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楠妮
(徐州工程學院藝術學院)
自從1978年確定改革開放的政策以來,我們已經走過了40個春夏秋冬,40年的改革開放不僅僅富裕了中國人民的生活,更加開拓了中國人民的眼界和見識,我們不再故步自封,我們需要見識到更廣寬的世界。當代的大學生肩負著中國未來富強的重任,任重而道遠,所以大學生要緊跟時代的潮流,勇挑時代的重擔,開拓創新,在新媒體經濟的大潮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大學生最看好穩定的體面地工作,例如;醫生、教師、國家干部等體制內的公職人員,最瞧不起的就是私有老板、個體戶等閑散人員。雖然醫生、教師、國家干部等這些行業至今還備受人們追捧,但是私有老板、個體戶等再也不是人們所說的一無是處了,民營經濟如今已經撐起來中國的半個天空,人們對創業也不再局限在各種小作坊里面。傳統觀念對創業的認識還局限的實體經濟的模式下。因此,在那樣的時代環境下,人們對大學生創業大都不理解不支持,也很少有大學生投身到創業的大潮中。
自從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滲透進人們的生活,隨之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經濟形式不再是單一的實體經濟,網絡經濟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單單一個淘寶,已經把上至7旬的老人,下至懵懂的孩童無一不囊括其中。
微博、微信等諸多新媒體平臺的介入,無異于給當今的大學生插上了一雙隱形的翅膀。通過互聯網、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經濟形式,很多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生開始了他們的創業之路。互聯網、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經濟有著他們獨有的優勢:一些資金和經驗不足的大學生可以通過新媒體經濟形式降低創業的風險。首先,新媒體經濟不需要巨額的注冊資金,對于一些剛剛創業的新手而言,資金是一個重要前提條件,其次,對于一些剛剛創業的大學生而言,貨源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通過新媒體經濟,大學生可以很輕松地找到適合自己的貨品。再次,新媒體經濟形式在貨物的運輸方面給剛剛創業的大學生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
隨著新媒體內容的介入,大學生創業者的眼界也被大大地拓寬了,一些新穎的創業內容也走入了他們的視野,內容創業、創意創業等一大批新興的創業模式如雨后春筍一般蓬勃生長,這既豐富了大學生的創業內容,也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人們對新媒體形式的喜聞樂見,也大大節約了創業初期的宣傳成本,從而從根本上減小了大學生創業的難度,這對于大學生創業如虎添翼。
新媒體經濟能有效激活傳統的經營模式,可以有效的使一些傳統經典的文化“商業化”,有利于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傳播。近年來,新媒體催生了一大批“網紅”產品,其中不乏中國傳統精品。“章丘鐵鍋”就是最好的例證:《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的播出,在微博,B站上引起了大規模的討論,使一大批網友注意到物美價廉,堅固耐用的章丘手打鐵鍋,在春季前后“章丘鐵鍋”的銷量猛增,幾近脫銷。同樣,最近幾年“漢服”“扎染”“臉譜”“布袋戲偶”等中國元素在國際范圍內開始悄然流行:法國著名奢侈品牌香奈兒在自己的手包和禮服中引入了“青花瓷”概念;日本知名快銷品牌優衣庫引入了“京劇臉譜”作為設計元素;耐克、阿迪達斯等等著名品牌紛紛在自己的主打款式中引入“中國年”“玉”“翡翠”等中國元素無疑都是非常好的例證。
作為世界范圍內最流行的媒體形式,新媒體在宣傳方面的“多、快、好、省”模式無疑使其成為了宣傳本國文化的最好途徑。大學生創業者們要善于“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抓住宣傳中國文化的大潮,準確把握創業內容的傳統文化精神內核,既能使自己獲得成功,又能使中國文化這一民族品牌在世界范圍內得到確立。
新媒體經濟的各種形式在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促進作用。正是在這種強大的信息時代,大家都看到了新媒體經濟的優勢:信息內容豐富、傳播的速度和范圍廣泛等等,伴隨著這些優勢,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購物平臺、微商平臺多如牛毛,這其中就不乏會有一些資質不良的商品和信息,在眾多的信息中,大學生要時時刻刻提高自己的辨識度,認真辨別,不要貪圖便宜,尤其是在本人資金不足的情況下,要謹慎選擇。在新媒體經濟的諸多形式中,目前有一些網貸平臺,為了謀取經濟利益,把目光對準了剛剛創業的大學生,他們鼓吹的就是輕松貸款,輕松還款,很多不明真相和警惕性不高的大學生僅憑自己的身份證便貸款成功,從此便陷入高額還款的泥潭,不僅僅自己抽身乏術,同時也拖累了家人。這些是新媒體經濟中的不利因素,面對這些不利因素的干擾,大學生必須具備敏銳的嗅覺,提高警惕,遠離網絡詐騙。
政府為了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出臺了一系列的補貼和減免政策,在這些政策的支持下,大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校的創新創業培訓。高校為了鼓勵大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的潮流中,開設了創新創業的實訓課程,開設相關的講座和舉辦各種創業類比賽,讓大學生實際體會和感受創新創業的過程。
在時代大潮的推動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是順應時代發展規律的,大學生要用智慧的頭腦,敏銳地嗅覺來借用新媒體經濟的有利因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乘著創新創業的大船駛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