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京
【摘 要】本文介紹了浙江傳媒學院大學外語教學部在大學英語測試方面的改革和實踐,對當前的機考測試進行了有效性研究,并為進一步改革指出了方向。
【關鍵詞】大學英語測試;機考
中圖分類號: H319.3;G4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3-011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3.051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tests in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Zhejiang. The author conducts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current Internet based college English tests in CUZ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to facilitate further reform.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 tests;IBT
大學英語測試是大學英語課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檢驗教學質量、推動課程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手段。教育部頒發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明確指出,大學英語課程應根據《指南》規定的目標要求,結合各校的教學實際,建立科學的評價與測試體系,通過系統、多維度的綜合分析,為教學提供有效的反饋,推動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和發展。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營造或創設信息化的教學環境來實施新型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已成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信息技術變革大學英語教學的同時,也優化了語言測試。網絡考試因其公平、高效、便捷、經濟等原因日漸成為英語測試的改革趨勢。《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倡導各高校推廣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測試并建設大學英語試題庫。在托福已全面推行網絡考試多年,雅思網考已于前些年正式上線,四六級網考試點工作還在繼續但終究會大范圍實行的新形勢新背景下,構建基于網絡平臺的大學英語測試模式已成為順應形勢之舉。改革當前的測試,將傳統的紙筆考試改為基于網絡的新測試模式,要秉持測試為教學服務,對教學形成正確反饋,并產生正面的反撥效應這一理念。
1 我校構建基于網絡平臺的大學英語測試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我校在大學英語課程改革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大學外語教學部從2008年開始就一直在不間斷地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通過分層教學和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后于2015年引入了iTEST網絡測試平臺,并率先在A層教學班采用了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大學英語期末測試,次年又推廣及其它層級。經過幾個學期的探索與實踐,我部門教師已順利度過使用新平臺的磨合期,對基于網絡的新測試模式適應良好,對其優勢也有了更直觀的認知。
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測試以信息技術為依托,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載體,具有諸多不同于紙筆考試的新特點。其一是出題形式更靈活,可以在測試中提供更真實的語料,例如通過視頻等方式呈現聽力素材,以此提高測試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也可以將多種技能綜合考查,例如,通過人機對話和互動的方式將聽力和口語測試結合起來;其二是可以實現快速出題。目前我部門購入的iTEST大學英語測試與訓練系統具有自動組卷、共享試卷的功能,選定模板后一鍵便能生成整套試卷;其三是計算機可以自動批閱客觀題,學生提交答案后可立即查看客觀題答題成績,極大提高了閱卷和成績公布的效率;其四是大幅度降低了考試成本,省下了印制試卷的費用和閱卷的部分人力成本,簡化了考試組織的過程。
目前我校非英語專業學生從入學開始就必須主動去適應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和測試模式。當代大學生是網絡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一批人,對各種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的技術手段絲毫不感覺陌生,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和體驗,基本都能較好地適應。對于網絡平臺自主學習,教師一般會在開學導入課中告知學生平臺注冊和使用方法,要求他們自主完成預習任務和課外作業等。對于以計算機和網絡為平臺的大學英語機考,教師一般會進行適當的操作指導或培訓,使學生熟悉測試平臺的使用,避免因不懂得操作而形成的對考試結果準確性的負面影響。
