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目標的理論依據、歷史脈絡與現實邏輯

2018-02-19 23:01:14鐘慧容
學術論壇 2018年3期
關鍵詞:價值發展

鐘慧容

恩格斯曾指出:“共產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的條件的學說。”[1]依循恩格斯的致思理路,我們可以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看作是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基本國情和階段性特征,是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條件學說。當前學界和社會上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關系等問題存在一些不合諧的聲音,“共產主義縹緲”“共產主義遙遙無期”等錯誤論調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沉渣泛起。習近平同志在中共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旗幟鮮明地強調“不能因為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就諱言甚至丟掉遠大理想”[2],這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因此,我們要在學理上正本清源,就必須深刻闡釋共產主義價值目標與它在共產主義不同發展階段的階段性特征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階段性價值目標的一致性問題,這對在新的歷史時期進一步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關于堅持共產主義最高理想的論述,深入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目標確立的重大意義和現實邏輯具有重要價值。

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目標確立的理論依據

作為本文的核心范疇,價值目標是指主體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的價值指向,是主體把自身的需要轉換成活動目的和未來結果的具體內容。價值目標的主體是人,價值目標的客體是滿足或接近主體的需要,特別是利益需要的對象。價值目標的特點在于取得結果或效果中的價值、效益、利益、好處等。共產主義價值目標及其在共產主義不同發展階段的分析,是遵循人的基本尺度,緊緊把握價值的內在規定性,進而分析其確立的依據。

(一)價值目標的屬人性:以人的需要為尺度

價值是以人的需要為尺度,衡量客體的有用性而表現出來的兩者的關系。無論是哪一種價值,其價值指向都是以人為主體的,離開人的目的、需要,客體就失去了價值所在。共產主義及其發展階段的價值目標選擇的屬人性,一是表現為價值選擇的主體是誰,即價值目標是為了誰的問題;二是表現為價值選擇要滿足主體哪方面的需要,即價值目標的內容問題。因而對價值目標確立和選擇的考察,離不開對以上這兩個問題的考察和把握。

(二)價值目標的客觀性:以適應生產力發展為前提

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是人類改造世界的兩個尺度。除了人的需要,即價值尺度外,還有物的尺度。物的尺度是指遵循客觀規律,以把握客體的屬性為基礎來實踐滿足人的需要的活動。價值目標具有客觀性,一方面是由于其客體的屬性是客觀存在的,主體的選擇只能在客體提供的有限性范圍內進行選擇;另一方面人的選擇能力也是有限的,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人的認識、能力只能達到一定的程度。從根本上講,這些都是由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的。因此,價值目標的選擇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所提供的可選擇的范圍內,依據人們所能達到的選擇能力所作出的選擇。價值目標的選擇,要以生產力的發展狀況為前提。

(三)價值目標的發展性:階段性與一致性的統一

價值目標是主體價值追求和價值取向的體現,是影響主體行為、決定主體現實選擇的價值標準。價值目標歸根到底由主體的社會存在和根本利益所決定,因此對一個確定的主體來說,它的價值目標中的取向或標準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一貫性。同時,主體在進行具體的選擇時,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觀條件制約以及外界環境影響,從而使得主體的具體價值目標在不同主客觀條件下體現出偶然性和靈活性。一般說來,主體價值取向的必然性和一貫性是通過變動著的具體選擇而保持和體現出來的。所以,研究需要透過一定階段的價值目標來進一步考察其價值標準,以價值標準的一致性來考察價值選擇是否具有發展的一致性。同時也要根據每一階段的現實條件,考察某階段特殊的價值目標,以及其突出的價值取向內容。

(四)價值目標確立的依據:以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的人的需要為標準

考察共產主義發展階段及其價值目標的依據應該是以生產力規律為根本前提。在這基礎上,要以人的發展需要為標準確定價值目標。但這并不是說兩者的地位是同等的,強調生產力標準在于強調價值目標的客觀性,以使得價值目標盡量合理。人的發展需要才是最核心的價值標準。生產力標準與人的需要標準的結合,可以概括為“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滿足人的需要”的價值選擇標準。因此,一方面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必然性與階段性,從根本上決定了價值目標選擇的一致性與階段性特征;另一方面,“滿足人的發展需要的價值選擇”也就決定了必須明確價值主體、價值標準和價值目標基本內容這三個層面的問題。

