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銳
當今時代,是一個傳統和現代交融的時代,經濟互通﹑文化交融﹑信息共享。傳統媒體壟斷格局已經打破,人們已經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互動交流。尤其是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加上“第五媒體”——手機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與報紙﹑廣播﹑電視﹑網絡互相結合﹑滲透﹑融合,成了一種“全媒體”,從而使受眾選擇的空間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擴大,也給人們帶來了無限自由的思想空間。
電視媒體作為傳統主流媒體中的老大,在新媒體的沖擊中,節目風格越來越平民化﹑草根化。電視娛樂節目在這一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央視的《出彩中國人》《星光大道》《最強大腦》,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了》《我是歌手》,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浙江衛視的《奔跑吧兄弟》,等等,新穎的編排模式﹑搞笑的娛樂場面,環環相扣的娛樂布局,加上現代的音樂﹑令人眩暈的畫面效應以及明星高超的演技,的確給觀者帶來了很強的感官沖擊力,興奮度直逼紅線,這樣的節目類型很容易博得老百姓的眼球。
以央視的“星光大道”為例,創辦了十余年來,依然星光依舊,熠熠生輝。草根階層,尤其是有各行各業普普通通的工人﹑農民﹑私營商業員工等,都能在這個舞臺上找到明星一般的感覺。
在一些娛樂真人秀節目中,像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了》﹑浙江衛視的《奔跑吧兄弟》等,雖然參加演出的都是國內當紅明星,或是明星的孩子,但節目內容﹑活動現場卻安排在了鄉村﹑街頭巷尾這些老百姓最熟悉的地方,加上一些極具生活場景的構架,使老百姓找到了共鳴點。而這樣的娛樂節目,盡管場面宏大﹑復雜,投資巨大,動員的人力﹑物力勝過任何其他節目,但高收視率也為電視節目制作者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電視從業者也正是從這些娛樂節目中看到了“曙光”,于是,抄襲﹑跟風現象不斷。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往往能獲得成功,而后來跟風但缺乏創新的娛樂節目,則很難堅持下去。雖然當前娛樂節目異常火爆,能給觀眾留下印象,值得回味的卻不多,帶來的負面效應就是節目制作品位低下,沒有深度。多數娛樂節目,文化含量很低,甚至越過道德底線,變得低俗。一些真人秀節目,看似令人眼花繚亂的鏡頭,帥男﹑美女在游戲活動中如何養眼,但一場節目看下來,令人回味的幾乎沒有。有些媒體甚至為了迎合部分受眾的心理,把電腦手機游戲搬上了熒屏,通過血腥﹑刺激的場面來取悅受眾,尤其受青少年受眾的喜歡。這些過分追求娛樂化﹑商業化的電視節目,容易使節目趨于庸俗,單純地為了娛樂而娛樂,而忘記了對大眾媒介的引導作用,對受眾而言無疑危害巨大。
縱觀國內娛樂節目形式,我們發現很多娛樂節目少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在一個時代中,在文學﹑藝術等領域有著深厚的積淀,得到受眾普遍認可的優秀人才。就拿一些有影響力的娛樂節目來說,盡管在霓虹閃爍的舞臺上,涌現出不少草根明星,他們的歌唱藝術﹑表演藝術都令人刮目相看,但我們仔細的回味卻發現,這樣一檔文藝娛樂節目打造的明星,他們真正有藝術生命力的曲目很少。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十年磨一劍的扎實藝術功底,只是處于愛好,加上團隊的包裝以及電視媒體特有的聲光電的烘托,才有了令受眾熱捧的效應。
大多數節目都是模仿或經過改編的一些人所共知的藝術作品,藝術生命力短暫也就可想而知。而這樣的節目,給受眾長期傳達的一個信號就是,任何人只要不是五音不全﹑只要有點天賦﹑只要有團隊的包裝就能在舞臺上成為明日之星,成為“藝術家”。而他們在獲得一次成功后,就會在商家的包裝下繼續在不同的舞臺上巡演,而受眾的欣賞水平﹑藝術享受,也就在長時間潛移默化中被定格成——這就是高水平,這就是高品位。
那么,電視娛樂節目如何做到,既能讓全民參與,又能給受眾一個高標準的文化熏陶和藝術享受呢?
就拿真人秀節目來說,目前,很多真人秀節目娛樂性很強,但知識含量和教化功能很少,如果在每個娛樂環節中,注入一些知識元素,諸如,在農村增加一些農耕知識,在街頭巷尾增加一些歷史故事,是明星也好,或是普通老百姓也好,通過一項活動,讓受眾懂得注重團隊合作﹑互相尊重﹑利用智慧﹑吃苦耐勞等美好品質。央視的《最強大腦》和《出彩中國人》就是兩檔很不錯的娛樂節目,節目融入科技﹑知識﹑娛樂還有感情等諸多元素,不但令參演的人得到教益,也使受眾在寓教于樂中得到啟發,增長見識。
我國不同時代涌現出了一批批卓越的文學家﹑藝術家,他們都是經過長年累月的學習﹑專業的教導﹑各種權威大賽的考驗,在文學或藝術領域已經有了一定的修為。但現在的熒屏上,許多歌唱比賽中很難見到他們的身影。如果在大眾參與性很強的節目中,能讓他們和草根表演者同臺演出,或是請他們在現場給予專業性點評,這樣不但能增加節目的可看性,也能給電視受眾普及一些專業知識。只有這樣,電視受眾在感受娛樂節目帶來愉悅的同時,還能在心理上對文學或藝術有一個更清晰的定位,明確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水平﹑高品位,只有這樣電視娛樂節目才能走得更遠,生命力才會更強。
綜上,在電視娛樂節目層出不窮的今天,有關部門也發現了諸多問題并對綜藝娛樂類節目進行了規范并提出了要求,那就是以多樣化的藝術形式愉悅身心,營造和諧向上的社會文化氛圍和輿論氛圍;寓教于樂,反對腐朽文藝思潮;反對迎合少數人的窺私﹑獵奇與審丑心理等低級趣味。在這一點上,很多電視娛樂節目,在價值引導﹑文化鼓勵,寓教于樂上開始下功夫,注重彰顯人性的真善美和別樣的光輝。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電視娛樂節目會在娛樂多樣化的基礎上和使受眾感到心情愉悅的同時,營造到一種和諧向上﹑妙趣橫生﹑韻味久長的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賈雯霞.電視娛樂節目的價值引導與文化鼓勵功能[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5(7).
[2]賀秋實.淺析電視娛樂節目的價值觀引領[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