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娜
摘 要:目的:對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應用妊娠糖尿方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以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診治的92例GDM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數字表法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6例;對照組采取常規療法治療,研究組同時服用妊娠糖尿方湯劑,對比分析兩組臨床效果。結果: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lc)均有改善,但研究組更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妊娠并發癥發生率為10.86%,剖宮產率為50.0%,對照組分別為26.09%、73.91%,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研究組巨大兒、早產兒、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GDM治療干預中應用妊娠糖尿方可有效降低和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減少圍產期并發癥發生,改善妊娠結局,有著重要臨床意義。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糖尿方 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2-0-01
GDM是育齡女性妊娠較常見的一個并發癥,就是是在妊娠階段因機體糖代謝異常引起的病癥。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及飲食結構變化,國內GDM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據統計發病率在1%~14%。GDM的發生不但對孕婦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同時對圍產兒造成極不利影響。考慮到孕婦特殊情況,一般采飲食干預、運動干預等保守療法進行治療,但整體效果不甚理想,通常要輔以胰島素類藥物治療,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胎兒健康。中醫處方藥劑在GDM治療中逐步應用開來,不僅有良好降糖效果,還具有較高安全性,對胎兒影響很小。本文主要對我院收治的92例GDM患者治療情況進行研究,系統剖析妊娠糖尿方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將我院產科2017年3月~2018年3月門診接治的92例GDM患者納入研究中,均通過臨床癥狀、OGTT實驗、血常規等檢查確診,符合《婦產科學》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1)確診為GDM;(2)宮內單胎妊娠,胎兒發育正常;(3)妊娠前患者血糖正常,無其他器質性病變;(4)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知情并同意。排除肝腎功能不全、妊娠高血壓、血液疾病、免疫系疾病及其他妊娠并發癥等患者。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采用數字表法隨機分成兩組,每組46例;其中,對照組:25~32歲,平均(27.3±2.5)歲;孕周25~28周,平均(26.4±1.1)周;初產婦31例,經產婦15例。研究組:23~31歲,平均(26.9±2.7)歲;孕周24~28周,平均(26.1±1.3)周;初產婦34例,經產婦12例。2組患者在基本信息、孕周、產次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備可比性。
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療法治療:(1)飲食干預,由產科營養師根據患者日常飲食結構、體重、血糖等制定個體化飲食譜,并根據其日活動量和妊娠周期計算日攝入熱量,確保每日攝入7500~9200kJ熱能,妊娠早期確保基熱能供給,妊娠中期按照每一個月800kJ熱量遞增;每日325~400g主食, 200~250g碳水化合物;妊娠前半期按每日每公斤體重1.5g 量補充蛋白質,妊娠后半期按25g/d逐月遞增;妊娠全程在10~12kg內控制體重;少食多餐,正餐間加餐。(2)運動干預,向患者詳細講解堅持運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指導患者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相對舒緩、輕柔、合適的有氧運動,運動量通常是維持心率在120次/min之內,比如:散步、孕婦操,此外適當增加肢體運動,20min/次,以改善患者的機體代謝,每日運動時間控制在30min,宜在餐后30~60min進行,考慮患者實際情況,避免出現低血糖、子宮收縮等情況。
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干預基礎上加服中藥妊娠糖尿方劑,處方構成:黃芪、葛根各15g,知母、杜仲、白芍各12g,山藥10g,麥冬、黃芩9g,甘草6g。根據患者病情酌情加劇,水煎服,取藥汁400mL,分早晚兩次溫服,一日一劑,15d療程,連續服用2個療程。
3.觀察指標
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外周靜脈血,應用血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FPG、2hPG及HbAlc指標;同時,隨訪掌握兩組妊娠結局及圍產期患者、新生兒并發癥發生情況。
4.統計方法
應用SPSS20.0軟件予以統計處理,計量數據用(x±s)表示,以t檢驗,計數數據用例數(%)表示,通過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意義。
二、結果
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FPG、2hPG及HbAlc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1。
2.兩組剖宮產率及妊娠并發癥率對比
研究組妊娠并發癥發生率為10.86%,剖宮產率為50.0%,分別低于對照組的26.09%、73.91%,(P<0.05),如表2。
3.兩組新生兒并發癥率對比
研究組的巨大兒、早產兒、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如表3。
三、討論
GDM是妊娠期常見并發癥,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普遍認為與雌激素、孕激素等多種機體激素分泌紊亂引起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而導致胰島素抵抗引起糖耐量變化有關系。如未及時有效治療和干預,會對母胎機體代謝功能造成很大影響,引發妊娠期、圍產期及產后等多種并發癥,對孕婦及新生兒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當前,臨床以飲食和運動干預療法為主,但整體療效不一。為此,有必要探討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傳統中醫將GDM納入“消渴”范疇,GDM患者發病前大多存在稟賦不足、貪食甘美,或勞欲過度、肝郁化火等情況,根本病機為陰虛,因而治療應遵循滋陰原則。臨床研究報道,在妊娠期母體發生胰島素抵抗(IR) 是GDM發生主要原因,強化胰島素敏感性是治療關鍵。諸多研究證實,中醫處方藥劑治療糖尿病的機制就是可刺激胰島β細胞釋放胰島素,提升機體胰島素水平;作用受體或受體后水平,提高胰島素受體親和力;抑制胰島素拮抗激素分泌;加快周圍組織和靶器官對糖利用。本研究中,研究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妊娠糖尿方劑,處方中的黃芪有補氣升陽、益衛同表、利水消腫之效,現代藥理證實其有效成分可增加糖原合成酶活性、胰島素受體底物活性及蛋白激酶B、C的活性,提升骨骼肌細胞、心肌組織對機體葡萄糖轉運蛋白的水平,進而增強胰島素敏感性,發揮降糖作用;山藥有健脾養胃、生津益肺之效,是“消渴證”治療主要藥物;麥冬可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知母可滋陰降火,潤燥滑腸;葛根可升陽解肌,除煩止溫;黃芩具有瀉實火、除濕熱及安胎之效;杜仲可補益肝腎,強筋安胎;白芍可益血斂陰;甘草調和諸藥。本方在瀉火兼養陰,去火而不傷陰,熱去胎安。從結果看,研究組患者治療后FPG、2hPG及HbAlc顯著低于對照組,且患者妊娠并發癥、剖宮產率及新生兒并發癥率更低(P<0.05)。與渠媛等人研究報道基本一致。
綜上而言,妊娠糖尿方治療GDM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預防和減少圍產期妊娠并發癥發生,減少剖宮產率,提高妊娠質量,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翟鳳霞,郭明月,谷云鵬.妊娠期糖尿病中醫研究現狀[J].中醫臨床研究,2015,7(12):107-108+110.
[2]鄒雪梅.中藥方劑對妊娠期糖尿病氧化應激狀態、細胞粘附因子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醫臨床研究,2018,10(02):12-15.
[3]渠媛,康文艷,武淑霞,等.六味地黃湯加減結合胰島素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觀察[J].世界中醫藥,2016,11(07):1275-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