二、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及其具體價值目標的歷史脈絡

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及其價值目標,既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理論構想,以及后來者對其的發展,又包括這些理論在發展過程中與實踐活動的雙向互動。下面通過對馬克思恩格斯共產主義階段理論、東方社會發展理論相關階段劃分和列寧的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理論、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及其價值目標,來具體分析各自所確立的價值目標。

(一)馬克思恩格斯共產主義階段理論及其價值目標

馬克思主義認為,共產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但社會發展還要經歷一定的階段,逐步地實現共產主義。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提出了共產主義高級階段特征的若干設想,認為共產主義社會商品生產將被消除,有計劃地自覺組織生產,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對立消失,勞動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快樂,一種生活的第一需要等。共產主義社會物質條件、經濟發展的目標是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地涌流,勞動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人們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此外,馬克思還以人的發展為角度,考察了社會經歷的三大形態,即人的依賴性、物的依賴性和人的獨立自由發展。共產主義是馬克思所指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時期。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了以自由人聯合體來取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價值目標:“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3]這是從唯物史觀出發闡述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目標。立足于人的發展,符合價值目標的內在規定,是共產主義高級階段的價值目標。這一目標既是以生產力發展狀況為前提、依據——在以往發展的全部財富的范圍內生成的,通過充分涌流的財富、按需分配等物質生產條件為基礎——又意在滿足人的解放、復歸,自由而全面地發展的追求。其中,價值目標的內容是人的全面與自由的發展,人民是實現價值目標的主體,其需要的滿足是衡量價值目標的價值標準。馬克思認為,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的實現,必須經歷一定的階段,即過渡時期和共產主義第一階段。但過渡時期與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的相互關系,特別是從屬關系,馬克思并沒有具體的闡明。較為常見的理解是“大過渡時期”觀點,即認為社會主義(“小過渡時期”)與共產主義第一階段,是共產主義的過渡時期。馬克思認為從資本主義到“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的發展過程中,都存在著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病”。“但是這些弊病,在經過長久陣痛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產生出來的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是不可避免的。”[4]

可見,過渡時期與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的價值目標存在著階段性與差異性。過渡時期國家的職能更注重于實現、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治職能,共產主義第一階段國家的職能更注重于社會管理與建設。因而,過渡時期的價值目標主要就是奪取政權,實現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主。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的價值目標的主要內容是在承認勞動的差異性的基礎上,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利益需求,通過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變革生產關系,逐步地徹底消滅私有制,完善公有制。同時,過渡時期和共產主義第一階段都是為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而不斷地創造必要的物質條件、道德水平極大地提高的過程,是人的發展處于“物的依賴”的不斷發展的階段。這就使得兩個時期的價值目標有著內在的一致性。具體說來,價值目標的起點是取得政權,滿足政治上的需要,并為其他方面的需要開拓道路。價值目標的終點是消滅私有制度,消滅階級,使人擺脫對“物的依賴”。

(二)東方社會發展理論相關階段劃分及其價值目標和列寧的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理論

東方社會發展理論包括晚年馬克思對原來東方社會主義理論的修正,并提出向共產主義社會發展的道路差異性問題;同時也包括列寧對這一理論的積極探索與發展,并在俄國成功實踐。晚年馬克思對原來東方社會理論進行重要修正,認為東方社會有可能不用通過“卡夫丁峽谷”,走不同于西方進入共產主義道路的設想。馬克思的東方社會發展理論主要體現在對俄國問題的論述中,認為俄國普遍存在農村公社這一古老的社會制度,只要進行革命,推翻沙皇的統治,消除施加于公社身上的外部破壞因素,可使農村公社中的公有制因素保存下來而戰勝私有制因素,進而利用已有的公有制因素,在特殊條件下走出另一條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發展道路,即有可能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不必再遭受資本主義制度所帶來的原始積累、經濟危機等種種劫難和波折。馬克思的東方社會發展理論雖然提出了社會發展道路的差異性,并對實現的方式有所補充,但重點依然還是在于提出如何建立公有制,步入共產主義的歷史課題。所以,這一理論的價值目標依舊是與過渡時期一樣,在于如何實現無產階級政權,建立公有制。其價值目標確立的標準依舊是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適應,強調的是根據俄國的特殊國情而選擇特殊的社會發展道路。具體來說,就是根據俄國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發展道路,來滿足人民改變被奴役、被壓迫與落后的迫切需求。

