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自然人的隱私權受到侵犯的事件在不斷的發生,自然人保護隱私權的意識也在逐步增強。我國憲法中對于自然人隱私權并無明確的規定。本文從我國憲法對隱私權保障的不足之處入手,分析我國憲法及其他部門法律對隱私權的規定,完善我國對隱私權保障的現有法律體系。
關鍵詞 隱私權 人格尊嚴 憲法保障
作者簡介:魏占信,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D9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2.370
隱私權在我國民法上沒有一個明確觀念,它屬于自然人的私有活動和個人利益與其他利益相關的一般人格權,它只被自然人所擁有。對其規定的范圍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擴大,由于社會全方面的進步,促進了自然人權利意識的增強,保障隱私權的要求也就更加強烈,對其全面保障的價值也就更加凸顯。
一、我國對隱私權保障的不足之處
權利的法律保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就我國目前關于隱私權的保障而言,主要受以下三個方面因素的影響:
(一)公民隱私權的保護意識不強
在我國的法律實務中,因為缺少該項權利的具體立法,這也導致了一個問題就是隱私權保護要讓位于社會公德和社會的公共利益,在一樁離婚案件里面,如果涉及到當事人的隱私問題時,通常會用知情權來否定當事人的隱私權。在我們生活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法律對隱私權的不重視,導致自然人對隱私權保護意識淡薄,即使本身遇到隱私權被侵犯的事情,通常也不會運用法律手段去維護,大多數人的這種思維造成隱私權被侵犯時產生一種容忍的態度。正是由于自然人對個人隱私被侵犯抱有這種容忍的態度,可以說是支持了那些侵犯被人隱私的行為人,他們以為法律對侵犯隱私權的保障力度不足以威脅到他們,為達目的而故意侵犯他人的隱私,他們會采用不同的方式來達到其目的。其實侵犯他人隱私權的自然人主觀方面都是故意的,而原因就是自然人本身對保護隱私權的認識不足、保障意識不強。
(二)我國對隱私權的立法保障不明確
《憲法》中第37、38、39、40條內容對我國公民的權利進行了規定,《憲法》從第37條到第40條這四條屬于對權利進行列舉的內容,然而這些規定都很難按照我國現在發展的速度和現狀去進一步的解釋它現在所具有的更深層次的含義。只有第38條前半句規定的內容,它規定了對自然人人格權的保障,它的形式屬于比較寬松的形式,可以利用這個條文為現在及以后對人格權的含義注入更多符合現代化要求的內容,不過很可惜,緊跟該句之后的規定內容,把本來很完善的規定壓縮到了一個具體的權益之中。這并不是空穴來風,我們國家制定的現存的法律文件中可以尋找到這樣的一個點。正是這樣導致了我國公民的隱私權處在了一種不明確的地位。簡單來說,我國根本法沒有對隱私權在其自身的內容里面加以規定,面對我們國家發展的現狀來說就是憲法關于我國自然人隱私權的保障,還有一定完善的空間。
(三)對隱私權的憲法及其他法律的救濟途徑不完善
我國的《刑法》、我國的《行政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都沒有一種完善的保障體系。所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對自然人的隱私權進行保障明顯是不足以滿足現狀的,如果有侵權行為沒有達到像法條中所規定的那樣的構成要件,結果就是行為人不會承擔法律行為的后果,值得慶幸的是我國的立法機關在侵權法中對隱私權做出了一個相對具體的保障范圍。從我國的法律等級效力來看,憲法規定的內容是最有效的,它在法律體系的法律地位是最高的,其他法律的制定不能違反憲法的規定。如果某個部門法對自然人的某項權益規定一個清晰地要求,但是從我國根本法中不能夠找到這種依據,就會產生違憲行為發生,直接導致該部門法沒有辦法發生效力。我國現階段沒有一個完整的以憲法為核心的保障隱私權的法律體系,從而隱私權的保障很容易被侵犯,救濟途徑并不完善。
二、我國憲法應對隱私權保障的建議
我國公民隱私權憲法保障方面所面對的短板,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完善:
(一)增強自然人隱私權保護意識
我們國家現在正處于深化改革的攻堅階段,社會各方面都在快速發展,人民的權利意識也在不斷提高。所以在社會中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隱私權的訴訟。例如之前乙肝患者對醫療機構的起訴、關于通訊方面的電信公司“來電顯示”案件等。這都體現了我國公民隱私權意識的提高。但是,在眾多侵犯隱私權案件中這也只是會很少發生的,因為在整個國家法治環境以及人文環境中,我國公民因為受到傳統隱私觀念的影響,對于隱私問題總是避而不談,加之傳統的君臣觀念、息訟理念、官本位思想等,我國公民逐漸的放棄了自己應享有的這種權利。這也是為什么要逐步提高我國公民隱私權的意識,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符合整個社會的主流,實現以權利為本位的保障體制。而提高我國公民隱私權的最根本的方法就要通過制度來體現,而最好的制度就是在憲法文本中加以規定,從而達到我國公民隱私權的保障,從而鼓勵公民隱私權意識的增長。除了在憲法文本中加入隱私權的規定來提高公民隱私權意識,還要通過在現實生活中加大對此權利的宣傳和普及。因為在憲法文本中加入此項權利,并非易事,這需要一個實踐的過程。所以才要加大對此權利的宣傳和普及來提高公民的隱私權意識。
