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友
中圖分類號:D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2-0-01
2018年4月24-28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湖北視察指導,在武漢召開了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了重要講話,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市的親切關懷、高度重視和信任,是全市人民的政治大事、歷史大事和發展大事,在武漢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一、充分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戰略思想的時代背景
1.“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新要求:由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當前經濟工作的主旋律。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習總書記來湖北視察,提出了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中要堅持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要求:必須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把改革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把良好生態環境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高質量的發展不僅僅是指高質量的經濟增長,還包括高質量的綠色發展、高質量的協調發展、高質量的開放發展、高質量的共享發展等。
2.十九大“新兩步走”戰略目標的新要求:建設美麗中國
十九大報告指出:“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習總書記視察湖北,召開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強化“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規矩意識和工作導向,是對綠色發展和美麗中國建設的一個很好實踐。
3.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目前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建設雄安新區這個“牛鼻子”工程,珠三角地區正在積極投入大灣區建設;而發展長江經濟帶,正是中部地區聯結東西,實行東中西區域協調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
二、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戰略思想的精神實質
1.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方針:要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規矩和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不搞大開發不等于不要開發,而是要在堅持生態保護的前提下,發展適合的產業,實現科學發展、有序發展、高質量發展。
2.明確提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需要正確把握的五個關系:
第一,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全面做好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前提是堅持生態優先。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長江流域系統性著眼,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實施好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工程。要堅持整體推進,增強各項措施的關聯性和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輕、單兵突進、顧此失彼。要堅持重點突破,在整體推進的基礎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標相結合、漸進和突破相銜接,實現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一。
第二,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新路子。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關鍵是要處理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系。這不僅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而且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到底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不能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割裂開來,更不能對立起來。
第三,正確把握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的關系,堅定不移將一張藍圖干到底。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要做好頂層設計,以釘釘子精神,腳踏實地抓成效。要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貫徹落實,結合實施情況及國內外發展環境新變化,組織開展《規劃綱要》中期評估,按照新形勢新要求調整完善規劃內容。要對實現既定目標制定明確的時間表、路線圖,穩扎穩打,分步推進。
第四,正確把握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的關系,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動力決定發展速度、效能、可持續性。要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動力轉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以壯士斷腕、刮骨療傷的決心,積極穩妥騰退化解舊動能,破除無效供給,徹底摒棄以投資和要素投入為主導的老路,為新動能發展創造條件、留出空間,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
第五,正確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努力將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為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長江經濟帶作為流域經濟,涉及水、路、港、岸、產、城等多個方面,要運用系統論的方法,正確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長江經濟帶的各個地區、每個城市在各自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從整體出發,樹立“一盤棋”思想,實現錯位發展、協調發展、有機融合,形成整體合力。
三、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戰略思想為引領塑造武漢濱水生態綠城典范
1.科學規劃武漢長江經濟帶發展,重點優化提升長江大保護“五大行動”
要按照武漢市委市政府有關會議部署,重點優化提升長江大保護“五大行動”:以防洪排澇保供為重點,實施防洪保安工程,推進骨干排水項目建設和海綿城市試點,強化供水安全,建設“安瀾長江”;以防治水污染為重點,加強工業污染防治,抓好城市污水處理,防治農村面源污染,加強河道岸線綜合整治,建設“清潔長江”;以轉型升級發展為重點,加快沿江產業優化升級,促進資源綠色高效利用,強化河湖岸線資源保護,建設“綠色長江”;以優化水生態環境為重點,加強水生態保護修復,推進“大湖+”試點,建設“美麗長江”;以打造“歷史之城”“當代之城”“未來之城”為重點,建設“文明長江”。
2.加強生態環境的立體保護
2.1精心打造“東湖城市生態綠心”。實施文化、園藝、亮點、治水、配套系統、信息化“六大工程”,提升東湖綠道的美化、亮化、凈化、文化、智能化、便利化水平。開展水岸線的控制、綠化線的控制和用地線的控制,把東湖作為今后開發、保護、利用淡水湖的示范。
2.2加大擁抱藍天行動力度。強力整治工業廢氣、汽車尾氣、揚塵污染等突出問題,積極破解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持續增加的瓶頸制約。
2.3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加快重點污染地塊治理修復。
2.4做足做好“水文章”。以防洪水、排澇水、治污水、保供水為重點,大力推進“四水共治”。防洪水方面,要推進防洪保安工程,全面完成災后重建險工險段整治、堤防除險加固,提升城市綜合防洪能力;排澇水方面,要積極開展排澇攻堅行動,健全完善城鄉綜合排澇體系,加快海綿城市建設;治污水方面,要實施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計劃,強化城鎮生活污染治理,推進城市和農村面源污染防治,開展長江經濟帶污染專項整治,打好黑臭水體殲滅戰;保供水方面,要加大水源地保護和二次供水管網改造力度,開展直飲水試點。
3.加快制定綠色發展的產業政策
要細化完善沿江產業準入制度,優化提升沿江產業布局;加快推行排污許可制,加強沿江企業及園區的污水排放、治理及環境監管,強化聯合執法,加大環境污染犯罪打擊力度,堅決淘汰污染環境的落后產能,堅決禁止新建高污染項目;落實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推進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和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加快推進垃圾分類、固體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建筑廢棄物綜合處理和利用。
4.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4.1逐步完善河湖長工作體系
2017年3月,武漢出臺《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實施意見》,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負責轄區內河流的污染治理。一年時間,武漢建立了市、區、街(鄉鎮)三級河長工作體系,全市622名河湖長到崗盡職履責。2018年,武漢將把河湖長體系全面延伸至村級,實現四級河湖長體系全覆蓋。 要進一步落實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損害生態環境終身追責等制度。
4.2展長江武漢段跨區斷面水質考核獎懲和生態補償
2017年12月1日,武漢通過《長江武漢段跨界斷面水質考核獎懲和生態補償辦法》,明確在長江武漢段左右岸共設置13個監測斷面進行水質考核。考核斷面水質和入境對照斷面水質每單月監測1次,年終真兌現、真獎罰,對相關區實行“水質改善的獎勵”“水質下降的扣繳”,并與干部績效掛鉤。下一步,要將這些措施進一步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