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 皓
縣級電視臺屬于基層文化單位,服務于本土群眾,因此,要和群眾之間保持密切聯系[1]。縣級電視臺的播音主持人在節(jié)目中扮演著紐帶和橋梁的角色,因此,播音主持人只有深入到新聞采編工作中才能體會百姓之所急,感受百姓之所樂,以下對縣級臺播音員主持人在新聞采編中的介入做出闡述,希望對縣級播音主持工作的進步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
電視節(jié)目播音主持將節(jié)目內容和觀眾連接在一起,是直接傳播者,可以在傳播過程中與受眾進行思想溝通和交流,因此,若是播音員主持人能夠積極投入到新聞采編環(huán)節(jié),切身感受第一手新聞,扮演見證者、記錄者還有傳播者的角色,能夠增強電視新聞的真實感,播報也會更流暢[2]。介入新聞采編后,在演播室還能對稿件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因為有自己的親身體驗和介入,所以更熟悉新聞的環(huán)境、整個事件的經過及走向等,更了解新聞報道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發(fā)生的故事、生活與社會的聯系等等。播音主持人作為新聞人,也作為受眾,對稿件的理解需要更為深刻,很多情感必須把握到位才能夠將新聞的融合度進行提升,這樣新聞可看性更高,觀眾看新聞的過程中也易產生強烈共鳴[3]。
對新聞報道現場,需要工作者進行前期的新聞考察和后期的新聞制作,播音員主持人介入新聞采編當中,屬于新聞目擊者,可以更好地運用準確、自然、流暢的語言對新聞進行報道,讓觀眾更好地感受現場氛圍,主持人成為觀眾的眼睛,建立起強烈的新聞現場感。新聞報道中,縣級電視臺的主持人還需要擔任出鏡記者的角色,對新聞事件進行多方面、全方位、直觀和多方向的感受,擴充電視新聞信息,提升對新聞的認知,也讓新聞的品質得到更好提升。
縣級臺播音員主持人在做好播音主持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要能適應不斷變化發(fā)展的社會,不斷豐富自己介入新聞采編的經驗,從采訪到編輯再到新聞播報都爭做第一名,將這幾者融合在一起,爭取不斷提升綜合素養(yǎng),成為全能型人才。另外,新聞采編工作并不是要使播音員主持人全面地融入其中,而是需要其熟悉業(yè)務流程,能夠參與到新聞采編工作當中認識到新聞的屬性,為良好播報打下深厚基礎。
新聞采訪代表的是人民群眾,信息交換要站在雙方的角度上進行,信息的交換和流通是采訪的根本目的,主持人和記者不是問話機器,而是群體的代表。一般情況下,縣級播音員主持人的工作就是完成稿子的編輯和播報即可,缺少強制性的外部采訪任務,但是若要想將新聞節(jié)目做得更加精彩,給觀眾諸多看點,就需要新聞播音員主持人能夠主動出擊,融入到新聞采訪當中[4],讓新聞的整體動態(tài)可以得到展現,新聞的策劃能力得到提升。播音主持還可以從群眾的角度分析,最后落腳于群眾的需求,無論是新聞題材的選擇,還是主題的確定,亦或是報道的具體內容、技巧、語言等都可以提出具體意見和建議,形成采訪綱要,成為新聞播報的過程中可用之材料,這也使新聞播音主持基礎也更加夯實。將主題確定之后,后期的采訪工作還需要細化問題,闡述問題細節(jié),特別是民生問題,若是播音主持介入到新聞現場當中,就能更好地發(fā)揮主持人功能,也能夠給觀眾帶去別開生面的新聞線索、生動的新聞播音主持畫面。積極參與新聞的采集工作是每一個播音主持人提升自我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更是主動介入編輯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播音主持人的成長過程中還需要更好地提升自我技能,向著全面性、協調性、貼近百姓生活的新聞方向邁進。
在縣級電視臺的新聞播音主持過程中,存在一個普遍性的問題,即播音主持的工作形式十分單一,整個工作流程非常簡單,與百姓生活具有一定距離,因此收視群體比較少。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對縣級播音主持人閉門造車的現象進行改變,簡單的配音、播音和主持工作會弱化其職業(yè)作用,對整體節(jié)目的效果和質量產生直接影響,更加會損害新聞節(jié)目的公信力,給縣級電視臺的長遠發(fā)展帶來阻礙。
筆者分析,縣級電視臺的播音員主持人還需要提升自我積極性和主動性,克服更多的限制性因素,不斷增加自信、主動出擊,形成自己的采訪播音風格;參與到新聞報道過程中,了解新聞采編的具體環(huán)節(jié),與群眾進行更加廣泛的溝通,平等地交流,并且可以運用真誠和愛心及責任等構建起一座與群眾溝通的橋梁,讓新聞節(jié)目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例如,義烏電視臺,在時政新聞后開辦一檔欄目《今晚播報》,新聞的主要內容就是對百姓身邊事,百姓關心事件進行報道,一切從百姓的生活出發(fā),為百姓謀福利,為百姓辦實事,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同時播音員主持人下基層,同人民群眾展開溝通,為老百姓解決一些切身實事,這些播音員主持人和人民群眾形成一個整體,相互熟知,由此新聞的可看性更高,內容也更加充實。其中的“大叔帶你去找茬”板塊主持人帶隊檢查食品安全等民生熱點,在網絡瀏覽量每周都突破十萬,極大地提升了縣級電臺新聞播放的有效性,也拉近了群眾和播音員主持人之間的距離。
縣級電視臺和省級電臺相對比,由于地域及人才和資金運用方面的制約,播音員主持人的招聘也存在問題,難以找到更多對口的人才,多數縣級電臺的播音員主持人一般都是其他專業(yè)工作人員臨時“改行”,或自學相關知識在幾次實踐基礎上進入到正式的工作當中,因此無論從專業(yè)素養(yǎng),還是業(yè)務水平上來說,都需要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播音主持只有真正的介入到新聞采編工作當中,進行長期的學習和實踐才可以使自我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夠將播音主持和采訪工作更好地進行完善;培養(yǎng)自我的政治新聞敏銳性,強化對政治理論的學習,了解時事政治,強化對黨的方針和路線的了解,為群眾提供正確的輿論引導;深入實際,不斷豐富自我,大量讀取新聞,多看新聞、多找新聞,增強對法令和決策的認知程度,進而提升新聞敏感性。
本文對縣級電視臺播音主持人在新聞采編中的介入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新聞播音主持人介入到新聞采編工作當中,能夠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新聞線索和新聞要素,使其在播音和主持過程中可以提升語言的準確性,增強親和力,也可以養(yǎng)成對新聞敏感的習慣,成為復合型人才、新聞的多面手,對新聞事業(yè)做出更多的貢獻,從而提升縣級電視臺新聞的質量。
[1]侯月.試論新媒體環(huán)境下播音主持專業(yè)學生新聞能力的培養(yǎng)[J].文教資料,2015(3):83-85.
[2]杜倩倩.如何提高播音主持的綜合素養(yǎng)[J].西部廣播電視,2015(1):104.
[3]李亞東.探析電臺廣播播音主持應具備的素養(yǎng)[J].新聞研究導刊,2017(17):122.
[4]閆敏.播音主持專業(yè)聲樂課的教學特點及其適應性研究[J].科教文匯,2013(26):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