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菁
網絡脫口秀為了迎合受眾,經過不斷探索和創新,顛覆了以往電視節目既有的主持樣態。本節主要從青年亞文化特征角度進行分析,總結網絡脫口秀的主持新特征。
相較于傳統的電視脫口秀節目,主持人多為正能量的代言人﹑端莊大氣有文化的固化形象,而在網絡脫口秀中,主持的形象全面顛覆,而且逐漸在節目過程中通過互動等方式形成了標簽化的特征?!镀孑庹f》的主持人馬東﹑高曉松和蔡康永三人截然不同的風格為節目注入了多元的文化元素。首先,他們三個的形象塑造和裝扮符合節目的定位。馬東﹑高曉松﹑蔡康永三位從第一期節目開播,就集體穿著英倫風格突出的蘇格蘭裙出現在鏡頭前,讓熟悉三人形象的受眾看傻眼。自此,他們有個了新組合的名字:蘇格蘭少年男子團體。他們用他們的方式顛覆了他們原本在受眾心中的形象,用這種非主流或者另類的嶄新面目出現在受眾的視野中,三人首先就為節目豎起了標新立異的大旗,使他們三人的組合貼上了鮮明的青年亞文化標簽。
《脫口秀大會》總是以一個情景短片為開頭,這個短片里主要是李誕﹑池子與張紹剛之間的互相調侃﹑戲謔,如不受網友喜歡﹑身材不好﹑人氣不高等。不同于以往的節目,張紹剛的形象風格化,能夠坦然地說出想說的話,希望人人都可以來做脫口秀。在這里,主持人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狀態,而是通過包裝,以一種自黑式幽默拉近與受眾間的距離,更有娛樂性。每當脫口秀演員結束表演之后,張紹剛沒有進行過于生硬晦澀的點評,而是進行吐槽互動。這些細節都讓主持貼上了鮮明的戲謔標簽,十分貼合年輕受眾對于娛樂性的執著追求。
主持人張紹剛在《脫口秀大會》時每期必穿花紋顏色夸張的西服,在開場表達時也不忘調侃自己雖然不紅,但是價格便宜,并告訴網友自己對于彈幕的謾罵已經釋然,同時在節目開始后,每次不忘與脫口秀大會的隊長李誕﹑池子“互懟”,如不靠譜﹑不寫段子﹑不會用人等,在某種程度上宣傳了節目,也讓剛剛爆紅的脫口秀新秀們有了更多的話題,形成了鮮明的話題性特征。《拜托吧冰箱》中,何炅和王嘉爾的消費式樣主持風格一直延續很久,本身也是創造話題的方式,兩個人創立了“何爾萌”組合,第一季和第二季中分別有3期是以“何爾萌”組合為話題進行宣傳。在網絡脫口秀中,主持人自身承擔更大的傳播職能,在自帶話題被消費的同時,節目的流量也因此水漲船高。
《奇葩說》的播廣告方式是在節目進行中把廣告標語設想成與欄目一樣的格調和方式,像穿衣用有范爭取不犯二的“有范App”,早上起來喝一罐扛餓到下午,下午再喝一罐撐死到第二天的早晨的國際扛餓大品牌谷粒多牛奶等,這樣的方式契合了廣大年輕受眾的反叛心理,讓他們在幽默搞笑的氛圍中接受這中廣告播出的方式,而不是采用之前《中國好聲音》華少以超快速度傳統播報廣告的方式,這其實是把年輕受眾的反叛心理逆轉成消費主義的商業邏輯。這種消費讓受眾享受到自主感受﹑自主取舍的權利,年輕的受眾已經熟悉和喜歡上了馬東那種用真誠﹑戲謔顛覆傳統說廣告的方式。當然,這樣產生的效果也是顯著的,那就是每一季的冠名費用不斷突破受眾的預期,這也證實了年輕人更喜歡把解構看成一種能夠獲取快感的形式而不是一種策略。
所以,越來越多的脫口秀節目主持人延續這種說廣告的方式。比如,《脫口秀大會》中的張紹剛會在不經意間加入廣告,可能出現在演員說完后的段子里,如“笑到肚子痛,所以吃達喜”等。華少來上節目之后,一定要比拼播廣告的方式,在這種說廣告的方式中把感受轉化為消費,突顯了青年亞文化特征。
在《火星情報局》中,節目的錄制空間是在一個U形的演播室進行,主席臺放置在U形的圓弧中心,主持人和每期節目邀請的嘉賓分列主席臺兩邊,而情報員與大眾情報員前后并排坐在兩側,中間空出的區域,選手們可以自由進行發揮,表演唱歌等。這樣的演播室設計,主次明確。內層,坐的是明星情報員,受眾以及情報員都會把目光集中在核心位置的主持人身上,當情報分析員走出座位來到U形場的中間時,他就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了。外層主要是U形場兩邊的外沿,這樣能讓受眾以旁觀者的角度觀察U形場里的每個情報員的各種行為舉動。粗略算來,主持人面對的情報員人數為8人。
