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琦
摘 要:對于高中生而言,物理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分值。然而,大多數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會普遍性地遇到諸多困難,摸不著頭腦迷失在題目中,久而久之便對物理望而卻步,將物理歸結為自己的弱勢學科。若能掌握一些物理題目的解題技巧,便會大大降低解題的難度,節省考試時間,提高得分率,也會大大增強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熱情,將物理轉化為自己贏得高考戰役的有力武器。本文主要歸納和分析了高中階段物理解答題中的幾種常見解題技巧,以幫助我們學生在物理課程學習中找到更高效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高中物理 解題技巧 歸納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2-0-01
物理在高中階段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同時也是學生認為比較難學的學科。教師們總結歸納得出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物理的解題過程主要分為兩個板塊,分過程和列方程。分過程直接決定所列方程類型的對錯,而方程的選擇則決定了該題目的完成情況。分過程是列方程的基礎,列方程則是分過程的具體體現。但在這兩個技巧性步驟之前,更關鍵的一步是審題。這三者的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為解題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審題
審題是解題中獲得重要信息的唯一途徑。物理解答題中,每一道題均會用大量的描述來堆砌出一道題的最基本性質,在題干的一字一句中抓住題目本質是物理解題的關鍵。我們需要通過審題了解題目的含義并對關鍵條件和重要詞匯給予特別的重視。審題是解題的第一步,漏、偏都會直接導致整個解題過程的失敗,審題不清即便之后的解題過程再精妙也是無用[2]。所以,我們在審題期間,要準確記錄相關信息,對重點信息進行標注,列舉可能會使用到的公式、定律等,在此期間要重點獲取隱藏的信息,避免在挖掘信息的過程中出現混亂,同時還要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增強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的能力[3]。
二、分過程
力是過程劃分的直接決定因素。只有當有力改變時,才開始下一個過程,否則只是上一個過程的延續。而大多數同學將速度方向的改變作為劃分過程的依據,這樣會大大增加解題的復雜程度,浪費解題時間。例如,將一物體豎直上拋,不計空氣阻力,如何劃分物理過程?若按照多數同學的以速度方向劃分,則要分成三個過程:物體作豎直向上的勻減速運動、物體達到最高點速度為零、物體做豎直向下的勻加速運動。若按照力來劃分,由于物體只受豎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恒為g,則只需要看作為一個過程。因此,有力的突變才將過程分開,例如:碰撞、爆炸、繩子繃直等。而一些連續變化的過程則不需要分開,例如:彈簧的伸縮等。
三、列方程
列方程即是在分完每個過程的基礎之上,利用物理公式的相互聯立解得答案。若是說過程劃分的好壞直接影響解題的難易程度,那么方程的選擇則是解出一道題的核心。利用題目本質合理選擇出最恰當的方程。本文主要介紹了以下五種解題技巧。
1.能量守恒
在使用能量守恒的過程中,要注意:先整體,再單個。物理解題技巧的目的是在于化繁為簡,因此,當一個系統中內部的分析太過復雜的時候,先從整體入手,更易于分析。功是能量變化和轉換的一種量度,因此功和能量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在數值上,功和能是等量關系,兩者具有相同單位。能量守恒概括了功和能的本質,連接了物理學中的兩大板塊。
能量守恒具體表現為:
E初+W引起運動做的功=E末+W阻礙運動做的功
能量守恒適用的條件體現為,題上有:(1)功、能、熱。(2)高度/長度/位移/路程/角度等。(3)彈性碰撞/不計能量損失。
2.動量定理
使用動量定理解題時和能量守恒一致均要遵循,先整體,后單個的原則。動量定理具體表現為:
F引起運動·t+m·v初=F阻礙運動·t+m·v
動量定理的適用條件體現為:使用的一個或多個對象在一條線上運動。由于動量定理為矢量方程,因此在使用動量定理時,尤其要注意方程中各個矢量的方向。動量定理具有瞬時性,因此,動量定理的適用物理過程只能是瞬間的過程,例如:碰撞、爆炸、繩子繃直。
3.運動學方程
運動學方程是高中階段物理學習中的入門方程。但由于使用過程中,需要已知物理量的條件限制,運動學方程較以上兩類方程的使用更為局限。運動學方程是建立在時間、位移和速度之間的聯系上的。主要用于:(1)給定的條件中存在加速度且加速度恒定。(2)給定的條件中有時間且加速度或合外力恒定。(3)有多個物體存在的過程。
4.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大多數時候是直接與牛頓第二定理相聯系,因此,受力分析主要與物體加速度相聯系。其中要注意,當題上有:穩定、一直靜止、勻速直線運動、勻速圓周運動等字眼時,均表示物體處于穩定狀態,加速度等于零,均需要用受力分析進行相關解答。而除此之外,極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另一種情況則是,物體處于速度最大值或最小值時,物體的加速度也為零,也需要對相應物體進行受力分析。以上是加速度等于零的情況,另外若是加速度不等于零但是加速度恒定或待求時,受力分析也不失為一種好的工具。受力分析的適用條件需要在題干給出的信息中,準確地找出,確定符合條件后再使用受力分析進行解答。
5.條件方程
條件方程即涉及天體運動、功率、電場、磁場等時的特定方程。其實大多數時候,當我們拿到一道題時,最先想到的會是條件方程。但是由于條件方程的局限性,當以上方程均不適用時,放在最后進行考慮才更有效。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的解答題的規律并非無跡可尋。學好高中物理,首先需要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其次通過習題強化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同時也需在此過程中讓學生積累經驗總結解題技巧,做到可以舉一反三,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們在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后,強化審題,有效地利用我們所學的知識快速進行分析和解答,可在平常的考試和學習過程中更加輕松自如。
參考文獻:
[1]黃真偉.高中物理幾種常用的解題技巧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7(12):254-256.
[2]程瑜.淺析高中物理解題技巧及解題能力提升[J].農家參謀,2017(23):146.
[3]崔承宇.淺談高中物理力學三大解題技巧[J].農家參謀,2017(2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