列寧繼承了馬克思東方社會發展理論的思想,并在《論歐洲聯邦口號》中明確提出了一國首先發動革命并取得勝利的思想,他指出:“經濟和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是資本主義的絕對規律。由此就應得出結論: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在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5]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后,列寧形成了相對落后的俄國可以首先取得革命勝利的思想,并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奪取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實踐了這一構想。在此期間,列寧經過研究馬克思的過渡時期理論,將馬克思所說的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稱之為社會主義。在十月革命后,列寧還曾考慮過社會主義是否進一步分成若干階段的問題,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最初級形式”“低級階段”“中級階段”等論斷。列寧領導俄國人民通過十月革命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公有制國家,初步解決了馬克思提出的如何步入共產主義“過渡時期”,建立公有制的問題。緊接著,列寧面臨的就是在跨越“卡夫丁峽谷”后,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一系列問題。保衛與建設社會主義成為當時俄國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而隨著國際與國內形勢的發展,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逐漸成為俄國社會主義的最重要的目標。

馬克思的東方社會發展理論的價值目標是通過什么道路建立公有制,實現無產階級專政,由過渡時期轉向共產主義第一階段。列寧的社會主義發展理論則是在馬克思的東方社會發展理論和無產階級專政理論上的本土實踐和繼續發展,其目標是保衛與建設社會主義,是馬克思過渡時期價值目標的繼續與發展。十月革命后,列寧更多地論述了無產階級國家領導經濟和文化建設的職能,對國家職能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因而,如何尋找一條適合自己國家的發展道路,既能發揮自身的優勢,又能有效地吸收、整合本國原有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優秀文明成果,最終形成有效的國家行使社會管理職能的機制則成為關鍵內容。如果說保衛蘇維埃政權,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以求得滿足發展的政治權力等條件,是列寧的社會主義階段理論的價值目標內容的起點的話,那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有效地發展社會主義,完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制度,以真正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直至步入共產主義則是其價值目標內容的終點。

(三)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初步探索時期理論及其價值目標

從中國共產黨成立開始,就自覺地探尋社會主義建立與發展的價值目標,獨立、民主、自由、統一與富強是黨不斷奮斗的價值目標。毛澤東在對中國特殊國情的準確把握基礎上,形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提出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先進行推翻“三座大山”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再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兩者緊密聯系、上下銜接。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等著作和講話中,系統論證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明確了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動力和性質。在《新民主主義論》及黨的七大報告中集中論述了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三大綱領。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社會主義過渡時期,中國共產黨自覺地確立了以實現消滅私有制,實現共產主義為最終的價值目標。而在具體的歷史時期,具體的目標又有所區別。在新民主主義時期,主要以土地歸農民所有,推倒“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為主要任務。歸根結底,也是為了實現無產階級對政權的擁有,為無產階級專政創造條件。這一目標是為了實現整個民族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需要,其價值主體是中華民族和廣大人民群眾。確立這一價值目標的依據是當時中國所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等具體國情。過渡時期總路線規定,黨的近期的價值目標是用15年左右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確立社會主義制度。過渡時期黨的價值目標已經由暴力革命掌握政權的重心開始向恢復經濟,建立社會主義所轉變,但重心還是在建立社會主義,完善無產階級專政的制度上。所以,過渡時期具體價值目標確立的標準直指是否有利于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從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開始到“文化大革命”之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階段。從社會建設的目標上來講,主要還是以團結全社會的力量,實現“多快好省”式的經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時期,一開始還是堅持了以滿足人民的需要為價值目標確立的標準,但卻對生產力標準這一根本依據有所忽視。主要表現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衡量具體目標的確立、選擇達成目標的途徑方法的標準出現了偏差,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人的主觀愿望成為衡量的主要標準,因此造成了失誤和損失。這從反面證明,確立社會建設的價值目標,必須符合生產力發展規律,才能使價值目標在理論設計與實踐中保持一致,才得以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這也說明了,價值目標確立的標準,是在生產力標準的基礎上人民利益需要的標準,反之,則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和價值目標的實現。

