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俊霖
(鄭州飛機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河南 鄭州 450005)
民機適航管理體系的構成是我國民機航空事業發展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構建良好的民機適航管理體系,有利于促進民機制造的發展,同時推動我國航空事業的發展。當下,研究民機適航管理體系,需要以民機集成制造系統為基礎,分析我國民機適航管理體系的現狀,從而根據現狀探索民機適航管理系統的發展目標和趨勢,為構建和完善適合我國航空事業的民機適航管理體系提供理論支持。
適航性的定義之一是指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零部件,達到必要的安全標準,使得在許用限制之內的飛行處于安全狀態。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對于民機的適航性標準制定方式方法不盡相同,但是對于標準的嚴格程度卻又十分相同。就是說民機的適航管理體系建設,對于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航空事業而言都十分重要,我國作為正在崛起的大國當然也不例外。尤其是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航空事業整體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民航事業更是蒸蒸日上,因此,構建完善的民機適航管理體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
在民機制造行業中,對于民機以及民機零部件的適航性檢驗十分詳細,并且深入到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為了達到確保民用航空安全的目標,進行適航性檢驗的時候要采用多種不同的方法,獲取全面的證據資料,向審查方證明產品達到了適航性的標準。適航管理系統作為檢驗航空器和航空器零部件適航性機構的作用十分重要,是保證民用航空器安全飛行的管理機構,通過對民航適航管理體系的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為我國民用航空事業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民機適航管理體系的主要目標是民用航空器的適航性,從而保證民航事業的安全性,為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有力的管理支持。對適航性的檢驗和要求的角度而言,民機適航管理與民航質量管理的目的相似性很高,但是從管理的本質而言,差異十分明顯。民機適航管理的對象是民用飛機,適航管理體系主要針對的是民用飛機的飛行安全問題,是通過適航管理體系對民機適航性進行嚴格要求,從而生產制造出滿足適航性要求和規格的民用飛行器,達到顧客滿意的同時,保證乘坐民用飛機的乘客的人身財產安全。而質量管理的對象是民用航空器產品和服務的品質,一般在產品出廠時已經確定,與之相對的民機適航性則需要在后續使用中通過檢查、維修、維護等工作來慢慢發現。二者的管理對象不同,因此管理體系和管理思路也不盡相同。
我國民機適航管理體系的主要作用范圍在當下沒有明確界定,理論界對于適航管理體系作用范圍的分析和研究相對較少,但是,由于適航管理體系的作用范圍缺少明確界定,會造成適航管理業務主體不明確,出現事故的時候容易進行責任推諉。因此,在進行民機適航管理體系研究的時候,適航管理體系作用范圍的界定也十分重要。根據適航管理階段的不同,適航管理分為初始適航管理和持續適航管理。針對民用飛機產品設計、制造階段進行的適航性審查、批準和監督管理是民機初始適航管理,而后續民用飛機投入運營,通過維修、保養、檢查等多種方法進行的適航性管理是民機的持續適航管理。這兩個階段的適航管理包含了民機適航管理的整個周期,從而可以看出民機適航管理體系的作用范圍涵蓋了民機研制、投入使用、后期維護整個民航事業全過程。
世界上航空事業起步較早的屬于歐美各國,民航事業的發展歐美國家也要早于我國,因此,許多管理系統和管理方法,歐美國家與我國相比較而言,比較先進,我國在民航事業管理方面需要向國外借鑒和學習,當然民機適航管理方面也不例外。
目前,我國適用的民機適航管理是借鑒和引入美國的管理標準和管理經驗,通過對美國民機適航管理體系的學習,我國建立了集中型的適航管理體系,在擁有了多個型號的實踐經驗后,我國建立的集中型民機適航管理體系已經逐步和國際接軌。但是我國民機適航管理體系中依舊存在諸多問題,例如管理體系中工作人員素質水平有待提高;科研人員的科研水平和專業素養有待提高;適航人員對適航管理的理解不充分造成在執行適航性管理標準的時候缺少自覺性等,這些問題都是當下我國民機適航管理體系待改善的。正是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我國民機適航管理體系較之國際先進水平而言依舊有著一定的差距。
民機適航管理體系的建設和發展對我國民航事業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民機適航管理體系,不僅僅能夠為民用飛行器及其零部件的適航性提供保證,還能夠提高我國民航事業的安全性,為乘坐民用飛機的乘客生命和財產安全提供保證。
在進行民機適航管理體系建設和完善的過程中,民機適航管理體系的發展趨勢和發展目標的定位十分重要,尤其是民機適航管理體系的發展目標,對民機適航管理體系建設和完善有著指導作用,民機適航管理體系的發展趨勢則為制定民機適航管理體系的發展目標提供依據。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以及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在國際范圍內的推廣普及,我國民適航管理體系將向著標準化、信息化、集成化、柔性化及協同性等方向發展,從而更好地適應我數字化、網絡化時代的到來。
民機適航管理體系的發展目標定位需在發展趨勢的指導下進行,根據民機適航管理體系標準化、信息化、集成化和柔性化等發展趨勢判斷,民機適航管理體系的發展目標則需要立足于集成制造系統,結合協同理論、信息技術等方面,實現適航體系與集成制造系統之間的信息、資源、過程等方面的數據共享,從而達到協同交互管理的目標。另外,由于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推廣,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時代已經到來,為了適應這一時代發展趨勢,民機適航管理體系建設可以基于生產控制、智能控制等理論,實現適航審定驗證流程的標準化,從宏觀和細節兩方面建立清晰的流程執行路徑,構建完善的流程控制體系,從而對適航性實施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
當然,以上目標的實現是適航性管理體系建設在技術發展方面的目標,在靜態方面,適航管理體系也有發展目標,即通過對工程理論知識的熟練運用,實現適航體系中適航管理法規體系、文件體系、證件體系以及適航標準體系和適航技術體系的完善,通過明確的管理體系構建,將適航管理體系中的工作進行清晰的劃分,實現權責一致的目標。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蒸蒸日上的民航事業的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大,為了能夠在國際民航事業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不斷完善我國民航生產制造技術的同時,也需要不斷完善民航事業管理體系。其中,民機適航管理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則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適航管理體系的完善,有利于保證我國民用飛行器的適航性,從而為民航事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動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