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茶玉

在我國,農業生產中產生的農作物秸稈具有產量大、種類多、分布廣的特點。如何處理農作物秸稈是一個備受社會關注的問題,目前很多地方處理過剩的農作物秸稈主要采取田間焚燒的方式。然而,這種方式不僅容易導致環境污染及資源浪費,還會破壞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從而導致耕地出現板結等情況。同時,秸稈焚燒時還會產生濃煙,導致空氣污染。由此可見,焚燒秸稈是一種既損人又害己的處理方式。那么,如何讓農作物秸稈“變廢為寶”呢?現在就來了解一下。
一、秸稈肥料化
秸稈肥料化利用即秸稈還田。秸稈是一種養分價值極高的肥料資源。秸稈還田不僅可以起到增加耕地土壤有機質和養分的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狀、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調節土壤的氮、磷、鉀及微量元素的供應,提高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的活性,增強農田保水抗旱能力、改善農田生態環境,減少化肥用量,保護生態環境,增加農作物產量等作用,還可以減少秸稈直接焚燒造成的環境污染,有利于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目前,秸稈肥料化利用技術主要包括秸稈直接還田技術、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秸稈堆漚還田技術三種方式。其中,秸稈直接還田技術具有處理秸稈量大、成本低、生產效率高等特點,是大面積實現以地養地、提升耕地質量、建立高產穩產農田的有效途徑。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則能夠有效改善大棚生產的微生態環境,投資少、見效快,適用于分散經營的農戶。秸稈堆漚還田技術則可用于生產高品質的商品有機肥。
二、秸稈燃料化
農作物秸稈是當今世界上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且是一種清潔可再生能源。農作物通過光合作用將一半的產物儲存在秸稈中,使秸稈中含有大量的碳、氫、氧等成分。因而秸稈具有發熱量高,有害氣體排放量少的特點。除將田間收獲的秸稈直接燃燒以滿足農村炊事取暖的這種相對傳統落后的能源利用形式外,秸稈固化成型是一種對秸稈進行成型處理的現代化技術,利用成型設備將松散的、不定型的秸稈壓制成高密度、具有一定形狀的固體成型燃料。經過成型處理后的秸稈熱效率相比傳統直燃方式提高了50%~70%。同時,秸稈與煤混合燃燒進行發電也是一種現代化秸稈綜合利用的新方式,該方法不但可以提高燃料的燃燒效果,節省燃煤用量,提高生物質的利用率,還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對減輕環境污染有重要作用。
三、秸稈飼料化
秸稈內儲存著農作物中一半的有機物質,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因此可以作為畜用飼料。但由于秸稈中富含不易被消化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等非淀粉類物質,因此這種粗制秸稈飼料質地粗硬、適口性差、牲畜采食量小、消化率低。單純飼喂這種秸稈,無法滿足牲畜生長需求。針對此類情況,可利用青儲、氨化、堿化、熱壓力加工、高強度冷壓、微生物等方法對秸稈進行處理,待秸稈中的粗纖維含量降低后再進行飼喂,不僅可以提高飼料的營養價值、利用率、消化率、采食速度,還能夠增強適口性,增加采食量,以達到減少資源浪費的目的。
四、秸稈原料化
秸稈的綜合利用除飼料化和肥料化等方式外,還可以作為農業生產設施、建筑和工業材料及日常生活用品的原料,以實現秸稈的產業化和高效利用。首先,秸稈富含大量的天然纖維素,是很好的造紙原材料。其次,秸稈中的纖維素與一定量的黏結劑和強化材料混合后,可以制成一系列的綠色秸稈建材,如纖維板、復合板及秸稈輕體板及秸稈空心砌塊等,具有成本低、質量輕、無污染及綠色環保等優點,通過加工處理后還可使其具備阻燃、耐水、防腐、防菌等特點。最后,秸稈還可用于制作餐飲具,如一次性餐具、快餐盒、筷子等,以及制成可降解包裝材料和編制材料,如草帽、草簾等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