主持人面對的談話場通常分為兩個層次:嘉賓和受眾。在以嘉賓為主的談話場中,節目主持人主要起著組織﹑協調的作用,保證每個發言嘉賓都有適當的表達機會。參與討論的嘉賓構成了最基本﹑最能表達脫口秀節目價值核心的談話場,他們通過語言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加上豐富的肢體動作進一步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各方的表達過程中呈現出明顯的反抗和攻擊。受眾是談話場中的另一個重要部分,它又可以分成現場受眾和屏幕前的受眾。現場的受眾可以經由現場的話語﹑肢體動作﹑鼓掌﹑噓聲﹑尖叫﹑投票等各種形式直接傳遞態度,這一層次的交流是為前面以嘉賓為主的核心談話場而存在和服務的。復雜的談話場,對主持人的組織協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2014年開始,國家廣電出版總局連續發布多項政策,其中就有針對互聯網盜版的《關于加強互聯網視聽節目內容管理的通知》,針對侵害美劇﹑日韓劇等電影電視作品版權的《廣播影視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意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針對當下的傳媒環境還陸續發布“限娛令”“限廣令”以及“限韓令”等一系列的通告,受到這些政策的影響,很多媒體制作人開始辭職,進而轉向視頻網站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為了延續影響力,適應新環境,許多優秀的主持人開始進行轉型,紛紛進行網絡自制節目的試水,相當一部分人取得了穩中向好的成績。
網絡脫口秀正處于用戶自制階段。由于互聯網的逐步成長和壯大,原來的用戶原創方式開始變成用戶原創和專業生產同時存在的制作方式,網絡自己制作的脫口秀由網民朋友的個體脫口秀轉向通過專業制作隊伍創作。但是,由于眾多專門從事電視媒體工作的人員開始逐漸涌向影視門戶網站的節目制作環節,經過他們把控的網絡自制欄目逐步擺脫了業余的形象。欄目在制作﹑內容選取和受眾感官體驗各個方面都有突出表現。來自草根的脫口秀欄目剛開始給人的印象是犀利﹑低俗﹑惡搞,后來經過傳媒精英的把關和創作,逐漸變得走心﹑優質,被廣大網民認可,而初始時期那種粗劣的風格已經讓受眾不能接受,優質網站獨家制作的脫口秀開始嶄露頭角,伴隨而來的是質的飛躍,內容的充實,從而獲得海量粉絲的圍觀。隨著網絡自制節目數量急劇增加﹑節目內容不斷擴大,年輕受眾的碎片化觀看習慣使網絡脫口秀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
在網絡環境下長大的青年族群,他們的思維里與生俱來就帶有互聯網和手機終端聯結的緣分,他們從新媒體接受的信息和文化遠遠多于從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學校教育﹑父輩文化那里獲得的。同時,青年亞文化主體通過手機﹑社交平臺﹑影視門戶網站﹑網絡游戲等新技術手段自由分享他們原創的文化,在以資源分享﹑聯誼﹑娛樂為目的的虛擬空間里展現自己,找尋自我管理和價值的認同。因而,青年亞文化的各種行為舉止,諸如在網站自制的脫口秀節目里,終究幻化成青年群體開展情感發泄﹑展示自我﹑傳遞價值﹑找尋認同的外化表現?!熬W絡媒介的開放性﹑虛擬性﹑匿名性和無中心消解了現實世界中權威﹑主流﹑父輩對青年加以掌控的可能性”,這就為青年亞文化提供了表達的自由通路,使青年能夠戰勝青春期的膽怯﹑靦腆﹑束縛以及不成熟的擔憂,不再忌憚父輩的管控與壓抑,充分展現自我。
參考文獻:
[1]陳欣.電視辯論節目的敘事學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3.
[2]馬中紅,陳霖.無法忽視的一種力量——新媒介與青年亞文化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