(二)確立憲法保障隱私權的依據
根據我國的《憲法》內容規定,我國的基本權利都有《憲法》在內容里面體現,也就是說基本權利只有通過憲法的制度性保障才能被最終確認。隱私權在西方很多的國家已經被寫入憲法,從而來確立公民的權利。這也是從公民的基本權利方面來保障了隱私權,達到了避免其他權利對其的損害。面對西方國家的做法,中國也應該學習借鑒這種好的方式,讓隱私權真正成為我國公民的一種實質性權利,也就是要把隱私權在我國的憲法條文中加以明示。把憲法中現有的關于隱私權的條文列舉成為一條先的規定。列明對隱私權保障規定的具體內容。就是把我國《憲法》中的第39條和第40條列舉成為一個條文,把這兩條寫成兩個具體條款,在最前面加上對隱私權保障的一個條款。這樣對自然人隱私權的保障就可以直接從我國的根本法中得出明確的依據。同時,在現有的具體的法律條文中增加更詳細的內容,把人格自由的內容也進行完善。在我國根本法中的體現是把人身自由不被侵害的條文加上一個對人格自由不被侵害的內容,因為我國現在實行的根本法中缺乏這樣一款內容。現有的對人格尊嚴保障的條文不能完全體現這項內容所包含的權利保護,不能體現出我國根本法對人格權的保障,除此之外還可以防止對增加后的條款的含義進行任意的加大或者縮小的理解。
(三)規范其他部門法的相關內容
在我國用憲法保障自然人的隱私權是基礎的方式,但是在實際執行和實施的過程中仍然需要相關法律之間或行政機關的認真負責。我們國家是各部門分工合作,相互配合。但憲法作為我們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在憲法中加入隱私權的相關規定,也就要求了其他部門法需要對此進行完善、保障和執行。隱私權是被自然人享有的權利,與人格尊嚴和獨立的私人生活密切相關,不允許被替換。由于憲法自身規定的特點,我們國家對自然人隱私權的保障要有憲法和其他法律部門共同維護,在現實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保障。所以除了我國現有的法律規定之外,還需要在《刑法》中設立一個具體的罪名,加強對自然人隱私權的附屬刑法的立法。
除此之外,公民隱私權在訴訟的過程中也存在被侵害的可能性,所以,在司法程序中對公民隱私權保障的問題也要加入到憲法保障隱私權的重要方面。對于行政法內容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也要加強改善其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逐步減少對自然人隱私權的侵犯。
(四)增加對隱私權的憲法救濟
“無救濟就無權利”,這句話就表明了憲法以及其他法律對公民的權利規定的無論多么具體或者完善,但是在公民權利受到侵害之后尋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法律救濟途徑,那也就相當于沒有規定,也就等于公民沒有法律所規定的權利。法律救濟是為了保障公民權利的一種保障方式,是避免公民權利在受到侵害之后損失繼續擴大的保障途徑。這也是展現出我們國家公民享有權利的一種方式,對于隱私權當然也要包含其中。我們國家現行的憲法制度以及人民代表大會體制內,對于保障隱私權,我們可以通過建立憲法委員會來保障隱私權及其他權利。這是因為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它代表了我國人民的意志,最能體現人民的思想和觀念,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來促進憲法委員會的建立,堅持了權力行使的合法性。以此來把國家憲法體制中的違憲審查機制與普通公民切身利益結合起來,通過具有更高法律效力的違憲審查來完成保障公民隱私權的方式。這就從根本上達到了對于違背國家憲法規范和國家行為所造成侵害公民隱私權的情形進行處理,更加全面和有效的來對隱私權進行更加有效的保障和救濟。
因此,面對中國的現實環境,通過憲法來保障隱私權這條道路雖然還需要進一步的探討和落實,但隨著我們國家整體的進步和發展,憲法保障隱私權已經在進行之中,這表明我國對于自然人權益的尊重和保障已經在落實,體現了我國公民在國家中的主體地位。
參考文獻:
[1]王利明.人格權法新論.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2]李鴻禧.憲法與人權.臺北:元照出版公司.1999.
[3]蔡維音.“人性尊嚴”作為人類基因工程之基礎法律規范理念.臺北:唐山出版社.2003.
[4]萊斯利·里普森著.劉曉譯.政治學的重大問題政治學導論.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5]余瀟楓.哲學人格.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6]白萬春.私權的憲法保障.濟寧學院院報.2013(4).
[7]張新寶.隱私權的法律保護.北京:群眾出版社.1997.
[8]龍建明.我國憲法應明確保障公民隱私權.湖南工程學院院報.2011(3).
[9]王媛麗.論隱私權的憲法保護.河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