動蕩。實施分層教學前要開好教師培訓會、學生動員會和家長說明會,以宣傳“教育公平”的真正內涵,明確分層走班教學與傳統“快慢班”的本質差別,從而讓教師更新理念、不斷研究、大膽探索,讓學生正視現狀、樹立自信、積極進取,讓家長相信學校、大力支持、通力合作。
二是關注管理保穩定。首先,建立雙班主任管理制。在行政班和分層教學班各設立一名班主任,雙方密切聯系、隨時交流、共商對策,共同管理好“走班”學生。其次,統一走班秩序。分層學科每天按照分層走班課表上課,非分層學科在自己的班級上課;分層學科,A層到單數班、B層去雙數班上課。走班期間,固定座位,注意分界,對比管理,對比評價,激發兩班學生在比較中積極進步。最后,重新分配班級事務。分層走班打破了班級原有的格局,需要重新調整分配班級事務,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加強自主管理。
四、實施分層教學課改的成效
通過四年的實踐,“捆綁分層走班教學”得到了學生、家長和教師的廣泛認同和普遍支持。
一是學生獲得了更平等的機會,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讓所有的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到,使學生的學習動力不斷增強。
二是學生“拖欠”作業的情況明顯好轉,向教師請教問題、同學間相互討論問題的情況增加了,學生的行為表現有了明顯的進步。
三是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高,學習狀態更好,不同層次的授課也更符合學生的需求了。
四是教學的針對性更強了,教學成績也不斷提高。明確了育能與育人勝過“育分”的目標,使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提高,教學質量連續四年每年上一個新臺階。
五是分層教學課改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隨時間推移而出現的學生熱情降低、積極性減退、新鮮感消失等弊端,在恰當的時機為學生提供最合適的教育。這也是學校課改的真正意義。
分層走班教學課改的實施,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需繼續努力,以致形成更有效、操作性更強的教學模式。面對新時代、新教育、新課改,“七中人”始終走在路上。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