(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及其價值目標

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并進行了極其艱苦的實踐探索。在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科學判斷和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基礎上,黨的十三大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內涵和特征。隨后,不斷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豐富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對我國國情進行科學分析之后,提出了現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在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中,生產力落后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需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要部署,鄧小平同志在1979年的《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中明確了“我們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很低,遠遠不能滿足人民和國家的需要,這就是我們目前時期的主要矛盾,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就是我們的中心任務”[6]。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社會主要矛盾進行了規范表述。黨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黨的基本路線,目的是實現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黨的十七大將和諧寫入基本路線。黨的十八大進一步強調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奮斗目標的基本方針,并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具體內容包括: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等等。這些都體現了黨對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全面發展要求,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具體目標。

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目標的現實邏輯

上文中通過對價值目標的內容、主體及標準這三個維度對共產主義發展階段的價值目標進行了探討和梳理,以認清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的發展脈絡。歷史說明,改革發展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是不斷發展的,具有其歷史邏輯。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7]這是當代中國最大的現實,具有鮮明的階段性特征,是新時代價值目標確定的邏輯起點。“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價值目標。這是以新時代的中國重大現實問題為導向,是解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基本矛盾,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宏偉目標,具有強烈的實踐邏輯和現實邏輯。

(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堅持了價值目標發展的階段性與一致性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明確了以徹底消滅私有制,實現共產主義作為最高理想和最終奮斗目標。堅持馬克思主義,就要堅持以人為本,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價值目標。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兩個必然”論斷的同時,明確提出了“兩個決不會”的論斷,即“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8]。所以,實現終極目標是一個發展的過程,由不同的具體的發展階段組成。從馬克思過渡時期的理論、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理論,到列寧的社會主義理論,再到中國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是在理論與實踐的探索中發展,堅持了共產主義價值目標發展的階段性。伴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帶來的利益多元、文化多樣、就業方式多樣等社會現實,人民群眾的利益分化愈加復雜和具體。我們在確立與實現價值目標的過程中,對如何妥善地處理人民群眾個人利益間的關系、個人與集體利益間的關系,在分化的利益中實現整合,在整合的利益中更加注意利益分配的公平等問題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堅持價值標準的一致性,就不能忽視人民具體的切身利益。符合生產力的發展現狀是價值目標確立的基礎、前提。堅持價值標準的一致性,在于堅持符合生產力狀況與人民群眾的需要相結合。這一標準貫穿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目標內容中,并成為新的歷史時期實踐價值目標的衡量標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在不同場合從不同角度對“中國夢”進行了系統闡述,其豐富的價值意蘊已經成為凝聚共識的最大公約數,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簡潔、最通俗、最形象的理論概括和總結”[9]。黨的十九大報告更是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10]作為主題,且為實現這個目標繪制了更詳細的藍圖和實現路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但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個基本立足點沒有變,社會主義的本質仍然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11]。中國夢是13億中國人民通過辛勤勞動而創造的美好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理想和實踐,這是對社會主義本質的一種時代性表達,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的階段性目標,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就宣稱:“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2]認識價值目標發展的終極性與階段性,關鍵在于堅持最低價值目標與最高階段目標的統一,注意階段價值目標確立的承上啟下,實質上就是堅持確立和衡量價值目標標準的一致性。這就必須堅持適應生產力狀況與滿足人民的需要相統一,以及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堅持兩者的統一。黨的十九大重申了全黨一定要牢記人民信任和重托,繼續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的信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價值目標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與唯物史觀的基本邏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邏輯與現實邏輯的統一。