2 基于網絡平臺的大學英語測試的有效性研究
由于我校開展基于網絡平臺的大學英語測試已有相當一段時日,研究數據的采集相對比較便利。目前我校的大學英語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都集中時間統一安排在機房進行。大學英語測試題型較為豐富,題量較為充足,內容覆蓋至課本大部分章節,試題命制過程中對題庫試題的刪選有專業的把控,試卷評分過程中,客觀題直接由計算機自動批閱,沒有人工誤差,主觀題有明確的評分標準,評分趨向客觀,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考試的信度。
茲以隨機抽取的教學班50人為例,對他們某學期的大學英語期末考試成績進行統計分析,通過描述性統計方法和效標關聯效度的研究來評估該測試的有效性。通過SPSS軟件得到的統計結果如下:
從描述性統計分析來看,該班最高分與最低分都比較合理,標準差也處在正常范圍內,然而平均值沒有及格,成績呈現正偏態分布。該班是從B層教學班中隨機抽取的,程度本身屬于中等或偏低,對于該班整體而言,試卷難度有所偏高。同時,樣本數量不夠大也是造成偏態分布的原因,如果統計分析更大的樣本,甚至把A層教學班的成績也涵蓋在內,成績分布就有可能趨向正態。從該測試成績與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的相關性檢測來看,得出在0.01水平上呈現顯著相關的結果,說明該測試能像四級考試一樣較為有效地測出學生英語水平,具有較好的效度。四級考試作為大規模標準化語言能力測試的典范,雖在一些方面,比如口語能力測試等考試要素上頗受詬病,但依然是當前最能測出大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權威考試之一,把它作為效標來進行相關性檢測是合理的。
在調查和研究過程中,筆者通過設計機考問卷,并對學生進行面對面訪談,了解了學生對大學英語機考的看法和意見。分析問卷和訪談內容后,搜集到以下信息:學生認為,大學英語機考是一種高效便捷的考試形式,答題過程中可隨意選擇做題順序,隨時查看做題進程,考試界面較為友好和人性化;iTEST系統有邊答題邊自動保存的功能,即使中途網絡斷連或者電腦死機也不會出現題目白做的情況,學生因此少了心理壓力;機考的閱卷評分會更加客觀公正,人為誤差可以減小;考試過程中長時間緊盯屏幕容易產生視疲勞,有時還會受到旁人鍵盤敲擊聲音的干擾;偶有網絡故障,會出現聽力卡頓等影響考試順利進行的突發狀況。
不少學生建議平臺技術方在測試界面尤其是聽力理解和閱讀理解部分添加備注功能。因為在傳統的紙筆考試中,學生可以在試卷上劃出關鍵詞句以幫助他們快速定位到相關信息,而機考的電腦屏幕在不是觸摸屏的情況下很難做到這一點,添加備注似乎是提升答題體驗的最佳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草稿。從問卷和訪談的反饋來看,雖有少量負面評價,但就總體而言,學生對大學英語機考認可度比較高適應性也比較好。由此可以得出,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測試具有比較理想的表面效度。
3 當前的問題和進一步改革的方向
目前我校已初步建立起基于網絡平臺的大學英語測試模式和評價體系,經過幾個學期的探索和實踐,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形成了一定的操作規范。在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當前iTEST系統題庫數量較為有限,題型較為固定,需要及時做好試題庫建設,在保證試題質量的前提下大量增加新題。也可創新題型,增加綜合性試題,如將口語和聽力結合在一起的視聽題等,以便更好地測出學生交際語言能力。在測試前應對試題難度作出系統評估,選題時進行更嚴格的把控,選擇適合學生水平的試題,才能讓試題具有區分度,也才能有效且可靠地測出學生的真實水平。
(2)機考對配套的計算機硬件和網絡使用環境都有一定的要求。當前部分機房的機器老舊,考試過程中會時常遇到因機器故障需要臨時調換座位的情況,網絡的傳輸速度也不太穩定,音頻內容在傳輸過程中時有卡頓或斷裂,不利于考試的順利進行。應聯系相關方改善設施,提升硬件性能。
(3)網絡平臺自主學習內容雖然已經作為形成性評價的一部分被納入大學英語評價體系,但是缺乏具體的操作規則和量化方案,在如何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來進行形成性評價方面,應進一步細化評價的步驟和規范。
4 結語
科學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語言教學方法的革新,相應地,語言測試的手段也變得更加多元化。基于網絡平臺的大學英語測試目前已顯示出巨大的優勢并將逐漸成為測試的主流。本次改革緊扣《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的指導思想,以提高大學英語課程質量為出發點,以改革測試的手段方法為著眼點,通過構建基于網絡平臺的語言測試模式來建立和健全大學英語測試和評價體系,讓測試對教學形成正確的反饋,促進教學和測試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Bachman L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2]楊惠中.語言測試與語言教學[J].外語界,1999,(1):16-25.
[3]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 版社,2007.
[4]金艷,吳江.大學英語四、六級網考的設計原則[J].外語 界,2009,(4):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