(二)統籌推進新時代“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價值目標,堅持了改革生產關系與發展生產力相并重

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既有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又需要科學合理的具體價值目標作為保證。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步入重要戰略機遇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這是實現中國夢的戰略舉措,是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具體性和階段性目標,這些階段性價值目標遵循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適應的基本發展規律。分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五個方面的具體目標,有利于從更現實、更全面的內容來把握總的價值目標。

一是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經濟建設價值目標。黨的十九大明確地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13]中國經濟在幾十年的高速度發展之后進入到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正是應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提出的具體對策。黨的十九大還明確提出了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經濟良性發展本身已經是社會主義建設的目標之一,而這一目標與人民群眾的需要、利益相結合,體現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并確立了再用30年的發展來實現本世紀中葉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

二是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政治建設價值目標。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是激發人民積極性、增強黨和國家生命力的重要保障。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關鍵在于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與西方的程序民主制度不同,在西方國家陷入民主之困時越發展現出社會主義民主特殊的優越性。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新時代的政治建設目標,就是要加強制度保障,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進一步推進依法治國的理論與實踐,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和鞏固發展愛國統一戰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目標亦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充分實現。

三是以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文化建設價值目標。文化是國家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復興。形成有益于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文化氛圍,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紐帶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包括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當下中國人民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強大精神指引。當代中國人的生存狀態和精神氣質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凝心聚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途徑。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價值目標,同時蘊含著文化“走出去”的內在要求,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智慧,為中華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為中國夢提供無窮動力和精神源泉。

四是以社會治理為社會建設價值目標。目前,調整不適應的生產關系重點在于社會建設,特別是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治理能力的加強和創新。首先,就考察的共產主義發展階段理論來看,這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由前文分析馬克思的過渡時期與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理論可知:過渡時期國家的職能更注重于實現、鞏固和維護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治職能,越是接近共產主義第一階段,國家的職能就越注重于社會管理,注重促進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不斷發展的社會職能。目前,我國的國家社會職能的重點在于改善民生、創新社會管理。其次,就價值目標意在滿足人們群眾的利益需要來看,加強與改善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治理等內容的社會建設是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得到實現的體現與保障。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改進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方式等,都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迫切要求,也是社會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內容。

五是以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生態文明建設價值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在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明確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目標和實施規劃。中國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由于高能耗、高污染的發展方式給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資源和環境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著力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綠色發展、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

總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目標,既能保證社會發展的性質,又能以新的特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與發展,既有充分的理論依據,又與馬克思、列寧的共產主義學說一脈相承,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現實邏輯。在新的歷史時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14],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鍵在于科學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階段性價值目標與共產主義價值目標的一致性問題,進一步堅定為崇高理想奮斗的信念。

猜你喜歡
價值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踐行初心使命的價值取向
當代陜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8
價值3.6億元的隱私
華人時刊(2019年23期)2019-05-21 03:31:36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一粒米的價值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給”的價值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攜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國發展不平衡
中國火炬(2010年8期)2010-07-25 11:34: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激情午夜婷婷|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欧美成一级|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干中文字幕|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 色老头综合网|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国产青青草视频| 成年人福利视频|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国产一级α片| 国产91线观看|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三区| 伊人天堂网| 国产欧美日韩18| 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国产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原创视频在线|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一级毛片高清|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毛片手机在线看|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一极毛片| 国产一级毛片yw| 久久精品午夜视频| 8090成人午夜精品|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亚欧美国产综合| 在线观看的黄网| 狠狠色综合网|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国产综合日韩另类一区二区| 亚洲最大综合网| 一级毛片基地| 久草视频中文| 亚洲成a人片| 99ri国产在线| 国产毛片基地| 99资源在线| 国产色伊人| 亚洲视频免|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在线自揄拍揄视频网站|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久久6免费视频|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日本一区高清| a级毛片在线免费|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91九色国产在线|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日韩高清无码|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免费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